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吧 关注:83,601贴子:3,186,216

关于京都叛乱的疑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庆帝大东山祭天布了一个局,让那些所有背叛他的势力都跳出来。这是他的想法。可是范闲拿着遗诏回京都的时候,那些门下中书反对太子登基的文臣按理说都是相信陛下遗诏的人,应该是功臣,为什么后来都被庆帝给清除了,这不合理。虽然说,这些是林若甫留下来的门生,可是他们的做法并没有错啊。这不是正常的举动吗。而且不是他们的反对,太子已经登基了。这是什么逻辑,不是太荒唐吗,难道说庆帝一方面要范闲回京都执行遗诏,连帮助他的那部分人最后也要清算?还有孙敬修之类的人,开始说陛下死了,那是太后下的命令,说范闲是叛贼。难道孙敬修不应该执行太后的命令?他有什么错。老猫在这一段真是他妈的乱jb写啊。


1楼2010-10-30 19:14回复
    楼主好单纯啊!那些人虽然站出来帮了小闲闲,但是他们是林相的人不是皇帝人,出发点是不一样的.QD怎么会容忍这样的事。看看那些虎威死的多惨吧,拿去给四顾剑砍着玩!


    IP属地:重庆2楼2010-10-30 19:46
    回复
      2025-08-31 01:29: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对楼猪最后一句话相当反感,把我的签名档赠给你吧
      再附上一段老猫的原话:
      看书不动脑子无所谓,因为我看书从来不动脑子,目标也是想向金庸之类的牛人学习,写无数让读者不用动脑子却很爱看的故事,但问题在于,看糊涂了还要指责我这个写故事的人不动脑子,这事儿就荒唐了。


      3楼2010-10-30 20:19
      回复
        请问,如果所有的人都相信庆帝死了,不相信遗诏是真的。都不反对太子登基,那是不是庆帝回来后要把所有的大臣都杀了?那他这个局到最后,还有人活着吗?书还能写下去吗。


        4楼2010-10-30 20:33
        回复
          回复:4楼
          你没抓住重点
          他们相不相信遗诏、反不反对太子根本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他们听说的——听老林还是听老李


          5楼2010-10-30 20:40
          回复
            听谁的——听老林还是听老李


            6楼2010-10-30 20:40
            回复
              那如果这么说,那在这个局中,听老李家的,也就是听太子一派,拥护登基,那还是叛逆,要被杀。对于这些文人大臣来说,没法选择。


              7楼2010-10-30 21:24
              回复
                回复:7楼
                你要明白,庆帝根本不在乎这些大臣有没有得选择,他只在乎他的江山


                8楼2010-10-30 21:28
                回复
                  2025-08-31 01:23: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QD连虎卫都可以拿去给四顾剑热身这些文臣老的老,残的残。顺便换换血也不为过啊。孙敬修这段确实感觉有点硬来= =当时也觉得奇怪来着


                  10楼2010-10-31 02:06
                  回复
                    回复:10楼
                    孙敬修已经是后来的事了
                    平叛之后,孙敬修不也没事了么。后来是因为庆帝想敲打范闲,小贺才拿他来开刀的


                    11楼2010-10-31 17:04
                    回复
                      回复:12楼
                      这个你要去找QD,人家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


                      IP属地:重庆13楼2010-10-31 20:28
                      回复
                        回复:12楼
                        你太幼稚了


                        14楼2010-11-01 18:37
                        回复
                          再解释一下,
                          个人认为京都之乱是书中的一个节点,是FX与长公主系的冲突的结束,是与QD冲突的准备期的开始。
                          这中间,涉及的问题很多,象前文FX向林相爷请求朝中助力的问题,范建暗中的力量等等暗线都得以汇总处理,也是矛盾的一个结点,所以比较好看,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也会很多,如果前文看的仔细,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这次事件中,QD处理的有,林相爷力量,范建力量,监察院力量,等等,反正就象范建自己在书房中对小叶子画像说的一石五鸟。其实五鸟都不止,这次事件基本上肃清了朝廷,确认了小三的即位(含对FX续位的瞬间想法)等等。
                          这段非常的激烈,也非常的好看


                          16楼2010-11-15 16:36
                          回复
                            这个局庆帝玩的有些不可思议。其实按照逻辑推理,他派范闲回京执行遗诏,正常的话,范闲应该是难逃一死。因为所有的敌对势力都在京都。如果一切如常,太后听到庆帝大东山死亡的消息。顺利立了太子登基,百官也没有人反对。范闲像个老鼠一样被捉拿,万一哪天捉住,一下子被杀了 。庆帝不是哑巴吃黄连吗。而且太子登基后,秦家,二皇子等暂时也都不会动。这样庆帝回到京都后,他玩儿谁去,找什么借口杀人,最多把策划大东山行刺的长公主,太子一系杀掉。这跟脱裤子放屁有什么区别呢。
                            还是强调这一点,按照这个局的思路,正常情况就是太子登基,谁也不会犯错误。范闲这个杀人犯小命不保。最后庆帝回来杀太子长公主。那么请问,庆帝到底是怎么想的?陈瓶瓶是怎么想的。真的不怕范闲当垫背吗。还请问,那些所谓的执行遗诏,不执行遗诏的小角色不是一样的隐藏在暗处吗。如果太子登基,那么城外的叶重拿什么接口发难呢,这个伏笔不是就没有了吗。
                            总之,庆帝其实是个**。


                            17楼2010-11-15 1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