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1,黄颗粒必须是金黄色,这是区分本山料与外山料很重要的特征。黄颗粒依据不同矿区,挑纯手段等表现不一,有些壶基本看不到有些壶身密集。平台底槽清就少且泥性重一些。
2,云母必须是密集的,高温条件下表面会不太明显但壶内一定是满天星。
3,砂隐于泥下,融合度高砂颗粒不顶。
4,壶面砂感强,颗粒一颗挨着一颗排列但不杂乱。因抿针表现手法不一,有的能看到满砂状态,有的细砂均匀覆盖。
5,底槽清泡养周期明显比一般紫泥要长,因为砂多浆少包浆速度慢,但是包浆后期的质感通透玉化。
6,真正的底槽清很少,半手工基本不会低于1000以下出现。
7,市面上基本没有4号井底槽清,5号井底槽清更是人为杜撰出来的。买底槽清只认准是不是黄龙山底槽清。
8,中槽清的砂具有同样的密集度,但因为矿层在中间含铁量较底槽清较少,无法发出底槽清特有的紫中透红的发色。中槽发色带有很浓的黄味且云母没有底槽清多。市面上用中槽冒充的比较多。
9,底槽清是有等级的,但矿有红底与紫底之分,红底较为少紫底为目前流通中正宗底槽清常见。
10,红底矿砂感更强砂的密集度更高,紫底矿有些泥性如平台底槽清。大水潭底槽清较为纯净当属佳品,平台底槽清泥性一些鸡眼少而小,4号井区域老砂耐高温。
11,本山料的共性是含砂量高,质感好,压手,阳光下透着紫韵,摸上去柔软顺滑,包浆速度慢!







1,黄颗粒必须是金黄色,这是区分本山料与外山料很重要的特征。黄颗粒依据不同矿区,挑纯手段等表现不一,有些壶基本看不到有些壶身密集。平台底槽清就少且泥性重一些。
2,云母必须是密集的,高温条件下表面会不太明显但壶内一定是满天星。
3,砂隐于泥下,融合度高砂颗粒不顶。
4,壶面砂感强,颗粒一颗挨着一颗排列但不杂乱。因抿针表现手法不一,有的能看到满砂状态,有的细砂均匀覆盖。
5,底槽清泡养周期明显比一般紫泥要长,因为砂多浆少包浆速度慢,但是包浆后期的质感通透玉化。
6,真正的底槽清很少,半手工基本不会低于1000以下出现。
7,市面上基本没有4号井底槽清,5号井底槽清更是人为杜撰出来的。买底槽清只认准是不是黄龙山底槽清。
8,中槽清的砂具有同样的密集度,但因为矿层在中间含铁量较底槽清较少,无法发出底槽清特有的紫中透红的发色。中槽发色带有很浓的黄味且云母没有底槽清多。市面上用中槽冒充的比较多。
9,底槽清是有等级的,但矿有红底与紫底之分,红底较为少紫底为目前流通中正宗底槽清常见。
10,红底矿砂感更强砂的密集度更高,紫底矿有些泥性如平台底槽清。大水潭底槽清较为纯净当属佳品,平台底槽清泥性一些鸡眼少而小,4号井区域老砂耐高温。
11,本山料的共性是含砂量高,质感好,压手,阳光下透着紫韵,摸上去柔软顺滑,包浆速度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