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错特错,天津的老坦儿的词源,实际是冀东唐山秦皇岛沿海区县人自称的老呔儿。
冀东的滦县(包括滦南曹妃甸)、昌黎、乐亭自称为老呔儿,有时写作老奤。滦昌乐一带由于受盐碱地影响,粮食产量不高,所以形成了算账经商的风气。滦昌乐的“老呔儿”敢闯敢干,南下天津做生意、北到东北闯关东,而他们头脑灵活、口条又好,而商人在封建时代地位不高,所以“老呔儿”这个词开始略带贬义。
老呔儿这个词有三个地方爱用:一是东北,东北把滦昌乐人以及整个唐山人称之为老呔儿,基本没有贬义
二是唐山,唐山其他区县的人过去把滦昌乐这些“老呔儿”和自己区别开,有“宁可挨顿超,不交滦昌乐(lao)”的俗语。但是后来唐山人逐渐接受老呔儿,甚至把老呔儿这一称呼冠到整个唐山地区头上,比如唐山人自嘲口音重时会说自己老呔儿了。现在唐山人说的老呔儿略带贬义,但不是骂人的词。
第三个就是天津,天津把这个词完全异化为乡巴佬这类的贬义词了,变成了一个纯粹骂人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