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自2006年由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创刊以来,已经成为学术出版界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多学科、开放获取的科学期刊旨在提供一个高效透明的平台,促进科学知识的全球共享。
由于其独特的出版模式和宽松的接受标准,它吸引了全球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进入2024年,尽管面临影响因子下降的挑战,PLoS One仍成功晋升至JCR一区,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学术界对其持续认可,也标志着其在科研出版领域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期刊概述
《PLoS One》由非营利出版机构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出版,涵盖了从生物学、环境科学到临床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
期刊的开放获取(OA)模式确保了研究成果能够无障碍地被全球学者访问和引用,这种模式大大加速了科学研究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
此外,作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期刊,PLoS One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泛作者群体,这使得它在全球科研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可见度。
影响因子与排名
近年来,PLoS ONE 的影响因子(IF)呈现波动趋势。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23-2024 年度期刊的影响因子为 2.9,相比之前的高峰(如2020-2021年的 3.3)略有下降。尽管如此,影响因子接近 3 的水平,仍然在学术界保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涉及广泛科学领域的情况下。

2024年JCR的排名更新中,期刊从二区跃升至一区,显示了其在科研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有所提升。
这一跃升反映出期刊在综合性学科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尤其在面对广泛的科研挑战和竞争中所展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发文量与引用情况
从发文量来看,PLoS ONE 的年发文数量从2015-2016年的峰值 30,000+ 篇大幅下降,至2023-2024年度时仅剩 14,545 篇。这一趋势表明,期刊正在收紧其审核政策,同时也面临着其他开放获取期刊的竞争。

尽管发文量减少,PLoS ONE 在一些学术领域,尤其是古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中,依然保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力。对于某些细分领域,详尽且扎实的研究仍然能够在该期刊发表并获得较好的引用率。与此同时,该期刊的自引率也有所下降,目前为 3.4%,这表明期刊已经采取措施,试图减少通过自引提高指标的行为。

审稿周期与投稿难度
《PLoS One》以其相对较快的审稿周期和较高的文章接受率而闻名于学术界。平均而言,从投稿到最终决定,周期大约为2.6个月,这为迅速发布研究成果提供了便利。
文章处理费为2290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8元,这个费用相对合理,对于希望快速发布其研究成果的学者而言,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新手作者而言,该期刊的友好程度较高,尤其是对于跨学科研究者,因为期刊接受广泛的主题和初级研究成果。

编委会与审稿团队
《PLoS One》的编委会由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包括了如艾米莉和乔治这样的学者。
艾米莉,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学位和北卡罗来纳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她的专业背景为肺癌的遗传表达分析;
而乔治则在剑桥大学获得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博士学位。这种多样化的编委团队不仅确保了提交稿件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得到妥善处理,还提升了审稿的公正性和质量。

网友评价与市场接受度
尽管《PLoS One》因其高接受率和广泛的主题范围而有时被贴上“水刊”的标签,许多网友的评价却显示了期刊的另一面。
例如,一位网友分享了其投稿经历:“4月22日投稿,第二天送审,6月5日收到修回意见,审稿意见严谨而详细。”这反映了期刊在保持审稿效率的同时,仍注重保持审稿的质量。
同时,另一些网友则强调了期刊对新手作者的友好程度,认为即便是被标记为“水刊”,它依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尤其是对于那些寻求快速发表和初步认可的研究人员。
PLoS ONE 在学术界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研究者,尤其是从事古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学者,对其广泛接受详尽数据和细致方法的优势表示肯定,认为它为那些难以在高影响力期刊中发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然而,也有不少学者,尤其是来自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对其编辑审核过程的严谨性提出质疑,认为期刊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网友提到,PLoS ONE 过往的高发文量导致其审稿标准放松,使得部分低质量文章得以发表。这种“数量大于质量”的现象损害了期刊的声誉,尤其在中国和一些高校中,部分评职称的体系甚至不再认可发表在该期刊上的文章。不过,PLoS ONE 近年来正在积极调整,增加了审核人员,强调公开实验数据,并撤回了不少问题稿件,试图扭转局面。
即便如此,部分学者仍认为该期刊发表了许多“有趣且启发性强”的文章。对于那些学术新手来说,PLoS ONE 仍然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尤其适合那些想要迅速发表成果、并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者。
期刊近几年都不在预警名单内,可以放心投稿~

写在最后
尽管《PLoS One》被部分学者标记为“水刊”,但大量的正面评价表明,它为新手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发表机会,有助于他们在学术界建立声誉。许多作者赞赏该期刊的快速审稿周期和建设性的审稿意见,这对于提高研究质量和推广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不断变化的科研出版环境,《PLoS One》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会更加注重提升科研质量与创新性,同时保持其开放获取和快速发布的核心优势。
考虑到当前科研资金的紧张和出版成本的上升,期刊可能需要探索更多的合作和资助机会来降低作者负担,增强其在全球科研出版领域的竞争力。期刊的这些努力不仅有望提升其学术声誉,还可能改变部分学术圈对其的看法,从而在未来的JCR分区评价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大容量SCI期刊,《PLoS One》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价值显著的平台。不论是新手研究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科学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享和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加速科学知识的全球传播和应用。
由于其独特的出版模式和宽松的接受标准,它吸引了全球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进入2024年,尽管面临影响因子下降的挑战,PLoS One仍成功晋升至JCR一区,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学术界对其持续认可,也标志着其在科研出版领域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期刊概述
《PLoS One》由非营利出版机构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出版,涵盖了从生物学、环境科学到临床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
期刊的开放获取(OA)模式确保了研究成果能够无障碍地被全球学者访问和引用,这种模式大大加速了科学研究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
此外,作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期刊,PLoS One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泛作者群体,这使得它在全球科研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可见度。
影响因子与排名
近年来,PLoS ONE 的影响因子(IF)呈现波动趋势。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23-2024 年度期刊的影响因子为 2.9,相比之前的高峰(如2020-2021年的 3.3)略有下降。尽管如此,影响因子接近 3 的水平,仍然在学术界保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涉及广泛科学领域的情况下。

2024年JCR的排名更新中,期刊从二区跃升至一区,显示了其在科研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有所提升。
这一跃升反映出期刊在综合性学科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尤其在面对广泛的科研挑战和竞争中所展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发文量与引用情况
从发文量来看,PLoS ONE 的年发文数量从2015-2016年的峰值 30,000+ 篇大幅下降,至2023-2024年度时仅剩 14,545 篇。这一趋势表明,期刊正在收紧其审核政策,同时也面临着其他开放获取期刊的竞争。

尽管发文量减少,PLoS ONE 在一些学术领域,尤其是古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中,依然保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力。对于某些细分领域,详尽且扎实的研究仍然能够在该期刊发表并获得较好的引用率。与此同时,该期刊的自引率也有所下降,目前为 3.4%,这表明期刊已经采取措施,试图减少通过自引提高指标的行为。

审稿周期与投稿难度
《PLoS One》以其相对较快的审稿周期和较高的文章接受率而闻名于学术界。平均而言,从投稿到最终决定,周期大约为2.6个月,这为迅速发布研究成果提供了便利。
文章处理费为2290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8元,这个费用相对合理,对于希望快速发布其研究成果的学者而言,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新手作者而言,该期刊的友好程度较高,尤其是对于跨学科研究者,因为期刊接受广泛的主题和初级研究成果。

编委会与审稿团队
《PLoS One》的编委会由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包括了如艾米莉和乔治这样的学者。
艾米莉,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学位和北卡罗来纳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她的专业背景为肺癌的遗传表达分析;
而乔治则在剑桥大学获得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博士学位。这种多样化的编委团队不仅确保了提交稿件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得到妥善处理,还提升了审稿的公正性和质量。

网友评价与市场接受度
尽管《PLoS One》因其高接受率和广泛的主题范围而有时被贴上“水刊”的标签,许多网友的评价却显示了期刊的另一面。
例如,一位网友分享了其投稿经历:“4月22日投稿,第二天送审,6月5日收到修回意见,审稿意见严谨而详细。”这反映了期刊在保持审稿效率的同时,仍注重保持审稿的质量。
同时,另一些网友则强调了期刊对新手作者的友好程度,认为即便是被标记为“水刊”,它依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尤其是对于那些寻求快速发表和初步认可的研究人员。
PLoS ONE 在学术界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研究者,尤其是从事古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学者,对其广泛接受详尽数据和细致方法的优势表示肯定,认为它为那些难以在高影响力期刊中发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然而,也有不少学者,尤其是来自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对其编辑审核过程的严谨性提出质疑,认为期刊的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网友提到,PLoS ONE 过往的高发文量导致其审稿标准放松,使得部分低质量文章得以发表。这种“数量大于质量”的现象损害了期刊的声誉,尤其在中国和一些高校中,部分评职称的体系甚至不再认可发表在该期刊上的文章。不过,PLoS ONE 近年来正在积极调整,增加了审核人员,强调公开实验数据,并撤回了不少问题稿件,试图扭转局面。
即便如此,部分学者仍认为该期刊发表了许多“有趣且启发性强”的文章。对于那些学术新手来说,PLoS ONE 仍然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尤其适合那些想要迅速发表成果、并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者。
期刊近几年都不在预警名单内,可以放心投稿~

写在最后
尽管《PLoS One》被部分学者标记为“水刊”,但大量的正面评价表明,它为新手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发表机会,有助于他们在学术界建立声誉。许多作者赞赏该期刊的快速审稿周期和建设性的审稿意见,这对于提高研究质量和推广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不断变化的科研出版环境,《PLoS One》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会更加注重提升科研质量与创新性,同时保持其开放获取和快速发布的核心优势。
考虑到当前科研资金的紧张和出版成本的上升,期刊可能需要探索更多的合作和资助机会来降低作者负担,增强其在全球科研出版领域的竞争力。期刊的这些努力不仅有望提升其学术声誉,还可能改变部分学术圈对其的看法,从而在未来的JCR分区评价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大容量SCI期刊,《PLoS One》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价值显著的平台。不论是新手研究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科学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享和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加速科学知识的全球传播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