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系列吧 关注:3,002贴子:17,674
  • 3回复贴,共1

个人关于小市民完结的一些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过3个月的更新,小市民系列也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完结,虽然过了一个星期但还是就春夏季的内容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在放送期间,小市民也是经历了被和冰菓比较,被说平淡,被当代餐,被批判,被贬低,被带节奏,被诟病的电影感,演出手法,莫名其妙的场景切换,自说自话莫名其妙的小市民概念……这些有的问题可能是对不上电波产生的,有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动画没完全播完才产生的问题。很多的问题或疑问其实都可以在动画播完10话之后迎刃而解。
前几话中看到主角两人一直挂在嘴上的成为小市民,观众看的可能有些云里雾里,觉得主角非常中二,而且也对小市民这个概念感到厌烦,对于这一点其实在最后一话才给出答案,对于小鸠的表现给出了评价,点名了小鸠和小佐内两人的傲慢,就和观众们看到然后感受到的一样,不过是到最后一话才点明出来的。这样的编排比起追番其实更适合补番,因为补番可以一口气看完全部不用一周一周的等更新。而且小市民的案件基本上都是一环接一环的那种,不是单元剧那种,相比来说确实也更适合补番来看。
对于被大众诟病的莫名其妙的场景切换这点,10话看下来我反而觉得这小市民的有点部分,不拘泥于传统演出手法,虽说可能有用场景切换代替设计语言和动作来缓解一直站着说话无聊的省事的嫌疑,不过这么多话下来这也成为了小市民系列的特点之一,而且在最后几话中这种切换场景来体现意识空间的手法确实很出色,从这里可以窥见角色的内心一二,以用来代替缺少的小鸠的心理描写。不过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理描写不够的点,但是就算心理描写也确实还是有所不够,举例的话就是第3话,因为缺少心理描写,导致我不确定制作组当时塑造的小鸠究竟是怎么想的,是演的想要说服建吾还是认真的,对于这一点制作组做的确实是有所不足。但分开来看意识空间其实并没有像诟病的那样那么不堪。
然后关于男女主关系的问题,从第一话开始观众可能会因为两人的互动而对两人的关系产生误判,认为两人已经交往了。但事实其实并非如此,对于两人关系动画也是在第10话才有的解释,将两人的关系摆明了出来,并且点明了两人的行为模式思考方式等。正如前面所说小市民还是更适合补番来看。
并且最后一话也浅浅的说了一下小鸠想要成为小市民的原因,由纪应该也是差不多的原因。没看过原作的观众对于主角初中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也大体有了个眉目,对于主角想要成为小市民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与包容。然后两人的性格特点也在这一话变得更加鲜明,小鸠的思考能力以及小佐内的行动力都有了更直接的体现。
对于小市民系列,看到最后我认为观众在看小市民系列的时候与其说是参与者不如说观众的定位其实更像小鸠与小佐内学校里的同学,举个例子的话就比较像一个同学来看主角二人然后对他们做出评价,,在同学看来小鸠与小佐内相处下来像在交往,然后因为无法读心所以无法得知二人内心真正在想的是什么,所以只能看到二人明面上做的动作,行为,选择,暗地里的思考与行动我们都无法得知,只能依靠小鸠以及现有的情报一点一点推理事件,揣测角色心理。
对于这种感受我认为其实也是和小市民系列的推理题材有所关系,因为是推理题材所以充满谜题,充满疑问,大多数的东西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出来,而小鸠是那个最后给我们揭晓答案,让我们判断自己的推理正确与否的人。而这个揣测心理推理事件的过程我认为也是小市民系列的乐趣之一。
至于电影感的问题,观感与评价可能会因人而异,这种演出手法属于比较电波的那种,我就是比较喜欢比较对得上电波,而有的人可能就对这种手法不太来电,所以对于这一点有所争议是无所厚非的,但如果一直揪着电影感这一点不放扯中山龙之类的就多少有点过了。
虽然是短短的10话却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好听的OST以及2首主题曲,然后就是恭喜🎉🎉🎉小市民系列秋季和冬季的制作决定了,预定明年4月播出。然后对于现阶段角色内心有疑惑的地方我相信在之后的情节中一定会有所解释与表明,所以就让我们怀着期待等待小市民第二季的到来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26 18:56回复
    说一个偏的角度,你觉得国内教材为什么一直被喷?不就是因为:“你必须懂了你才能看懂教材”。按你的解读这作也是一个道理
    为啥神神叨叨的复读小市民?因为你没看懂;为啥四处吃点心?因为你没看懂;为啥一直在堆砌日常?因为你没看懂……那好吧,我看不懂那我走,你们谁爱看谁看吧。
    你又不是学院派的艺术片或者什么实验动画,一个商业动画不好看就是不好看,演出和剧情是为了观感服务的,观感不行你就别找别的理由。把一个本来可能有点意思的作品硬生生做成闷片,完全自嗨性质的演出和手法根本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动画化不懂扬长避短,反而一个劲的把短板变的越来越短,这种导演水平你难不成指望我去夸他?你非觉得神户守导的这玩意儿能看那我只能说小市民观众确实配得上这么一个神仙导演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27 00:14
    回复
      2025-08-26 19:20: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别的地方写的评价,懒得再改了直接拿过来了:
      七月备受瞩目的新作之一,高水平的日常作画与不俗的原作水平吊住了人胃口。但开播后正片的表现很难称得上让人满意,原作力求的“生活中不经意的小推理”的趣味性被过于克制的演出风格所禁锢,大量的站桩对话、看起来好像很高级但又不知道干啥的演出、像是很生活化但就是有气无力的声优表现,让整部作品看起来就是个大闷片。对比同期的《物语》和前几个季度的《不死少女》,本作在长对话演出方面的表现绝对是同类作品里比较差的那一档了。当然这一部分也与原作春季篇本就不够有趣也有一定关系,给人的感觉就是“煞有介事地把大家叫过来就这点事啊”的闹麻了感,但尽管如此,动画化非但没能扬长避短,相反还把原作的缺点给加倍放大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个好的改编水平,相较同期的《义妹生活》,在直接观感上来说差距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当然了得益于夏季篇剧情本身素质的提高以及都看了五六集了早就被迫习惯的缓慢节奏,后半部分的观感绝对是有所回升的,至少也可以说是达到了制作组原本预想的效果了的。而在第九集的解谜篇里的闪回可以看出,故事前期有意的生活化的作画恰恰是为了在这里让你后知后觉“平淡的生活里那一抹潜在的阴暗”,来形成一个厚积薄发的效果,但无论如何,仅仅因为这样一个哪怕换一种手法也未必做不到的效果,就要使得故事前期加倍的无聊,绝对不能说是一个明智且合理的观感。至少就我个人与坊间评价来看,这个效果并不能让大部分观众满意。
      而在导演神户守的访谈里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样的效果确实是有意而为之的“电影感”,一些“心象风景”的演出也更多的倾向于画分镜时的灵机一动而不是有所规划的合理设计。至于时常被拿来攻击和调侃的全程21:9的特殊比例其实并不是观感差的主要来源,但也确实是最具象最外显的一个可以拿出来说的特质了,大有几分“你也没那个实力你老整什么花活呢?”的感觉。只不过通篇21:9+相对自由的分镜设计也确实催生出了一些比较有趣的镜头视角和不算常见的观感,但就总体表现来看定然是负面大于正面的。
      可以说有意而为之的电影感并没有给本作真的带来电影感,不够抓人眼球的主线、实验性质过于强的手法、羸弱的演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共同导致了本作的实际观感并不电影,因而哪怕本作拥有着近乎本季最强的日常作画,也并不能对于整体评价有任何实质性的拯救。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27 00:17
      回复
        楼主有几句还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自己本人也是很喜欢小市民的,尽管确实很多不足,但它带来了很有意思的观感。
        我很赞同楼主说的不能把小市民当作单元剧,而是一环接一环,对于没有看过原作来追周更的观众来说,确实体验很差,不仅没有明显的主线,而且单集的故事情节也设计很简单。但是它里面的一些人物特点还是有所表现的。很喜欢米泽对日常之谜的设计,最大的特色就是不仅是解谜,更是日常,从平淡之中发展故事,与此同时再表现人物特点和行为,解释动机等等。而且往往故事之间相互联系表现人物的成长。至少这点来说,大多数集数都或多或少的在表现或者暗示这一点,最后一集顺利收尾,总体我还是认可的。不过确实对纯新人观众来说太不友善了,有点导演的自我满足。
        除此之外,画风虽然不错,但是借用的意向实在太单调了,第一集那种意识流画面体验确实不错,但是这些背景和画面的重复应用,就显得无聊了,本来可以借此表现意识空间丰富人物心理,甚至可以拓宽意识流的物像去展示两位狐狸与狼的特质,借此暗示初中和小市民的想法,顺便呼应op结尾。结果并没有,反而重复的应用场景切换导致审美疲劳了。
        21:9的画风其实还是蛮新颖的,很明显就是想做电影感或者沉浸式的代入和共同推理,说实话很多故事的发展也很好的做到了邀请观众一起参与,代入感还是不错的。不过全程21:9太刻意了,适当分配在关键场合可能比较好。
        总的来说比较可惜,有很新奇的制作思路,但是说实话制作组的能力真的差了很多,总体很喜欢,希望制作组可以做得更好吧,至少第一集看了后心理预期确实很高,可惜中间几集做的太平淡了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9-27 0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