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本读完!
这本书比较有年代感了,里面列举的例子比如:电报,报纸什么的,现在都已经不用了,甚至连电视都很少看了,但是核心概念却没有过时,童年消逝的程度甚至要更加严重。
我想很多人可能忘记了人类其实也是一种动物,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小学生在下楼梯的时候非常的吃力,我当时就在想她可能在婴儿期爬的时候很少。
每个人在成长的阶段都需要经过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的过程。但是我看见很多无知的家长让没怎么爬过的孩子尽快走,让连走路都走不稳的孩子用上了滑板车🛴,甚至平衡车。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看似让孩子看起来比较聪明,实则违背了人类作为一种动物的正常发展规律。不但会使身体的根基不稳,对心理上的后遗症也是存在。这本身就是对童年的一种粗鲁的干涉。
我也看到一些家长迫不及待的教孩子学平衡车,滑板车之类的,甚至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报各种班。其实“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它的本质其实是让孩子尽快的“成人化”,比如教授技能,学习知识。
但是童年真的没有用吗?童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除了父母的爱之外,还有很多品质只在童年才会具备。比如:好奇心,想象力。
好奇心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而想象力则是没有知识框架的发散思维。就拿平衡车为例,如果你教她玩平衡车,那不是出于自身的好奇心,而是教育。如果他自己主动研究,那就是好奇心驱使,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可能玩的不好,就需要他不断的自己探索,不断的试错,可以培养他的探索精神和抗挫折能力,但是如果你教他,这些能力都将失去。而这些宝贵的能力是无法依靠别人教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厌学,休学,以及自杀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好奇心就会厌学,没有抗挫折能力就会抑郁。而这些本应该在童年就得到锻炼。弗洛伊德曾经说:“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其实并不单单是给他爱和快乐,还有就是对他童年的尊重和不干涉。
对于一只猎豹,对它最好的不是每天给他喂食,那会让它失去自己捕猎的能力。给它自由就是对它最大的尊重。人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