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罗马尼亚当时的石油产量还是能维持德军的日常需求的,虽说可能缺了点,但能维持。当时德国自己大概年产量四五百万吨,罗马尼亚大概600万吨不到,差不多有一千万吨产量,当时消耗量在每年1200万吨左右,虽然有缺口,但是全力维持军事用油还是能勉强够的。对苏作战时缺油问题我认为更多是后勤补给线拉的太长,后勤送不上去的原因。真正缺油是德国丢了罗马尼亚之后,再加上本土被轰炸,石油产量下降。
匈牙利也有油田200万吨左右,如果意大利不参战保持中立,意大利也能从其他国家购买石油转而卖给德国。光法国储备的石油就够德国用到1942了,德国此时完全不缺油,只是缺接下来需要消耗的石油,因为储备石油用完了,接下来就全靠新产的石油了,德国应趁着1942年初总动员释放全部产能,在储备的石油耗尽前集中更强大的力量打下高加索,获得接下来需要消耗的石油。而且打败法国后缴获的油最应该用在空军上 训练足够的飞行员研发重型轰炸机逼英国和谈。
德国的油一半以上是自己合成,加上罗马尼亚的,紧巴肯定是紧巴但不至于没有高强度陆战就用完,实际上打苏联大大提高了德国的燃料消耗,最后油田也没拿下,德国也还是从44年本土炼油厂遭到大规模轰炸和罗马尼亚油田丢失开始才真的缺油的。油田确实是打苏联一个重要目标但不是必须快速打下才行的。
石油是一个很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比如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缺油料主要是被围了,后勤油料送不上去,当时保卢斯是要求空投两天的油料供他突围,只是当时空军做不到而已,并不是缺油缺到不能给装甲部队送油。然后东欧平原的翻浆期我认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道路过于泥泞导致后勤运输不上去。
日本才是真的缺油,后期完全供给不上了。缺油影响最大的是日本,不得不去打东南亚,进而不得不直接打美国,大和号出港就没打算回来,当时的日本败局已定,作为海军象征的大和号在投降后落入美国人手里,这对日本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结局只能是沉入海中




匈牙利也有油田200万吨左右,如果意大利不参战保持中立,意大利也能从其他国家购买石油转而卖给德国。光法国储备的石油就够德国用到1942了,德国此时完全不缺油,只是缺接下来需要消耗的石油,因为储备石油用完了,接下来就全靠新产的石油了,德国应趁着1942年初总动员释放全部产能,在储备的石油耗尽前集中更强大的力量打下高加索,获得接下来需要消耗的石油。而且打败法国后缴获的油最应该用在空军上 训练足够的飞行员研发重型轰炸机逼英国和谈。
德国的油一半以上是自己合成,加上罗马尼亚的,紧巴肯定是紧巴但不至于没有高强度陆战就用完,实际上打苏联大大提高了德国的燃料消耗,最后油田也没拿下,德国也还是从44年本土炼油厂遭到大规模轰炸和罗马尼亚油田丢失开始才真的缺油的。油田确实是打苏联一个重要目标但不是必须快速打下才行的。
石油是一个很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比如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缺油料主要是被围了,后勤油料送不上去,当时保卢斯是要求空投两天的油料供他突围,只是当时空军做不到而已,并不是缺油缺到不能给装甲部队送油。然后东欧平原的翻浆期我认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道路过于泥泞导致后勤运输不上去。
日本才是真的缺油,后期完全供给不上了。缺油影响最大的是日本,不得不去打东南亚,进而不得不直接打美国,大和号出港就没打算回来,当时的日本败局已定,作为海军象征的大和号在投降后落入美国人手里,这对日本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结局只能是沉入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