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用过,只知道是一种虾,一直以为是把它捣烂了加在饵料里,今天在钓鱼翁看了篇文章才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把它转过来让大家也看看,节选》》》 赤尾青,是一种体形很小的虾,在沿海一带又叫毛虾或虾皮。不过这名字乍听起来很有意思,以为会和青色有关系,但这小东西本身的样子一点也看不出来为什么叫赤尾青。相信身处沿海一带的看过赤尾青的钓友都知道,赤尾青的身体就是普通虾的颜色。那为什么会叫赤尾青呢? 其实赤尾青原来叫赤尾星,原因是这种小虾的尾部具有类似星状的红色小斑点,所以沿海渔民以赤尾星称之。又因“星”与“青”二字,在闽南语中乍听之下很难分得清楚,后来便约定俗成,变成赤尾青了。 赤尾青在沿海区的数量极其庞大,东港一带,年产量可达2500公吨。数量甚是惊人。大量的捕捞后的赤尾青用来加工比较方便,而且批量的购进比较便宜。所以好多鱼饵厂家都用它来加工饵料。干燥后的赤尾青经过加工后磨成粉,这种粉状的赤尾青饵味道比较鲜,正,浓。不象虾粉那么腥,带着一股水中的原生味道。是钓鲫鲤的时候很好的添加剂。新鲜赤尾青通过加工后被制成冷冻饵或是福寿拉饵,是钓罗非的时候不可缺少的重要饵料。在钓鲫鲤等温水鱼时,有些时候加入一些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赤尾青饵加到钓饵里起到的作用有两种。一是诱鱼,再就是改善饵料的状态。
用来增加诱鱼的时候赤尾青是一种增腥剂和提鲜剂。加到主饵里突出饵料的腥或是加到香饵里起到提鲜的作用。现在市售的的可以用来增腥的饵料有很多,南极虾粉,蚕蛹粉,鱼粉,海藻粉等都是。但具体用途都不一样。南极虾粉是偏腥的那种,一般都是钓体形较小的鱼类的时候作为辅助诱鱼成分来添加使用。如果是在野外水域或是陈年老塘中垂钓体型较大的鱼类使用增腥剂的时候那就要选用赤尾青了。越大的鱼越认原塘的味道,这是钓友们共知的。而赤尾青纯正的腥味比较接近鱼类生长过程中所进食的原塘虾的味道,会让鱼安心积极的进食。而且野外没有原塘料可用,接近原塘虾味道的赤尾青当然是钓取大物的首选。在池塘,赤尾青加到原塘颗粒里就是钓取塘中成年大物的绝配。没有原塘的情况下配合超级诱一类的麸素饵,也会有尚佳的表现。不同大小的鱼的食性是不同的,个体很大的鲤鱼等大体形鱼,三四龄以上的大体形鱼,它们对腥味的要求又不一样了,这个时候鱼粉,蚕蛹粉就派上用场了。不过三四龄的大鲫鱼还是比较喜欢海藻粉植物腥的味道。野外藻类较多的水域或是池塘中的肥水里海藻粉和赤尾青搭配超诱是很好的拿大鲫的方子。
由于粉状的赤尾青饵本身没有黏度。还可以用来改善饵料的状态,加到粘度较大的颗粒饵或是商品饵中可以使本来粘稠较难出状态的饵很快出来理想的状态,但最好在开饵之前加入。这样它起到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和均匀。
冷冻的赤尾青饵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一般都具有比较刺鼻的浓烈味道。象台湾阿七的赤尾青饵开封后就有一股强烈的氨味,很是呛人。但不论是腥味还是氨味入水后散播的都较快,第一时间刺激鱼的味觉,使其产生摄食欲望。而且这种冷冻制作时的饵里有效诱鱼物质损失的很少,对水中的鱼类,特别是“大罗非”极聚吸引力。钓鲫鲤的时候只有在特殊的鱼情的时候才会考虑使用,不然强烈的味道会把水中窝点附近的鱼呛跑的。冷冻赤尾青饵开封后一般都要尽量的用完,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后诱鱼效果就会大减。这时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制作用意了。
竞技比赛的时候赤尾青也是好多钓手的秘密武器。除了在以上谈到的对应鱼情可以使用外,一般在鱼密度较好的比赛里,一开始入适量的赤尾青引鱼是很好的手段,这样的比赛里要的不是抢鱼,而是成功率,窝里有鱼不是问题,关键是命中率。开始有鱼中钩后一定要减轻赤尾青在饵中的比例,它的纯腥会使窝子里的鱼很兴奋,鱼在窝子里太活跃了也不是好现象。浓引淡钓这种应对办法相信好多钓手都已经掌握了,这里不再赘诉。比赛到后几场时鱼的吃口一般都不太好,更注重原塘的味道。有原塘颗粒的时候用颗粒是最好的,但没有颗粒的时候加些赤尾青绝对是很好的办法。这时的添加量应该是很好掌握的,通过前几场的比赛一定基本了解了这里的鱼口的偏好,如果塘鱼喜腥倒可多加些,刺激一下已经“菜过三旬”的鱼儿们也不失为良策。鱼口偏香要注意起到提味的作用就好。还有的时候由于好多客观因素,塘中的鱼“死”不开口,那我们倒不妨用冷冻的赤尾青加到钓饵里试试。
赤尾青饵加到钓饵里起到的作用有两种。一是诱鱼,再就是改善饵料的状态。
用来增加诱鱼的时候赤尾青是一种增腥剂和提鲜剂。加到主饵里突出饵料的腥或是加到香饵里起到提鲜的作用。现在市售的的可以用来增腥的饵料有很多,南极虾粉,蚕蛹粉,鱼粉,海藻粉等都是。但具体用途都不一样。南极虾粉是偏腥的那种,一般都是钓体形较小的鱼类的时候作为辅助诱鱼成分来添加使用。如果是在野外水域或是陈年老塘中垂钓体型较大的鱼类使用增腥剂的时候那就要选用赤尾青了。越大的鱼越认原塘的味道,这是钓友们共知的。而赤尾青纯正的腥味比较接近鱼类生长过程中所进食的原塘虾的味道,会让鱼安心积极的进食。而且野外没有原塘料可用,接近原塘虾味道的赤尾青当然是钓取大物的首选。在池塘,赤尾青加到原塘颗粒里就是钓取塘中成年大物的绝配。没有原塘的情况下配合超级诱一类的麸素饵,也会有尚佳的表现。不同大小的鱼的食性是不同的,个体很大的鲤鱼等大体形鱼,三四龄以上的大体形鱼,它们对腥味的要求又不一样了,这个时候鱼粉,蚕蛹粉就派上用场了。不过三四龄的大鲫鱼还是比较喜欢海藻粉植物腥的味道。野外藻类较多的水域或是池塘中的肥水里海藻粉和赤尾青搭配超诱是很好的拿大鲫的方子。
由于粉状的赤尾青饵本身没有黏度。还可以用来改善饵料的状态,加到粘度较大的颗粒饵或是商品饵中可以使本来粘稠较难出状态的饵很快出来理想的状态,但最好在开饵之前加入。这样它起到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和均匀。
冷冻的赤尾青饵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一般都具有比较刺鼻的浓烈味道。象台湾阿七的赤尾青饵开封后就有一股强烈的氨味,很是呛人。但不论是腥味还是氨味入水后散播的都较快,第一时间刺激鱼的味觉,使其产生摄食欲望。而且这种冷冻制作时的饵里有效诱鱼物质损失的很少,对水中的鱼类,特别是“大罗非”极聚吸引力。钓鲫鲤的时候只有在特殊的鱼情的时候才会考虑使用,不然强烈的味道会把水中窝点附近的鱼呛跑的。冷冻赤尾青饵开封后一般都要尽量的用完,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后诱鱼效果就会大减。这时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制作用意了。
竞技比赛的时候赤尾青也是好多钓手的秘密武器。除了在以上谈到的对应鱼情可以使用外,一般在鱼密度较好的比赛里,一开始入适量的赤尾青引鱼是很好的手段,这样的比赛里要的不是抢鱼,而是成功率,窝里有鱼不是问题,关键是命中率。开始有鱼中钩后一定要减轻赤尾青在饵中的比例,它的纯腥会使窝子里的鱼很兴奋,鱼在窝子里太活跃了也不是好现象。浓引淡钓这种应对办法相信好多钓手都已经掌握了,这里不再赘诉。比赛到后几场时鱼的吃口一般都不太好,更注重原塘的味道。有原塘颗粒的时候用颗粒是最好的,但没有颗粒的时候加些赤尾青绝对是很好的办法。这时的添加量应该是很好掌握的,通过前几场的比赛一定基本了解了这里的鱼口的偏好,如果塘鱼喜腥倒可多加些,刺激一下已经“菜过三旬”的鱼儿们也不失为良策。鱼口偏香要注意起到提味的作用就好。还有的时候由于好多客观因素,塘中的鱼“死”不开口,那我们倒不妨用冷冻的赤尾青加到钓饵里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