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套终于写完,下面说说刷题感想。楼主之前写过23的李六+李四,相比23年,计算量明显提升,有一部分新题,但也有部分老题,重题不多。
优点:几乎无偏题怪题,计算量符合命题趋势。适合检验真题吸收情况。很适合刚做完真题但未接触过模拟卷的小白上手。
缺点:
(1)创新度太差,真题改编题过多(是否为缺点因人而异)。有考场经验的同学都知道,考场上做题几乎很多题都是要懵一下,写写才有思路。而我做李6的感受是,老熟人太多,导致时间大都在计算上,而非抽丝剥茧的过程。这一点,李艳芳三套卷做的很漂亮。因此,如果你目标比较高(130+)并且做过足够的模拟卷,基础好,建议先写李艳芳和超越,有时间再回来看看李林,或者只写李林第6套(大题难度较高)
(2)线代和概率大题太差劲(除第6套),几乎都是一个套路,除第六套外毫无创新,甚至个别套卷题目近乎重复。概率像区间估计和假设性检验一道题未考,条件概率也未考。
(3)选填容易钻漏洞。熟做真题的同学都清楚,真题比较难的选填是很难找反例的,或者很难通过特殊值直接求得。但李六几乎所有比较难的选填均可以特殊值或排除搞出来。这反而使难题区分度太差。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不喜勿喷。


优点:几乎无偏题怪题,计算量符合命题趋势。适合检验真题吸收情况。很适合刚做完真题但未接触过模拟卷的小白上手。
缺点:
(1)创新度太差,真题改编题过多(是否为缺点因人而异)。有考场经验的同学都知道,考场上做题几乎很多题都是要懵一下,写写才有思路。而我做李6的感受是,老熟人太多,导致时间大都在计算上,而非抽丝剥茧的过程。这一点,李艳芳三套卷做的很漂亮。因此,如果你目标比较高(130+)并且做过足够的模拟卷,基础好,建议先写李艳芳和超越,有时间再回来看看李林,或者只写李林第6套(大题难度较高)
(2)线代和概率大题太差劲(除第6套),几乎都是一个套路,除第六套外毫无创新,甚至个别套卷题目近乎重复。概率像区间估计和假设性检验一道题未考,条件概率也未考。
(3)选填容易钻漏洞。熟做真题的同学都清楚,真题比较难的选填是很难找反例的,或者很难通过特殊值直接求得。但李六几乎所有比较难的选填均可以特殊值或排除搞出来。这反而使难题区分度太差。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不喜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