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一个大概的印象放在前头:不知各位是否听过一个游戏叫做《海猫鸣泣之时》?《异兽迷城》给我的感觉十分趋近于该部游戏。《海猫》的主旨是“只要有爱,就看得见”,“只要心中有爱,哪怕所爱之人死去,他们依旧活在你身边”,是一个十分唯心但温馨的思想内核,描述的故事则是主角为了达成完美结局、探索真相而在一个高维的棋盘世界中进行观测、选择、奋斗的一段经历。
其次是关于结尾:我个人觉得不算烂尾,是一个十分平淡的故事,但他不符合读者的期待。因为,作者写的是网文,是几百万字的、文字未经雕琢的玩意。如果想要写传统文学,那就需要抛弃许多文风习惯、桎梏,其雕刻各种起承转合等结构,才能趋近于完美。想要在一部网文中穿插着探索一些哲学上的东西,实在太难为作者了。并不是说不能穿插,但这很考验你的功力。我最喜欢的一部游戏《樱之诗》中,关于哲学的穿插也令人头痛,但哪怕不看这些掉书袋的哲学私货,读者也能很明晰《樱》的剧情,而其剧情也贯彻了整段故事。《异兽》这本书我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但他表达得并不尽如人意。
关于文笔:见仁见智。他的文笔有一定的氛围感,且在进步,前期略白,前中期步上正轨,但中后期略有退步,过犹不及,略显冗杂。一些桥段的煽情部分写得不错,一些桥段十分矫情。我个人所喜的文笔是平铺直叙、板正方圆的,不掺杂太多第三方观测的情感描述,但能深深打动人心。举个例子,雨果的《悲惨世界》里芳汀的经历、托翁的《战争与和平》里安德烈与娜塔莎的再会,没有过多煽情,但能让人着实感到触动。或者退一大个层次而言,侦探小说里如《金田一探案集》也凑合。再退一步到网文,《紫川》中期的文风也凑合。
关于剧情:我很肯定作者对于氛围、节奏的把控,很有功力,但是复活药、游戏玩家、幻术等设定,使得许多死亡的描写再无波澜,原本跌宕的剧情变得乏味平淡,像是干瘪的法棍,很难啃,但我不得不啃。印象深刻的桥段蛮多,我是个俗人,我只记得万思思、罐头、初雪死去的三幕。但是,由于这些桥段在女角色死之前已立了无数预兆,其实不是一种高明的写法。如果想要突出悲惨,通俗作品里,可以参考《边缘行者》中丽贝卡的死。死亡是偶然性的,突然的,而不是每个角色在死之前都要换来一大段回马灯,这是本末倒置。例如,《文城》里林祥福之死便甚为突然,但颇扣心弦,也没有太多描写,只让人事后啧啧回味,不忍卒读。
关于这本书:在网文中,殊为不易。我认为写得不错。是茶余饭后消遣时光的好书。我对网络文学、正统文学、通俗文学的评判标准不同,因此,我最后还有一句话:你都写网文了,乖,不要学江南这条狗贼,我只想看到高阳和初雪等女孩子的happy end,不是来看你在结局上哲学小课堂的。
其次是关于结尾:我个人觉得不算烂尾,是一个十分平淡的故事,但他不符合读者的期待。因为,作者写的是网文,是几百万字的、文字未经雕琢的玩意。如果想要写传统文学,那就需要抛弃许多文风习惯、桎梏,其雕刻各种起承转合等结构,才能趋近于完美。想要在一部网文中穿插着探索一些哲学上的东西,实在太难为作者了。并不是说不能穿插,但这很考验你的功力。我最喜欢的一部游戏《樱之诗》中,关于哲学的穿插也令人头痛,但哪怕不看这些掉书袋的哲学私货,读者也能很明晰《樱》的剧情,而其剧情也贯彻了整段故事。《异兽》这本书我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但他表达得并不尽如人意。
关于文笔:见仁见智。他的文笔有一定的氛围感,且在进步,前期略白,前中期步上正轨,但中后期略有退步,过犹不及,略显冗杂。一些桥段的煽情部分写得不错,一些桥段十分矫情。我个人所喜的文笔是平铺直叙、板正方圆的,不掺杂太多第三方观测的情感描述,但能深深打动人心。举个例子,雨果的《悲惨世界》里芳汀的经历、托翁的《战争与和平》里安德烈与娜塔莎的再会,没有过多煽情,但能让人着实感到触动。或者退一大个层次而言,侦探小说里如《金田一探案集》也凑合。再退一步到网文,《紫川》中期的文风也凑合。
关于剧情:我很肯定作者对于氛围、节奏的把控,很有功力,但是复活药、游戏玩家、幻术等设定,使得许多死亡的描写再无波澜,原本跌宕的剧情变得乏味平淡,像是干瘪的法棍,很难啃,但我不得不啃。印象深刻的桥段蛮多,我是个俗人,我只记得万思思、罐头、初雪死去的三幕。但是,由于这些桥段在女角色死之前已立了无数预兆,其实不是一种高明的写法。如果想要突出悲惨,通俗作品里,可以参考《边缘行者》中丽贝卡的死。死亡是偶然性的,突然的,而不是每个角色在死之前都要换来一大段回马灯,这是本末倒置。例如,《文城》里林祥福之死便甚为突然,但颇扣心弦,也没有太多描写,只让人事后啧啧回味,不忍卒读。
关于这本书:在网文中,殊为不易。我认为写得不错。是茶余饭后消遣时光的好书。我对网络文学、正统文学、通俗文学的评判标准不同,因此,我最后还有一句话:你都写网文了,乖,不要学江南这条狗贼,我只想看到高阳和初雪等女孩子的happy end,不是来看你在结局上哲学小课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