口琴干货——什么样的音色更好听原创 吹口琴的水 Artists口琴2024年11月17日 13:40 江苏 前言:Water & Bros一直在致力于追求更优美更动人的口琴音色,我们分析了基于现有口琴结构对音色的影响,并且以此为基础对每款产品在结构、材料和工艺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今天我们拿出其中两个样本的对比分析数据 ,向各位琴友分享。以下数据是采用专业的测试话筒在静音箱里测试出的数据。左图A(27)与右图B(20) 在A(27)和 B(20)的频谱表现和听感时,我们可以从泛音比例、声学特性以及主观听觉感受几个维度展开分析。以下是详细整合的分析:
声学分析
从频谱图可以看出,A(27)在泛音比例上的表现明显优于 B(20),特别是在 900Hz 以上的关键频段:1. 900Hz以上至2000Hz:• A(27): 泛音强度较为突出,波峰高度显著,声音基础扎实。这种表现为音色带来了丰满感,使声音听起来更自然且具有厚度。• B(20): 泛音相对较弱,能量分布不足,声音显得略单薄,缺少了一些支撑力。2. 2000Hz至10000Hz:• A(27): 这一频段谐波能量分布平滑且均匀,波峰清晰,体现了优秀的细节还原能力和声音的层次感。这样的分布让声音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被捕捉到。• B(20): 能量衰减较快,谐波稀疏,声音细节不够丰富,层次感较弱,呈现出一种平淡的音色。3. 10000Hz以上:• A(27): 在高频部分谐波能量的衰减较为缓和,延展性良好,赋予声音通透感和“空气感”。这让声音更加灵动且富有高级质感。• B(20): 高频部分谐波几乎完全衰减,导致声音显得暗淡而缺乏细节,高频缺失使音色的空间感与精致感明显不足。上图,泛音比例能量对比
听感分析
除了声学特性的表现外,主观听觉感受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声音是否圆润、细腻,以及是否刺耳。1. A(27):• 圆润且饱满: A 的频谱能量在各关键频段分布均匀,声音呈现出一种柔和、自然的特性,富有层次感。无论是人声还是乐器的表现,都能体现出清晰的细节和丰富的情感。• 不刺耳: 在 2000Hz 至 10000Hz 的范围内,谐波能量平滑分布,没有出现突兀的尖锐波峰,高频延展自然,即使长时间聆听也不会造成听觉疲劳。• 高级感: 高频部分的通透性和延展性赋予声音一种灵动和精致的质感,非常适合高质量的音乐欣赏。2. B(20):• 单薄且平淡: 泛音比例较低,尤其是 2000Hz 以上的频段谐波稀疏,导致声音缺乏细腻的层次感。整体听感略显平淡,人声和乐器表现不够鲜明,缺少“生命力”。• 略显刺耳: 在 2000Hz 至 5000Hz 的频段中,由于谐波分布不够平滑,部分频率会显得尖锐,尤其是在动态变化较大的音源中,这种刺耳感会更加明显。• 暗淡无光: 高频部分快速衰减,缺乏延展性,声音显得压抑而暗淡,难以带来舒适的听觉体验。
综合来看,A(27)的表现无论是从声学角度还是主观听感上都明显优于 B(20)。A 的泛音比例更加均衡,在 900Hz 以上的频段展现出扎实的基础、细腻的层次和自然的高频延展,带来圆润、柔和且高级的听感;同时,其高频表现不过分尖锐,不会产生刺耳感,适合长时间聆听。
相对而言,B(20)在各关键频段表现较为不足,泛音比例较低且能量分布不均,导致声音层次感较差,细节还原不足,甚至在某些频段显得刺耳,整体听感偏向单调和平淡,更适合对音质要求不高的场景使用。
A(27)无疑是更优质的选择,它的声音不仅舒适,还能带来更为动人的听觉体验。
最后,由于口琴是自由簧乐器,在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之下很难作出非常大的音色改变,但是通过一些材料、工艺和微结构的的设计优化,还是可以将口琴的音色进行理想化的调整。感谢您的阅读,



声学分析
从频谱图可以看出,A(27)在泛音比例上的表现明显优于 B(20),特别是在 900Hz 以上的关键频段:1. 900Hz以上至2000Hz:• A(27): 泛音强度较为突出,波峰高度显著,声音基础扎实。这种表现为音色带来了丰满感,使声音听起来更自然且具有厚度。• B(20): 泛音相对较弱,能量分布不足,声音显得略单薄,缺少了一些支撑力。2. 2000Hz至10000Hz:• A(27): 这一频段谐波能量分布平滑且均匀,波峰清晰,体现了优秀的细节还原能力和声音的层次感。这样的分布让声音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被捕捉到。• B(20): 能量衰减较快,谐波稀疏,声音细节不够丰富,层次感较弱,呈现出一种平淡的音色。3. 10000Hz以上:• A(27): 在高频部分谐波能量的衰减较为缓和,延展性良好,赋予声音通透感和“空气感”。这让声音更加灵动且富有高级质感。• B(20): 高频部分谐波几乎完全衰减,导致声音显得暗淡而缺乏细节,高频缺失使音色的空间感与精致感明显不足。上图,泛音比例能量对比
听感分析
除了声学特性的表现外,主观听觉感受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声音是否圆润、细腻,以及是否刺耳。1. A(27):• 圆润且饱满: A 的频谱能量在各关键频段分布均匀,声音呈现出一种柔和、自然的特性,富有层次感。无论是人声还是乐器的表现,都能体现出清晰的细节和丰富的情感。• 不刺耳: 在 2000Hz 至 10000Hz 的范围内,谐波能量平滑分布,没有出现突兀的尖锐波峰,高频延展自然,即使长时间聆听也不会造成听觉疲劳。• 高级感: 高频部分的通透性和延展性赋予声音一种灵动和精致的质感,非常适合高质量的音乐欣赏。2. B(20):• 单薄且平淡: 泛音比例较低,尤其是 2000Hz 以上的频段谐波稀疏,导致声音缺乏细腻的层次感。整体听感略显平淡,人声和乐器表现不够鲜明,缺少“生命力”。• 略显刺耳: 在 2000Hz 至 5000Hz 的频段中,由于谐波分布不够平滑,部分频率会显得尖锐,尤其是在动态变化较大的音源中,这种刺耳感会更加明显。• 暗淡无光: 高频部分快速衰减,缺乏延展性,声音显得压抑而暗淡,难以带来舒适的听觉体验。
综合来看,A(27)的表现无论是从声学角度还是主观听感上都明显优于 B(20)。A 的泛音比例更加均衡,在 900Hz 以上的频段展现出扎实的基础、细腻的层次和自然的高频延展,带来圆润、柔和且高级的听感;同时,其高频表现不过分尖锐,不会产生刺耳感,适合长时间聆听。
相对而言,B(20)在各关键频段表现较为不足,泛音比例较低且能量分布不均,导致声音层次感较差,细节还原不足,甚至在某些频段显得刺耳,整体听感偏向单调和平淡,更适合对音质要求不高的场景使用。
A(27)无疑是更优质的选择,它的声音不仅舒适,还能带来更为动人的听觉体验。
最后,由于口琴是自由簧乐器,在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之下很难作出非常大的音色改变,但是通过一些材料、工艺和微结构的的设计优化,还是可以将口琴的音色进行理想化的调整。感谢您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