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有个人在乱教新人,没实力又爱装,被指出错误了就打滚发癫,所以发个帖纠正一下错误的信息。
先说he弹种,机制很简单,大多数炮弹的he穿深为口径的1/6,例如152穿深为25。德国炮穿深为1/4,个别船为1/5,具体可以浩舰查看。全距离穿深一致,打中即爆,穿深高于等于装甲的为击穿,反之为碎弹,无法穿透多层装甲,只用看击中部位的装甲厚度。
ap弹种有碾压机制、角度机制、穿透机制。
炮弹击中船体,先计算是否碾压,能碾压无视角度进入击穿判定,开始计算是否触发引信,不触发引信就是过穿伤害,触发引信计算弹速和引信时间,引信引爆后如炮弹穿过船体则为过穿伤害,炮弹留在船体引爆为半伤伤害,炮弹留在核心区引爆为核心伤害,炮弹留在装甲之间的空气缝隙里引爆为击穿防雷鼓包伤害。
炮弹不能碾压,计算入射角,各个船只有不同的概率跳弹角。小于概率跳弹角的,判定穿深,每一层装甲都判定,穿深不足为碎弹,穿深足够的,进入击穿判定,跟上面一段一样。大于概率跳弹角的判定为跳弹。在概率跳弹角之间的,概率判定为跳弹或者进入穿深判定为击穿或碎弹。
ap弹穿深和弹速随距离衰减。
机制讲完了,举例讲一下方便理解。为什么法战过穿多,因为法战弹道平直弹速高,击穿之后炮弹穿透船体飞出,形成过穿。同理一些超轻巡船体,近距离赌过穿也是一样。
还有一些船体中段一两百装甲的巡洋,可以通过摆角度用中段接ap炮弹,让其形成跳弹。
驱逐所谓的强制过穿机制,也是因为驱逐装甲太薄,没有达到触发ap弹引信的厚度,ap弹没爆,就只有过穿伤害。

先说he弹种,机制很简单,大多数炮弹的he穿深为口径的1/6,例如152穿深为25。德国炮穿深为1/4,个别船为1/5,具体可以浩舰查看。全距离穿深一致,打中即爆,穿深高于等于装甲的为击穿,反之为碎弹,无法穿透多层装甲,只用看击中部位的装甲厚度。
ap弹种有碾压机制、角度机制、穿透机制。
炮弹击中船体,先计算是否碾压,能碾压无视角度进入击穿判定,开始计算是否触发引信,不触发引信就是过穿伤害,触发引信计算弹速和引信时间,引信引爆后如炮弹穿过船体则为过穿伤害,炮弹留在船体引爆为半伤伤害,炮弹留在核心区引爆为核心伤害,炮弹留在装甲之间的空气缝隙里引爆为击穿防雷鼓包伤害。
炮弹不能碾压,计算入射角,各个船只有不同的概率跳弹角。小于概率跳弹角的,判定穿深,每一层装甲都判定,穿深不足为碎弹,穿深足够的,进入击穿判定,跟上面一段一样。大于概率跳弹角的判定为跳弹。在概率跳弹角之间的,概率判定为跳弹或者进入穿深判定为击穿或碎弹。
ap弹穿深和弹速随距离衰减。
机制讲完了,举例讲一下方便理解。为什么法战过穿多,因为法战弹道平直弹速高,击穿之后炮弹穿透船体飞出,形成过穿。同理一些超轻巡船体,近距离赌过穿也是一样。
还有一些船体中段一两百装甲的巡洋,可以通过摆角度用中段接ap炮弹,让其形成跳弹。
驱逐所谓的强制过穿机制,也是因为驱逐装甲太薄,没有达到触发ap弹引信的厚度,ap弹没爆,就只有过穿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