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发帖子了,最近看到询问骑摩托通勤的帖子不少,看来还是有新人加入,作为一个骑车通勤十多年的中年人,多少有点自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下。
前十来年主要骑自行车通勤,单程7里路,不远也不近,后来城市引进共享电单车后,发现自行车一点都不香了,拧电门就能走比自己蹬起来实在舒服太多,所以我对于现在自行车热有点懵,除了部分人确实用来锻炼身体,其他更多的人都是跟风入局当韭菜的。他们现在玩的那些啥套件,不少跟十年前也没啥区别。说句题外话,骑自行车爬山也伤膝盖的,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言归正传,还是聊摩托通勤。市区拥挤环境下,最好用的还是体形小,有平踏的125以及部分150。到了250排量,踏板车的轴距跟宽度都上了个台阶,拥挤环境下并不方便。排量我们大概心里有数,这样就缩小了选择的范围,其次,通勤对摩托车的储物空间也是有要求的,个人以为越大越好,最好尾箱都省下了。配置方面,有ABS当然更好,没有问题其实也不大。
接着聊下安全骑行。大家都知道,摩托车别名肉包铁,安全性相对小汽车是大大不如的,大家都说管住右手最重要,这句话没错,太快了容错率太低。但是更重要的东西很多人都没明确说过,有个自行车博主其实提过一点,就是对道路上运动的物体的动态感知及预判,比方说,我路上行驶的时候,对周围10米范围内的人跟车的运动轨迹有个预判,我知道他们会怎么走,有没有人会干涉我,我怎么调整会更安全,怎么感知,我脑袋后面也没长眼睛,只能通过观察后视镜来判断。还有一点,重点观察前方车辆,特别是可能存在视线盲区的地方,前车如果减速,很可能有问题,你得判断自己能不能及时停下来。
这些安全方面的经验需要长时间积累,很多人都说越老骑的越慢,其实呢,只有自己速度慢了才有机会去及时判断周围的情况,避免陷入危险境地,这也是老司机们很少骑快车的根本原因,核心就是不能让周围的环境脱离自己的掌控。
安全说完了在聊聊排量,很多新手上来就问骑大排街车或者仿赛甚至ADV能不能通勤?答案是肯定能,水鸟1250ADV都可以通勤,但是有代价,要牺牲很多东西,就看你能不能坚持了。我遇到的不少人坚持几年后还是换回了小踏板通勤,所谓骑士的终点就是踏板就说的这回事。
最后,没有万能的车子,只有最适合当前的车,如果要出去摩旅几天,我不会骑小踏板,还是大排ADV舒服。我这个年龄,山路带妹压弯这事情干不来,也没兴趣,所谓仿赛跟我无缘,以后可能会考虑复古街车,川崎Z900RS这种,如果钱包以后给力的话。
前十来年主要骑自行车通勤,单程7里路,不远也不近,后来城市引进共享电单车后,发现自行车一点都不香了,拧电门就能走比自己蹬起来实在舒服太多,所以我对于现在自行车热有点懵,除了部分人确实用来锻炼身体,其他更多的人都是跟风入局当韭菜的。他们现在玩的那些啥套件,不少跟十年前也没啥区别。说句题外话,骑自行车爬山也伤膝盖的,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言归正传,还是聊摩托通勤。市区拥挤环境下,最好用的还是体形小,有平踏的125以及部分150。到了250排量,踏板车的轴距跟宽度都上了个台阶,拥挤环境下并不方便。排量我们大概心里有数,这样就缩小了选择的范围,其次,通勤对摩托车的储物空间也是有要求的,个人以为越大越好,最好尾箱都省下了。配置方面,有ABS当然更好,没有问题其实也不大。
接着聊下安全骑行。大家都知道,摩托车别名肉包铁,安全性相对小汽车是大大不如的,大家都说管住右手最重要,这句话没错,太快了容错率太低。但是更重要的东西很多人都没明确说过,有个自行车博主其实提过一点,就是对道路上运动的物体的动态感知及预判,比方说,我路上行驶的时候,对周围10米范围内的人跟车的运动轨迹有个预判,我知道他们会怎么走,有没有人会干涉我,我怎么调整会更安全,怎么感知,我脑袋后面也没长眼睛,只能通过观察后视镜来判断。还有一点,重点观察前方车辆,特别是可能存在视线盲区的地方,前车如果减速,很可能有问题,你得判断自己能不能及时停下来。
这些安全方面的经验需要长时间积累,很多人都说越老骑的越慢,其实呢,只有自己速度慢了才有机会去及时判断周围的情况,避免陷入危险境地,这也是老司机们很少骑快车的根本原因,核心就是不能让周围的环境脱离自己的掌控。
安全说完了在聊聊排量,很多新手上来就问骑大排街车或者仿赛甚至ADV能不能通勤?答案是肯定能,水鸟1250ADV都可以通勤,但是有代价,要牺牲很多东西,就看你能不能坚持了。我遇到的不少人坚持几年后还是换回了小踏板通勤,所谓骑士的终点就是踏板就说的这回事。
最后,没有万能的车子,只有最适合当前的车,如果要出去摩旅几天,我不会骑小踏板,还是大排ADV舒服。我这个年龄,山路带妹压弯这事情干不来,也没兴趣,所谓仿赛跟我无缘,以后可能会考虑复古街车,川崎Z900RS这种,如果钱包以后给力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