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知;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力量,优秀教师是承载高质量教育的基石,多年来,古交一中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摸索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校本研训力度,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全校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工作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确立的“承华夏传统、纳四海文明”的办学思想、“关注健康、修养德行、增长智慧、勇于创造’’的办学理念和“坚持三项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搞好三大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实施三个战略(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合作强校)的办学思路与策略增加了学校竞争力,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实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通过校本研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已经成为古交一中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改革开放之前,古交是一个经济、科技相对落后的山区小镇,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古交区政府曾针对古交教育的实际,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了几十名中学教师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为当时的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教师随后陆续离开古交,造成了该校教师数量上的不足,又使得其余教师在岗位锻炼和培养上受到了影响。从那时起到现在,一中陆续从外校和高等院校毕业生中引进教师,仅从01年到现在就有近1 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我校,全校三分之二的教师年龄在三十岁以下。显而易见,通过校本研训使全体教师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了业务素质,是加速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几年来,古交一中正是抓住教师专业发展这条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摸索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大教科研和教师培训力度。他们从领导到教师一次次走出古交,参加各种研讨和培训,走访省内外名校,背负作业和教案参加各种大赛;又多次聘请省内外学科和科研专家来校进行教学、科研指导,举办多种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校本研修措施为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全体老师逐步体会到,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研训模式虽然可以使教师开阔眼界,接受新观念,但仅此还远远不够,“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必须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采取实质性措施,才能把新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2003年底,该校成为北师大心理学院金盛华教授负责的国家“十五’’规划课题…一“经验合作教学’’课题实验基地。在金教授和博士于海霞老师的主持下进行了“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课题实验。课题组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和效果,寻找问题,整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在同事之间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进而深入到现实问题的本质,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真正解决教师关注和困惑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研修之路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