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关于“灵修”,脑中泛起的诸多活动,不过是类似于“轻度幻想”的白日梦而已。
因为没有现实的对照限制,这种幻想可以相对自由宽泛的展开,因此灵修话题成了逃避压力的一种脑部自娱活动。
这一点有点类似于童话……这些文字描述,让人感觉到,暂时摆脱了地心引力。
…………
什么是现实?现实的神秘之处在于,似乎大家都感觉到了现实的压力,但是却又很难说清现实之物到底是什么。
因为现实也是一种“幻想”,现实本质也是一种观念的产物,也就是某种人为的主观的前提。
所以“灵修”这个主题,它的核心就是发明了很多减轻现实压力的一些概念,譬如专注当下、停顿意识之类的,从接受者角度来讲,它们其实是一种观念,即只有另一种观念才能缓解某种观念带来的压抑和沉重。
但是观念的活动,还是很难显现在意识之中,因为意识究其本质来讲,它其实并不是观念,就观念一事来讲,意识其实是观念的调和……
…………
这件事要细细说来,就略感烧脑,一者是因为我们身处此山中,很难识得大局,二者我们自身的某种我们不知道的机制就正在时时阻碍我们澄澈的了解我们的精神活动,就如同有人要动刀解剖你的身体,疼起来岂有不遮挡之理。
回到上文所说,说意识是观念的调和,是因为意识其实是一种相对明朗的体验,我们可以体验它,就好像鱼儿在水里游,水流的流动鱼儿可知,又如风中之鸟,但是我们不理解意识的来由。鱼和鸟怎知水流和风向的来由呢?鱼和鸟知道的,是它们必须顺着水流和风向来运动,就如同我们的意识之所以来,之所以去,我们不过也是顺着运动而已,如果你要打架,受苦的是你自己。
而观念是什么,想说清,就如同让鱼和鸟去认知水流和风向的来由一样难。换句话说,人实际上是通过意识的调和,来间接了解什么是“观念”的。观念就是虽然事情实际怎样,但你对它的反应往往是你希望怎么样。这个希望怎样才是观念的本体。
观念这个事,是没有道理的,它就像跑肚拉稀,容不得你辩驳,应激如此。延展开来,又要再度烧脑,那也意味着,事情实际怎样,甚至还遮掩在观念上,人要了解实际怎样,又要透过观念才能间接得知。
如此以来,已经是两个间接。
…………
那么现在就要说到第三个烧脑的环节。上文说意识是一种观念的调和,调和也是一种希望怎样,所以来讲,意识也是一种观念……这个时候事情已经非常难办了。也就是说观念这个事,如今看来,有一部分是能被我们体验的,也就是观念之间的冲突(或需要调和的部分)是可以被我们体验的,而观念之静态的发起(未达到和其他观念冲突的程度)则是我们无从体验,而只能通过体验去推知的。所以简而言之,意识是一种可显的观念,它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于调和不可显的观念之间的冲突。
这里一直强调不可显,意味着你必须非常努力的去推知,否则不会自动显现!
那么最后一个烧脑环节,如果如上述所说,一个人对意识的本质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它又会发现一个微妙的事实:意识既然也是观念,那么意识之间的冲突也会引发意识。即,意识再度会因为意识之间的冲突而引发调和,引发新的意识!强调这一点就是在说,你要了解自我,解剖自己的意识,会受到意识本身的阻碍。一旦引发了调和,你看到的(体验的)已经不是意识的真实情况,而是意识为了调和意识间的冲突而制造出来的调和之物。
…………
所以,总结一下,意识是一种体验,而不是认知。它不是显示事情究竟怎样的结论,而是一种服务于调和的产物。什么意思呢?或许举一个析梦的例子,你睡梦中梦到发大水是因为你有尿意,这里这个例子侧面反映了意识的本质是“呈现一种相对之考量的形容”,而不是“绝对之真理”的描述。我的意思是,意识是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不是对真理的体验,而是对“相对之感”(区分)的体验,而意识对意识的调和(进一步区分)则是对因这种“相对之感”而起的各类“呈相”的一种区分。拿上边的例子来讲,梦中发大水,大水有多大就是一种对“相对之描述”的进一步分析。
由此,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容易接触到的意识(恐怕就在你看本文的当下),可以称之为“头上头”的意识,它已经是对基础意识的再调和了。如果你放缓心情,恐怕你可以微妙的察觉到无数的念头,那是无数因观念的碰撞而发生的微意识(微调和)……譬如你看了本文的内容,可能会觉得,有的地方写的很荒谬,禁不住观点要脱口而出了,问问自己,这是你深思熟虑的想法呢,还是意识调和的产物呢?
试想,如果有人,不论这个人是个骗子,还是说是个圣人,他说的任何观点,降落在你的意识之海的时候,会引发什么反应?这里并不是说正确还是谬误,而是说反应的强烈程度。因为对于缺乏意识察觉之人来讲,他只在意识反应强烈处,才会产生强烈的意识反应,才会产生观点和评价!因为缺乏自我察觉,他会认为这就是他的观点,甚至他会认为,这就是对事情的分辨和结论了。如果是圣人说的“真相”,你不能期望受众能够接受,如果“真相”过分强烈的刺激到这些人的意识,他们实际收到的将是意识的调和,而不是真相本身。
………………
同样,同一个道理也可以解释,为何有些人,可以蛊惑(隐性催眠)很多人。因为只要掌握了,大众针对外来刺激所产生的调和之物这个原理,他就可以制造出任意让大众舒服(自我迷醉)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会像吸了毒一样去迷信这类输入的观点。这也是为何,任何广泛被大众接受的“宗教观点”,往往是“非常高明的奉承和讨好”,它甚至直接放到人的脑子里代替人自己的意识,直接起到观念之间的调和作用(可以说是在所谓的潜意识的层面),怎能不被大众所喜爱和接受呢?
“真相”绝对不一定是让人喜悦的,或者说它常常让人觉得与喜悦无关……主要因为人们接纳它的状态是意识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特别是那些本身厌烦去面对自己真实情况的人来讲,任何不讨喜的事情他根本就是一概拒绝(或说无意识的用调和之物替代)。
譬如一个圣人可能说众人是愚昧的,有些人就会说这个人不是圣人而是个骗子,甚至反唇相讥,有些人会表明上认同,但是暗地里的意思是他能够认识到他是愚昧的所以他并不愚昧,有的人会增加一些别的说法来取代或偏移原本的观点,这些都是调和。重点在于如果一个人的意识调和代替了刺激本身,不知不觉之间你体验的已经不是纯粹的事实(甚至仅仅是你的意识受到了刺激这一事实而非有关现实的事实)。
……………………
事实的真相于人来讲去认知并不是难的事,与日俱增,对现实的整体之印象自会形成。由此基于正确的现实,人也会正确的生活。人的自然发育,所谓“灵修”,就是肉体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灵体,如同化蝶一样,肉体到时死亡,灵体继续存在,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用修什么,大自然如果给人准备了这条渠道,那就按天道行事,自然成就。无数圣人,无非是点明这一点,那就是确有一条晋升之路,而且上天早就定好了,只是因为它脱离感官的范畴,属于感应道交的领域,所以才需要圣人提点。也正是因为其本身无法在感官的领域明示,所以才有了诸多束裹、类别之言。
然而呢,人对现实的反映如今已是层层叠叠裹满了观念的应激,上边又覆盖了意识,已经是针扎不进的一个虫巢一般的东西。任何进入其的刺激,都会偏离其原本指向的力量,在表层被扭曲后吸纳进整个体系里,变成它的养料。由此呢,譬如“灵修”这个话题,说的越多,这些东西反过来都会变成一种“调和现实压力”的白日梦。
大家懂这意思了吧
………………
一个人不解离自己的意识,形成自我觉察的第一手经验,则是万般无用。
事情的转机,从那些文字能够进入更深层次的意识开始,你必须觉察你的意识,让其放开对某些真言的管制。
深层意识形成的文字,能够相对完整的保留其意义,才能在你察觉表层意识的时候起到一臂之力。如果都被吸纳到自发调和的活动中,则这些文字就丧失力量。一个人必须用自己在深一点的意识的自我警觉去保留这些文字刺激意识后形成的原本相对独立的意义。
因为没有现实的对照限制,这种幻想可以相对自由宽泛的展开,因此灵修话题成了逃避压力的一种脑部自娱活动。
这一点有点类似于童话……这些文字描述,让人感觉到,暂时摆脱了地心引力。
…………
什么是现实?现实的神秘之处在于,似乎大家都感觉到了现实的压力,但是却又很难说清现实之物到底是什么。
因为现实也是一种“幻想”,现实本质也是一种观念的产物,也就是某种人为的主观的前提。
所以“灵修”这个主题,它的核心就是发明了很多减轻现实压力的一些概念,譬如专注当下、停顿意识之类的,从接受者角度来讲,它们其实是一种观念,即只有另一种观念才能缓解某种观念带来的压抑和沉重。
但是观念的活动,还是很难显现在意识之中,因为意识究其本质来讲,它其实并不是观念,就观念一事来讲,意识其实是观念的调和……
…………
这件事要细细说来,就略感烧脑,一者是因为我们身处此山中,很难识得大局,二者我们自身的某种我们不知道的机制就正在时时阻碍我们澄澈的了解我们的精神活动,就如同有人要动刀解剖你的身体,疼起来岂有不遮挡之理。
回到上文所说,说意识是观念的调和,是因为意识其实是一种相对明朗的体验,我们可以体验它,就好像鱼儿在水里游,水流的流动鱼儿可知,又如风中之鸟,但是我们不理解意识的来由。鱼和鸟怎知水流和风向的来由呢?鱼和鸟知道的,是它们必须顺着水流和风向来运动,就如同我们的意识之所以来,之所以去,我们不过也是顺着运动而已,如果你要打架,受苦的是你自己。
而观念是什么,想说清,就如同让鱼和鸟去认知水流和风向的来由一样难。换句话说,人实际上是通过意识的调和,来间接了解什么是“观念”的。观念就是虽然事情实际怎样,但你对它的反应往往是你希望怎么样。这个希望怎样才是观念的本体。
观念这个事,是没有道理的,它就像跑肚拉稀,容不得你辩驳,应激如此。延展开来,又要再度烧脑,那也意味着,事情实际怎样,甚至还遮掩在观念上,人要了解实际怎样,又要透过观念才能间接得知。
如此以来,已经是两个间接。
…………
那么现在就要说到第三个烧脑的环节。上文说意识是一种观念的调和,调和也是一种希望怎样,所以来讲,意识也是一种观念……这个时候事情已经非常难办了。也就是说观念这个事,如今看来,有一部分是能被我们体验的,也就是观念之间的冲突(或需要调和的部分)是可以被我们体验的,而观念之静态的发起(未达到和其他观念冲突的程度)则是我们无从体验,而只能通过体验去推知的。所以简而言之,意识是一种可显的观念,它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于调和不可显的观念之间的冲突。
这里一直强调不可显,意味着你必须非常努力的去推知,否则不会自动显现!
那么最后一个烧脑环节,如果如上述所说,一个人对意识的本质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它又会发现一个微妙的事实:意识既然也是观念,那么意识之间的冲突也会引发意识。即,意识再度会因为意识之间的冲突而引发调和,引发新的意识!强调这一点就是在说,你要了解自我,解剖自己的意识,会受到意识本身的阻碍。一旦引发了调和,你看到的(体验的)已经不是意识的真实情况,而是意识为了调和意识间的冲突而制造出来的调和之物。
…………
所以,总结一下,意识是一种体验,而不是认知。它不是显示事情究竟怎样的结论,而是一种服务于调和的产物。什么意思呢?或许举一个析梦的例子,你睡梦中梦到发大水是因为你有尿意,这里这个例子侧面反映了意识的本质是“呈现一种相对之考量的形容”,而不是“绝对之真理”的描述。我的意思是,意识是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不是对真理的体验,而是对“相对之感”(区分)的体验,而意识对意识的调和(进一步区分)则是对因这种“相对之感”而起的各类“呈相”的一种区分。拿上边的例子来讲,梦中发大水,大水有多大就是一种对“相对之描述”的进一步分析。
由此,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容易接触到的意识(恐怕就在你看本文的当下),可以称之为“头上头”的意识,它已经是对基础意识的再调和了。如果你放缓心情,恐怕你可以微妙的察觉到无数的念头,那是无数因观念的碰撞而发生的微意识(微调和)……譬如你看了本文的内容,可能会觉得,有的地方写的很荒谬,禁不住观点要脱口而出了,问问自己,这是你深思熟虑的想法呢,还是意识调和的产物呢?

试想,如果有人,不论这个人是个骗子,还是说是个圣人,他说的任何观点,降落在你的意识之海的时候,会引发什么反应?这里并不是说正确还是谬误,而是说反应的强烈程度。因为对于缺乏意识察觉之人来讲,他只在意识反应强烈处,才会产生强烈的意识反应,才会产生观点和评价!因为缺乏自我察觉,他会认为这就是他的观点,甚至他会认为,这就是对事情的分辨和结论了。如果是圣人说的“真相”,你不能期望受众能够接受,如果“真相”过分强烈的刺激到这些人的意识,他们实际收到的将是意识的调和,而不是真相本身。
………………
同样,同一个道理也可以解释,为何有些人,可以蛊惑(隐性催眠)很多人。因为只要掌握了,大众针对外来刺激所产生的调和之物这个原理,他就可以制造出任意让大众舒服(自我迷醉)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会像吸了毒一样去迷信这类输入的观点。这也是为何,任何广泛被大众接受的“宗教观点”,往往是“非常高明的奉承和讨好”,它甚至直接放到人的脑子里代替人自己的意识,直接起到观念之间的调和作用(可以说是在所谓的潜意识的层面),怎能不被大众所喜爱和接受呢?

“真相”绝对不一定是让人喜悦的,或者说它常常让人觉得与喜悦无关……主要因为人们接纳它的状态是意识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特别是那些本身厌烦去面对自己真实情况的人来讲,任何不讨喜的事情他根本就是一概拒绝(或说无意识的用调和之物替代)。
譬如一个圣人可能说众人是愚昧的,有些人就会说这个人不是圣人而是个骗子,甚至反唇相讥,有些人会表明上认同,但是暗地里的意思是他能够认识到他是愚昧的所以他并不愚昧,有的人会增加一些别的说法来取代或偏移原本的观点,这些都是调和。重点在于如果一个人的意识调和代替了刺激本身,不知不觉之间你体验的已经不是纯粹的事实(甚至仅仅是你的意识受到了刺激这一事实而非有关现实的事实)。
……………………
事实的真相于人来讲去认知并不是难的事,与日俱增,对现实的整体之印象自会形成。由此基于正确的现实,人也会正确的生活。人的自然发育,所谓“灵修”,就是肉体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灵体,如同化蝶一样,肉体到时死亡,灵体继续存在,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用修什么,大自然如果给人准备了这条渠道,那就按天道行事,自然成就。无数圣人,无非是点明这一点,那就是确有一条晋升之路,而且上天早就定好了,只是因为它脱离感官的范畴,属于感应道交的领域,所以才需要圣人提点。也正是因为其本身无法在感官的领域明示,所以才有了诸多束裹、类别之言。
然而呢,人对现实的反映如今已是层层叠叠裹满了观念的应激,上边又覆盖了意识,已经是针扎不进的一个虫巢一般的东西。任何进入其的刺激,都会偏离其原本指向的力量,在表层被扭曲后吸纳进整个体系里,变成它的养料。由此呢,譬如“灵修”这个话题,说的越多,这些东西反过来都会变成一种“调和现实压力”的白日梦。
大家懂这意思了吧

………………
一个人不解离自己的意识,形成自我觉察的第一手经验,则是万般无用。
事情的转机,从那些文字能够进入更深层次的意识开始,你必须觉察你的意识,让其放开对某些真言的管制。
深层意识形成的文字,能够相对完整的保留其意义,才能在你察觉表层意识的时候起到一臂之力。如果都被吸纳到自发调和的活动中,则这些文字就丧失力量。一个人必须用自己在深一点的意识的自我警觉去保留这些文字刺激意识后形成的原本相对独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