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43119 号
提案的答复
许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新建连云港高铁站北站房、延伸始发站,提升城区高铁运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高铁站点运输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连云港市积极推进多层次轨道网融合,青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徐高铁等高快速铁路先后建成通车,连云港站、灌云站、灌南站、赣榆站、东海站等5个新建铁路客运站全部投用,其中连云港站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中心区域,建筑面积 20120 平方米。为充分发挥新开通高铁线路的运能优势,更好满足连云港人民群众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需求,我市委托专业机构在全省率先开展铁路旅客运输方案研究,并通过省铁路办、上海局集团公司、省铁路集团审查,为开行新增列车提供基础支撑和依据。
在此基础上,市交通局(铁路办)指派专人赴宁、进沪,专门负责车次争取工作,经过积极协调、多方争取、多轮会商,我市铁路旅客运输具体意见受到省铁路办、上海局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相关建议基本被采纳。根据 2024 年6月最新铁路调图,连云港站图定列车192趟/日,其中始发高铁动车组40趟/日。热点线路中,连云港站至上海方向30趟/日、连云港站至南京方向20趟/日,能够较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目前,连云港站日均客流量4.2万人次,高峰期日均约9万人次,年客流量约 1500万人次,市民可以借助高铁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方向全国200个大中城市。
二、解决运能短板问题
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人员交往迅增,连云港站面积较小、规模偏低、配套不全等矛盾也日益突出,而且高铁到达连云港站后暂无法向东延伸,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东西城区交流和旅游发展。针对运能短板问题,我局已组织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并积极协调推进解决。
(一)开展连云港站北站房及北广场规划方案研究。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为改善民生、提升高铁枢纽功能、做优城市形象,我局会同海州区政府组织开展连云港站北站房及北广场规划方案研究,并形成远期总体规划方案。根据规划方案研究成果,连云港站北站房拟采用线上式站房形式,北广场拟采用“高架匝道+大平台”形式,拟规划建设长途客运中心(兼顾城市候机、海运候船等功能)、城市(城乡)公交场站、小汽车停车场等综合换乘设施,预留远期城市轨道接入条件,实现旅客一体化“零换乘”。由于沿海高铁和连临高铁线路走向尚未明确,且尚未纳入国家级规划,而北站房的建设需与高铁具体线路走向、技术标准相匹配。 2023 年 1月,市政府组织召开高铁北广场片区开发建设推进会议,明确连云港站北站房问题在沿海高铁和连临高铁线路走向确定后一揽子解决。
(二)积极协调推进高铁进连云港东站。
“高铁进东站”一直都是我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局早在连盐铁路建设时就提出高铁进连云港东站的建议,并围绕该事项开展了专题研究,《连云港市“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化连云港地区列车开行方案,将部分连云港高铁动车始发终到站点东移至连云港东站”。近年来,就推动连云港东站开行高铁车次事宜,我局多次向国铁上海局集团汇报争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程拜访国铁上海局集团。国铁上海局集团基于在陇海铁路连云港站至连云港东站之间开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列车对港口货物集疏运影响大、运输组织复杂、不利于运营安全、需改造既有线路等原因一直没有明确支持意见。
今年以来,借助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这一契机,我局提请市政府致函国铁集团办公厅协调争取连云港东站开行高铁车次事宜,市领导带队赴国铁集团进行汇报争取,国铁集团明确表示“考虑现有规定、货运能力、设备实施条件以及实际客流需求等因素,暂不开行至连云港东的图定动车组列车”。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本提案,认真细致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站点研究。会同海州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连云港站北站房及北广场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论证,紧密结合沿海高铁和连临高铁建设时序,统筹推进高铁站北站房及北广场规划建设,积极打造功能完善、分工合理、多种运输方式间“零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
二是做好线路研究。把连云港货运南绕线作为连宿蚌普速铁路组成部分进行深化研究,并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加快推进项目规划建设进程,推动东部城区早日形成“客内货外”铁路运输格局,从而充分释放陇海铁路东段客运潜能,为连云港东站开行高铁车次提供支撑。三是积极请示汇报。加大对上协调汇报力度,争取国铁集团、国铁上海局集团的理解和支持,为连云港东站开行部分高铁动车组打下基础条件。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7月23日

提案的答复
许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新建连云港高铁站北站房、延伸始发站,提升城区高铁运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高铁站点运输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连云港市积极推进多层次轨道网融合,青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徐高铁等高快速铁路先后建成通车,连云港站、灌云站、灌南站、赣榆站、东海站等5个新建铁路客运站全部投用,其中连云港站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中心区域,建筑面积 20120 平方米。为充分发挥新开通高铁线路的运能优势,更好满足连云港人民群众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需求,我市委托专业机构在全省率先开展铁路旅客运输方案研究,并通过省铁路办、上海局集团公司、省铁路集团审查,为开行新增列车提供基础支撑和依据。
在此基础上,市交通局(铁路办)指派专人赴宁、进沪,专门负责车次争取工作,经过积极协调、多方争取、多轮会商,我市铁路旅客运输具体意见受到省铁路办、上海局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相关建议基本被采纳。根据 2024 年6月最新铁路调图,连云港站图定列车192趟/日,其中始发高铁动车组40趟/日。热点线路中,连云港站至上海方向30趟/日、连云港站至南京方向20趟/日,能够较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目前,连云港站日均客流量4.2万人次,高峰期日均约9万人次,年客流量约 1500万人次,市民可以借助高铁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方向全国200个大中城市。
二、解决运能短板问题
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人员交往迅增,连云港站面积较小、规模偏低、配套不全等矛盾也日益突出,而且高铁到达连云港站后暂无法向东延伸,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东西城区交流和旅游发展。针对运能短板问题,我局已组织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并积极协调推进解决。
(一)开展连云港站北站房及北广场规划方案研究。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为改善民生、提升高铁枢纽功能、做优城市形象,我局会同海州区政府组织开展连云港站北站房及北广场规划方案研究,并形成远期总体规划方案。根据规划方案研究成果,连云港站北站房拟采用线上式站房形式,北广场拟采用“高架匝道+大平台”形式,拟规划建设长途客运中心(兼顾城市候机、海运候船等功能)、城市(城乡)公交场站、小汽车停车场等综合换乘设施,预留远期城市轨道接入条件,实现旅客一体化“零换乘”。由于沿海高铁和连临高铁线路走向尚未明确,且尚未纳入国家级规划,而北站房的建设需与高铁具体线路走向、技术标准相匹配。 2023 年 1月,市政府组织召开高铁北广场片区开发建设推进会议,明确连云港站北站房问题在沿海高铁和连临高铁线路走向确定后一揽子解决。
(二)积极协调推进高铁进连云港东站。
“高铁进东站”一直都是我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局早在连盐铁路建设时就提出高铁进连云港东站的建议,并围绕该事项开展了专题研究,《连云港市“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化连云港地区列车开行方案,将部分连云港高铁动车始发终到站点东移至连云港东站”。近年来,就推动连云港东站开行高铁车次事宜,我局多次向国铁上海局集团汇报争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程拜访国铁上海局集团。国铁上海局集团基于在陇海铁路连云港站至连云港东站之间开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列车对港口货物集疏运影响大、运输组织复杂、不利于运营安全、需改造既有线路等原因一直没有明确支持意见。
今年以来,借助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这一契机,我局提请市政府致函国铁集团办公厅协调争取连云港东站开行高铁车次事宜,市领导带队赴国铁集团进行汇报争取,国铁集团明确表示“考虑现有规定、货运能力、设备实施条件以及实际客流需求等因素,暂不开行至连云港东的图定动车组列车”。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本提案,认真细致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站点研究。会同海州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连云港站北站房及北广场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论证,紧密结合沿海高铁和连临高铁建设时序,统筹推进高铁站北站房及北广场规划建设,积极打造功能完善、分工合理、多种运输方式间“零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
二是做好线路研究。把连云港货运南绕线作为连宿蚌普速铁路组成部分进行深化研究,并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加快推进项目规划建设进程,推动东部城区早日形成“客内货外”铁路运输格局,从而充分释放陇海铁路东段客运潜能,为连云港东站开行高铁车次提供支撑。三是积极请示汇报。加大对上协调汇报力度,争取国铁集团、国铁上海局集团的理解和支持,为连云港东站开行部分高铁动车组打下基础条件。
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7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