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传习神霄雷法的支派非常多,多到头大。当时各个支派中又随时分衍出若干小支系,使神霄派的传衍十分杂乱,江南地区有称传自王文卿者,有称传自林灵素者,有称传自张继先者。
先说一下王文卿的雷法传承情况。《正侍宸记》记载王文卿逝世后,得其传者,唯新城高子羽,高子羽传徐次举,徐次举传聂天锡,聂天锡传谭悟真,谭悟真传庐陵罗虚舟,罗虚舟再传萧雨轩、周立礼二人,周传给了他的儿子,萧则传胡道玄。胡道玄,鄱阳人,人称“神霄羽客”,
此外王文卿还家传他的外甥上官真人,此为秘传。这个派系为汪真君、王文卿、上官真人(王文卿外甥)、邹铁壁、莫月鼎、陈无为、李存心、邓秀峰、黄太和,主传先天雷晶隐书。
入元以后,其主要传人为莫月鼎(名起炎)。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约生于南宋理宗宝庆(1225~1227)年间,卒于元世祖至元末(1290~1294)。一开始跟师青城山徐无极学习五雷法,后来听说邹铁壁得到了王文卿的秘传,于是拜师邹铁壁,终得秘传。于是“召雷雨,破鬼魅,动与天合。
虽嬉笑怒骂,皆若有神物从之者”。元世祖曾召见莫月鼎,并且亲自试验了他的术法的确有验证,本想让莫掌管天下道事,但是莫月鼎以年纪大了推辞掉了。此后,佯狂避世,浪迹江湖。莫月鼎之弟子甚众,但是得其真传者,只有王继华与潘无涯二人。后“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
此外,又有金善信(1273~1331),字实之,吴之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曾得莫月鼎不传之秘,被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起为广德路道录,元室赐号体仁守正弘道法师。还有王惟一亦传莫月鼎之学。王惟一(?~1326),号景阳子,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其所著《道法心传》称,曾得莫月鼎和邹铁壁之秘法。该书对雷法多所阐扬。莫月鼎还有一个师兄弟叫沈震雷,同师事铁壁邹真人”。
“自侍宸王真君演道以来,惟真人(指莫月鼎)与西野沈真人二派支流衍传,盛于西江,昌于东吴。”即莫、沈两系皆分别传衍于苏、浙、赣、闽、广等地。唯沈震雷一系不见其他记载,故未得其详。入明以后,仍有神霄道士的活动。除前述莫月鼎一系传至周玄真,享誉于元明之际外,又有周思得显名于永乐间。
据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周思得,字养真,钱塘(今杭州市)人。“行灵官法,先知祸福。文皇帝(成祖)北征,召扈从,数试之不爽。招弭祓除,祈雨禬兵,咸如影响。乃命祀灵官神于宫城西,……思得历事五朝,年逾九十,赐谥弘道真人”。
除了王文卿的一脉雷法传承,神霄派还有另一个重要人物,林灵素。南宋理宗时道士刘玉(字清卿)为《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作《后序》,记有林灵素所传一系,称:“火师传与玉真教主林侍宸,林传与张如晦,后传陈道一,下付薛洞真,卢君野。卢将神霄派脉托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将神霄雷法传于 刘玉
林灵素--张如晦--陈道一--薛洞真、卢养浩--徐必大--刘玉--黄公瑾,
主传神霄金火天丁大法
卢养浩曾事师张继先/陈道一/郑知微,身兼神霄/太乙/北帝数法传承。
因此兼传太一火犀雷府朱将军考附大法(太乙雷法)、北阴丰都太玄制魔黑律收摄邪巫法(北帝法)因其教内中人皆称"玉真弟子", 尊林灵素为"玉真教主"。
除了以上两位,还有金丹派南宗自陈楠开始修习雷法,传于白玉蟾。自此内丹修炼与雷法体用合一,丹法合修,形成了道教文化十分独特得现象。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真人。(今广东惠阳)白水岩人以箍桶为生。
曾作《盘陇颂》曰:“终日盘盘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
南宗祖师张紫阳在《悟真篇》后序中称,曾“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具体经过并没有记录,于是众人便认为真人传法尚且遭受天谴,何况凡人,“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很多道者本着宁可失传不可轻传的原则,以致好多秘法真道都失传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对于这个问题白玉蟾也是有疑问的,白玉蟾曾经问他的师父:“祖师张平叔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陈楠明确回答说:“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乎!”
所谓“运心不普”,即是对张伯端只求“金身圆满”的批评,意思是紫阳真人类似隐士,没有大愿,没有功果。
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何遣之有?”
南宗从四祖陈楠开始,一改只重自我修持,仅追求个体生命永存与圆满的传统,主张济世利民、护国佑民的精神。
其徒弟白玉蟾在南宗五祖中名气颇大,融丹道雷法于一身,励志光大南宗、神霄门庭。考察南宗传承历史,可以发现:
在白玉蟾之前,每一代所传授的人很有限,大多为单传。
直到白玉蟾才建立庵观,组成教团,制订教规,行符设醮,传丹法和雷法,正式形成道教南宗金丹派。所传甚众。后学者称:泥丸道成,授紫清真人白玉蟾以《翠虚篇》,因此,有:“厥后之闻道者,紫清之徒”的说法。
元始青天
感谢点赞,祝您生活愉快
喜欢作者

先说一下王文卿的雷法传承情况。《正侍宸记》记载王文卿逝世后,得其传者,唯新城高子羽,高子羽传徐次举,徐次举传聂天锡,聂天锡传谭悟真,谭悟真传庐陵罗虚舟,罗虚舟再传萧雨轩、周立礼二人,周传给了他的儿子,萧则传胡道玄。胡道玄,鄱阳人,人称“神霄羽客”,
此外王文卿还家传他的外甥上官真人,此为秘传。这个派系为汪真君、王文卿、上官真人(王文卿外甥)、邹铁壁、莫月鼎、陈无为、李存心、邓秀峰、黄太和,主传先天雷晶隐书。
入元以后,其主要传人为莫月鼎(名起炎)。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约生于南宋理宗宝庆(1225~1227)年间,卒于元世祖至元末(1290~1294)。一开始跟师青城山徐无极学习五雷法,后来听说邹铁壁得到了王文卿的秘传,于是拜师邹铁壁,终得秘传。于是“召雷雨,破鬼魅,动与天合。
虽嬉笑怒骂,皆若有神物从之者”。元世祖曾召见莫月鼎,并且亲自试验了他的术法的确有验证,本想让莫掌管天下道事,但是莫月鼎以年纪大了推辞掉了。此后,佯狂避世,浪迹江湖。莫月鼎之弟子甚众,但是得其真传者,只有王继华与潘无涯二人。后“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
此外,又有金善信(1273~1331),字实之,吴之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曾得莫月鼎不传之秘,被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起为广德路道录,元室赐号体仁守正弘道法师。还有王惟一亦传莫月鼎之学。王惟一(?~1326),号景阳子,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其所著《道法心传》称,曾得莫月鼎和邹铁壁之秘法。该书对雷法多所阐扬。莫月鼎还有一个师兄弟叫沈震雷,同师事铁壁邹真人”。
“自侍宸王真君演道以来,惟真人(指莫月鼎)与西野沈真人二派支流衍传,盛于西江,昌于东吴。”即莫、沈两系皆分别传衍于苏、浙、赣、闽、广等地。唯沈震雷一系不见其他记载,故未得其详。入明以后,仍有神霄道士的活动。除前述莫月鼎一系传至周玄真,享誉于元明之际外,又有周思得显名于永乐间。
据钱谦益《列朝诗集》载,周思得,字养真,钱塘(今杭州市)人。“行灵官法,先知祸福。文皇帝(成祖)北征,召扈从,数试之不爽。招弭祓除,祈雨禬兵,咸如影响。乃命祀灵官神于宫城西,……思得历事五朝,年逾九十,赐谥弘道真人”。
除了王文卿的一脉雷法传承,神霄派还有另一个重要人物,林灵素。南宋理宗时道士刘玉(字清卿)为《神霄金火天丁大法》作《后序》,记有林灵素所传一系,称:“火师传与玉真教主林侍宸,林传与张如晦,后传陈道一,下付薛洞真,卢君野。卢将神霄派脉托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将神霄雷法传于 刘玉
林灵素--张如晦--陈道一--薛洞真、卢养浩--徐必大--刘玉--黄公瑾,
主传神霄金火天丁大法
卢养浩曾事师张继先/陈道一/郑知微,身兼神霄/太乙/北帝数法传承。
因此兼传太一火犀雷府朱将军考附大法(太乙雷法)、北阴丰都太玄制魔黑律收摄邪巫法(北帝法)因其教内中人皆称"玉真弟子", 尊林灵素为"玉真教主"。
除了以上两位,还有金丹派南宗自陈楠开始修习雷法,传于白玉蟾。自此内丹修炼与雷法体用合一,丹法合修,形成了道教文化十分独特得现象。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真人。(今广东惠阳)白水岩人以箍桶为生。
曾作《盘陇颂》曰:“终日盘盘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
南宗祖师张紫阳在《悟真篇》后序中称,曾“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具体经过并没有记录,于是众人便认为真人传法尚且遭受天谴,何况凡人,“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很多道者本着宁可失传不可轻传的原则,以致好多秘法真道都失传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对于这个问题白玉蟾也是有疑问的,白玉蟾曾经问他的师父:“祖师张平叔三传非人,三遭祸患,何也?”陈楠明确回答说:“彼一时自无眼力,又况运心不普乎!”
所谓“运心不普”,即是对张伯端只求“金身圆满”的批评,意思是紫阳真人类似隐士,没有大愿,没有功果。
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何遣之有?”
南宗从四祖陈楠开始,一改只重自我修持,仅追求个体生命永存与圆满的传统,主张济世利民、护国佑民的精神。
其徒弟白玉蟾在南宗五祖中名气颇大,融丹道雷法于一身,励志光大南宗、神霄门庭。考察南宗传承历史,可以发现:
在白玉蟾之前,每一代所传授的人很有限,大多为单传。
直到白玉蟾才建立庵观,组成教团,制订教规,行符设醮,传丹法和雷法,正式形成道教南宗金丹派。所传甚众。后学者称:泥丸道成,授紫清真人白玉蟾以《翠虚篇》,因此,有:“厥后之闻道者,紫清之徒”的说法。
元始青天
感谢点赞,祝您生活愉快
喜欢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