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与香港
过去在广东的部分粤语区(如广州),本地居民对广东以外的大陆人的称呼是“外江佬”或者“北方人”。虽然在本地居民看来这是一种中立的称呼,但广东的外省移民并不都欢迎这个称呼,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用。而一般对陌生人都叫做外来人、外地人。而乡下佬、扑佬则是称未见过大场面的土包,随着广东城市化,这些词是专指外省“民工”。 除此之外, 本地居民(常见于粤语区)对外省人还有“捞松”等称谓。据说是因为解放军南下广东时以山东等地兵源为主,大兵们与当地人打招呼喜欢以普通话“老兄”来称谓。听不懂国语的广东人后来就都称外省人为“捞松”。而在香港,有关“捞松”所指的却是因为逃避国共内战战火而南下香港的上海人及北方人,但很快广州话已成为香港的通用语,其他方言已经绝少于公共场合出现,所以香港的“捞松”称呼从上海人转而称呼北方人。不过无论在哪里,“捞松”这称呼都带有歧视的色彩。现时称“捞佬”、“捞头”的较多。 据香港人口普查,能操普通话、吴语、福建话等为主要语言的非广东人只占全部人口不足10%, 但无法分类其余的88%有多少是原本操外语而学懂广东话, 又或者有多少是已同化的外地人第二代。[1]取而代之是对新移民与香港人的二分法。
过去在广东的部分粤语区(如广州),本地居民对广东以外的大陆人的称呼是“外江佬”或者“北方人”。虽然在本地居民看来这是一种中立的称呼,但广东的外省移民并不都欢迎这个称呼,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用。而一般对陌生人都叫做外来人、外地人。而乡下佬、扑佬则是称未见过大场面的土包,随着广东城市化,这些词是专指外省“民工”。 除此之外, 本地居民(常见于粤语区)对外省人还有“捞松”等称谓。据说是因为解放军南下广东时以山东等地兵源为主,大兵们与当地人打招呼喜欢以普通话“老兄”来称谓。听不懂国语的广东人后来就都称外省人为“捞松”。而在香港,有关“捞松”所指的却是因为逃避国共内战战火而南下香港的上海人及北方人,但很快广州话已成为香港的通用语,其他方言已经绝少于公共场合出现,所以香港的“捞松”称呼从上海人转而称呼北方人。不过无论在哪里,“捞松”这称呼都带有歧视的色彩。现时称“捞佬”、“捞头”的较多。 据香港人口普查,能操普通话、吴语、福建话等为主要语言的非广东人只占全部人口不足10%, 但无法分类其余的88%有多少是原本操外语而学懂广东话, 又或者有多少是已同化的外地人第二代。[1]取而代之是对新移民与香港人的二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