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首条隧道沙益2号隧道贯通
重庆日报2024-07-12 14:59
全力奋战怒江险要地形,助力昌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7月12日,来自在渝央企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消息称,公司参建的川藏公路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全线首条隧道贯通。这意味着全线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该隧道为沙益2号隧道,位于昌都市左贡县东坝乡沙益村,全长745米,其中隧道五级围岩约占四成,四级和三级围岩约占六成。由于隧道地势险峻,进洞口海拔超3600米,施工条件极其艰巨,材料运输相当困难。“施工区域无网无水无路,无法运输施工材料。”中交二航局二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团队进场施工以来,采用修建施工便道、提前储备材料、调整车辆运输数量等方式,以有效解决物资设备供应难题。不仅如此,针对围岩特点,施工团队根据不同围岩等级创新施工工法,采取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两台阶开挖法及全断面开挖法施工等三种不同施工开挖法,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为确保施工质量,避免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季节性坍塌,项目部提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以及隧道监控量测制度等,为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安全保障。
G318线是我国最长的国道,横跨东中西部,揽括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多种地貌。其中原G318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境内的左贡县田妥村至八宿县根要村段,全长93公里,涵盖国内因险闻名的“怒江72道拐”,路线从邦达草原翻越业拉山后到达怒江边,海拔从4658米降至2822米。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条件极为复杂,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分布密度大、爆发频率高、危害程度大,加之原公路技术标准低、抗灾能力差,交通事故频发,线路亟待改造。
▲怒江72道拐现状道路场景。潘卫 摄
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起于昌都市左贡县田妥村,止于八宿县根要村,全长42.4公里。其中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承建沙益村至根要村区段,线路长19公里,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长约1.6公里的桥梁、总长11.2公里的6座隧道以及6.2公里的路基等。“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通过优化线路走向,避开了‘怒江72道拐’险要地形,降低了道路坡度,提升了沿线道路设施,降低通行安全风险。”中交二航局二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各条进藏公路通行压力,完善西藏自治区交通路网,促进沿线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重庆日报2024-07-12 14:59
全力奋战怒江险要地形,助力昌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7月12日,来自在渝央企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消息称,公司参建的川藏公路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全线首条隧道贯通。这意味着全线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该隧道为沙益2号隧道,位于昌都市左贡县东坝乡沙益村,全长745米,其中隧道五级围岩约占四成,四级和三级围岩约占六成。由于隧道地势险峻,进洞口海拔超3600米,施工条件极其艰巨,材料运输相当困难。“施工区域无网无水无路,无法运输施工材料。”中交二航局二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团队进场施工以来,采用修建施工便道、提前储备材料、调整车辆运输数量等方式,以有效解决物资设备供应难题。不仅如此,针对围岩特点,施工团队根据不同围岩等级创新施工工法,采取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两台阶开挖法及全断面开挖法施工等三种不同施工开挖法,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为确保施工质量,避免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季节性坍塌,项目部提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以及隧道监控量测制度等,为隧道施工提供了技术安全保障。
G318线是我国最长的国道,横跨东中西部,揽括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多种地貌。其中原G318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境内的左贡县田妥村至八宿县根要村段,全长93公里,涵盖国内因险闻名的“怒江72道拐”,路线从邦达草原翻越业拉山后到达怒江边,海拔从4658米降至2822米。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条件极为复杂,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分布密度大、爆发频率高、危害程度大,加之原公路技术标准低、抗灾能力差,交通事故频发,线路亟待改造。

▲怒江72道拐现状道路场景。潘卫 摄
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起于昌都市左贡县田妥村,止于八宿县根要村,全长42.4公里。其中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承建沙益村至根要村区段,线路长19公里,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长约1.6公里的桥梁、总长11.2公里的6座隧道以及6.2公里的路基等。“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通过优化线路走向,避开了‘怒江72道拐’险要地形,降低了道路坡度,提升了沿线道路设施,降低通行安全风险。”中交二航局二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各条进藏公路通行压力,完善西藏自治区交通路网,促进沿线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