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看完最后一个副本,还以为夜来后面该好好更主线了,没想到直接给我拉了坨大的,破防了,本来还觉得这本书有点意思呢,结果最后就是直接简单的描述了一下他原定的结局,然后甩你脸上,告诉你:你就说完没完结吧,爱看不看
你可以直接理解为烂尾,和烂尾没啥区别
坑肯定是不会填了,最后说写第二部,估计也跟第一步的故事脱离了
其实前面写的还可以,该挖的坑要是一个个都回收了,再把人物铺垫好或者结局打磨一下,还是能在网文史上留一笔的,不过他应该是比较缺钱,这种日更几章的小说作家基本都靠这种流水吃饭的,完善小说主线,回收所有伏笔太花时间,性价比太低,他可能下面一个月收入会直接暴跌,还不一定能写的好,不如重新开坑
不过这样太着眼于眼下的利益,反而是更亏的,《诡舍》成功有太多天时地利人和了,下部小说如果确定主题是武侠一类的,估计很难有《诡舍》的高度,作者的剧情构思能力和对人物的把握程度还不够,就是看的书和写的书还不够多,积累不够,武侠对作者要求非常高,也很卷,受众也不多,如果作者下本书还和《诡舍》的主线一样,估计会被别的书按着打,不如去写仙侠玄幻,挣个糊口费,不寒碜
我看了作者原定的结局,这个也有很多问题,这个结局直接暴露了夜来的真实水平和写文的问题
问题就是作者野心还是有的,想写不错的书,只是碍于流水不能细雕,也看了很多网文,但是没有细啃过经典文学
正常来说写网文图个乐,也不指望网文作家能写出啥花,但是《诡舍》里面前面挖的坑,各个角色的命运其实都有一点冥冥中的安排,有点经典文学的意思了,不过前面安排作者不够确定,后面又没有构思好,最后高不成低不就,还续了个猪尾巴
结局只能说太草率了,夜来之前对角色结局有一个大致的安排,但是最后明显是赶工的
要写悲剧,写小说重要角色的死,有三个忌讳,
第一个是强行趋势,为了写悲剧而悲剧。在经典作品里,悲剧本身永远不是重点,重点是悲剧后的人只能走向毁灭,这种悲剧能强烈反应社会问题或者表达作者观点,很早的西方古典艺术也有将悲剧本身作为主体的,但是后来的经典作品基本舍弃了这种态度
现在网文圈很喜欢把重要角色的死,作为一种刻画角色形象的手法,因为网文写的角色多而杂,作者也没有鲁迅,曹雪芹这种大佬的水平(甚至达不到正常作家的水平),只能通过立人设,写大事件来刻画,他们也不太在乎笔下角色的生死。以前的大佬写书,笔下角色被自己写死了,自己都要哭半天,诡舍里的结局我只能说幽默,你把栀子,氓叔写死,行,配角,把疯子写死,把观阴,观阳写死都无伤大雅,本来也没重点刻画过,但是白潇潇和刘承峰结局太草率了
第二忌是不做好铺垫,比如说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大家都知道时候到了,比如亚瑟摩根,玩家早就知道亚瑟的结局了,观众不情愿但是都接受。诡舍里,读者都知道栀子肯定活不了了,公路里被搞成这样,怎么活,只能说意难平,但是诡舍读者到最后都不知道白潇潇和刘承峰到底死不死,这时候让人家死肯定是突兀的(剧透,刘承峰严格意义不算死)
第三忌也是最大忌,人设崩了,人的行为都是有理可循的,何况献身呢,人的自我牺牲都是要有强大的理想去支撑的,最高级的是大义,其次是行善,最次的是爱情
为了强行感人,把白潇潇写死了,白潇潇死的得有个理由吧,大家之前都不是啥圣人,忽然你就要牺牲了,为了天下人的大义?你在血门里可不是啥圣人。为了爱情?那之前感情线也不多啊
卡西莫多的之所以献身水到渠成,因为《巴黎圣母院》一整本书都在写爱情,为爱而死这种事想合理,必须是轰轰烈烈,不然很难不出戏。人家栀子也有话说啊,我都为氓生不如死了,死了算啥,而且我是配角,白潇潇和宁秋水的感情线看着过来的,硬写就是真强立人设了,就硬说一句:“你可以为了我死吗?”隔着演爱情剧呢?要么就学学盖茨比,可以让白潇潇先付出一点这个,再付出一点那个,最后读者发现:卧槽,原来她是这种人。你一上来要死要活的,真的诡异
或者就是说之前诡舍前辈的前赴后继感染了白潇潇了,让她接过了前辈的火焰,变成了一个圣人,那也说不过去,转折太少了
刘承峰更是离谱了,正常人都感觉,他就是被忽悠着去抗山了,他本来也不是啥大善人,只是能救一个是一个,最后还被道德绑架,不抗山就死师弟师妹,生不如死
最后宁秋水,哪怕你写他身边的人一个个前仆后继,为了理想献身,何况他还有一个师傅,多好用的素材,最后把他感染了,让他觉醒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战士,然后也为了大义牺牲,虽然俗套但是合理啊
夜来偏不,最后宁秋水还是那个拽样,看了眼白姐,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于名,反正人设就是冷酷,冷静,一点成长没有,永远是一个无情的杀手,不然怎么写第二部?你隔着闹呢?
我觉得正常作家写的正常的结局应该是,写好寿衣的支线,宁秋水接过了他师傅的火,觉醒了,跟那个灰一起锁在棺材里,两个人都死不了,疯子的朋友一个也没有了,孤独的腐朽,白潇潇接过氓和栀子的火,一个人操持后来的事,永远等着宁秋水回来,诡舍消失了,还在诡舍里的人全都失忆了,刘承峰也回来了,但是忘了诡舍和所有人
你可以直接理解为烂尾,和烂尾没啥区别
坑肯定是不会填了,最后说写第二部,估计也跟第一步的故事脱离了
其实前面写的还可以,该挖的坑要是一个个都回收了,再把人物铺垫好或者结局打磨一下,还是能在网文史上留一笔的,不过他应该是比较缺钱,这种日更几章的小说作家基本都靠这种流水吃饭的,完善小说主线,回收所有伏笔太花时间,性价比太低,他可能下面一个月收入会直接暴跌,还不一定能写的好,不如重新开坑
不过这样太着眼于眼下的利益,反而是更亏的,《诡舍》成功有太多天时地利人和了,下部小说如果确定主题是武侠一类的,估计很难有《诡舍》的高度,作者的剧情构思能力和对人物的把握程度还不够,就是看的书和写的书还不够多,积累不够,武侠对作者要求非常高,也很卷,受众也不多,如果作者下本书还和《诡舍》的主线一样,估计会被别的书按着打,不如去写仙侠玄幻,挣个糊口费,不寒碜
我看了作者原定的结局,这个也有很多问题,这个结局直接暴露了夜来的真实水平和写文的问题
问题就是作者野心还是有的,想写不错的书,只是碍于流水不能细雕,也看了很多网文,但是没有细啃过经典文学
正常来说写网文图个乐,也不指望网文作家能写出啥花,但是《诡舍》里面前面挖的坑,各个角色的命运其实都有一点冥冥中的安排,有点经典文学的意思了,不过前面安排作者不够确定,后面又没有构思好,最后高不成低不就,还续了个猪尾巴
结局只能说太草率了,夜来之前对角色结局有一个大致的安排,但是最后明显是赶工的
要写悲剧,写小说重要角色的死,有三个忌讳,
第一个是强行趋势,为了写悲剧而悲剧。在经典作品里,悲剧本身永远不是重点,重点是悲剧后的人只能走向毁灭,这种悲剧能强烈反应社会问题或者表达作者观点,很早的西方古典艺术也有将悲剧本身作为主体的,但是后来的经典作品基本舍弃了这种态度
现在网文圈很喜欢把重要角色的死,作为一种刻画角色形象的手法,因为网文写的角色多而杂,作者也没有鲁迅,曹雪芹这种大佬的水平(甚至达不到正常作家的水平),只能通过立人设,写大事件来刻画,他们也不太在乎笔下角色的生死。以前的大佬写书,笔下角色被自己写死了,自己都要哭半天,诡舍里的结局我只能说幽默,你把栀子,氓叔写死,行,配角,把疯子写死,把观阴,观阳写死都无伤大雅,本来也没重点刻画过,但是白潇潇和刘承峰结局太草率了
第二忌是不做好铺垫,比如说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大家都知道时候到了,比如亚瑟摩根,玩家早就知道亚瑟的结局了,观众不情愿但是都接受。诡舍里,读者都知道栀子肯定活不了了,公路里被搞成这样,怎么活,只能说意难平,但是诡舍读者到最后都不知道白潇潇和刘承峰到底死不死,这时候让人家死肯定是突兀的(剧透,刘承峰严格意义不算死)
第三忌也是最大忌,人设崩了,人的行为都是有理可循的,何况献身呢,人的自我牺牲都是要有强大的理想去支撑的,最高级的是大义,其次是行善,最次的是爱情
为了强行感人,把白潇潇写死了,白潇潇死的得有个理由吧,大家之前都不是啥圣人,忽然你就要牺牲了,为了天下人的大义?你在血门里可不是啥圣人。为了爱情?那之前感情线也不多啊
卡西莫多的之所以献身水到渠成,因为《巴黎圣母院》一整本书都在写爱情,为爱而死这种事想合理,必须是轰轰烈烈,不然很难不出戏。人家栀子也有话说啊,我都为氓生不如死了,死了算啥,而且我是配角,白潇潇和宁秋水的感情线看着过来的,硬写就是真强立人设了,就硬说一句:“你可以为了我死吗?”隔着演爱情剧呢?要么就学学盖茨比,可以让白潇潇先付出一点这个,再付出一点那个,最后读者发现:卧槽,原来她是这种人。你一上来要死要活的,真的诡异
或者就是说之前诡舍前辈的前赴后继感染了白潇潇了,让她接过了前辈的火焰,变成了一个圣人,那也说不过去,转折太少了
刘承峰更是离谱了,正常人都感觉,他就是被忽悠着去抗山了,他本来也不是啥大善人,只是能救一个是一个,最后还被道德绑架,不抗山就死师弟师妹,生不如死
最后宁秋水,哪怕你写他身边的人一个个前仆后继,为了理想献身,何况他还有一个师傅,多好用的素材,最后把他感染了,让他觉醒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战士,然后也为了大义牺牲,虽然俗套但是合理啊
夜来偏不,最后宁秋水还是那个拽样,看了眼白姐,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于名,反正人设就是冷酷,冷静,一点成长没有,永远是一个无情的杀手,不然怎么写第二部?你隔着闹呢?
我觉得正常作家写的正常的结局应该是,写好寿衣的支线,宁秋水接过了他师傅的火,觉醒了,跟那个灰一起锁在棺材里,两个人都死不了,疯子的朋友一个也没有了,孤独的腐朽,白潇潇接过氓和栀子的火,一个人操持后来的事,永远等着宁秋水回来,诡舍消失了,还在诡舍里的人全都失忆了,刘承峰也回来了,但是忘了诡舍和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