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研路吧 关注:138贴子:3,210

财经类双非跨专业一战第一名上岸贸大433经验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目录
一、个人情况与择校
二、初试各科备考经验
三、复试备考经验
四、考研心态调整
五、学姐真心话


IP属地:北京1楼2024-07-21 23:58回复
    一、 个人情况与择校
    (一) 个人基本情况
    本科就读于双非财经类院校审计学专业,绩点在专业属于中游偏上,本科摆烂严重,略不思进取,没有参赛经历也没考过专业技能证书。
    初试四门考试科目的基础:
    英语一:英语基础比较好,四六级裸考均为550+
    政治:作为江苏高考理科生,很久不学习政治,政治基础薄弱
    396:本科高数学的还可以,概率论和线性代数都学的稀里糊涂;逻辑写作均为零基础
    433:本科大二学习过中国税制
    (二) 考研专业及学校选择
    在大三上就决定跨专业考研,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原专业审计学,具体为什么不喜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本科对该专业的学习让我觉得非常不值,而是自己不喜欢该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后者为主要原因。
    一开始虽然决定了要跨专业升学,但是对于跨考方向还是一头雾水。幸运的是在大三上学期学习了中国税制这门课,当时任课老师的授课热情以及这门课的体系吸引了我,本科期间修过的所有课程中,从未有哪门课让我主动投入这么多精力去学习,让我主动追求考试的高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觉得不挂科就行。
    我本身是一个兴趣导向内驱力就很强的人,对感兴趣的领域,我一般不会害怕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在发现自己对税收的兴趣之后,我几乎没有对比其他专业,就决定了要跨考税专。
    具体的择校我是在寒假完成的,不过也是非常快就做出了决定。由于我高考发挥失常来到了本科院校,花了一段时间接受事实以后,就长期摆烂甘于平庸了,但是妈妈经常鼓励我,说觉得我非常聪明,从小到大我求学路上的一些恩师也表达了对我在目前本科院校就读的惋惜,因此我觉得自己是时候痛定思痛做出改变了,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应该要向上迈一级台阶才是。于是,我将选择缩小到两财一贸之间,在对比了三所高校的考察重点后,我直接选择了贸大,原因是贸大英语考的是英语一,我比较有自信,433的论述题分值大,税法分值相对较小,我比较喜欢灵活的题型,可以自由发挥。


    IP属地:北京2楼2024-07-21 23:58
    回复
      一、 初试各科备考经验
      (一)433专业课
      贸大专业课官方给出的参考数目分别是东奥的《轻一》杨志勇老师的《税收经济学》和朱青老师的《国际税收》,贸大对于税法的考察会很细但分值占比不会很大,在25分左右,在税法的复习过程中,一轮最好做到不留死角,重视计算大题,不必太在意客观题正确率,但要积累客观题中出现的知识点。贸大对于税原和国际税收的考察比重更大且两者同等重要。《税收经济学》这本教材机翻痕迹严重,读起来晦涩难懂,大家可以买一本王玮老师的《税收学原理》来,先学习这本书的内容,理解透之后再去攻克《税收经济学》就会容易很多。在阅读这几本专业书的时候,不论是否配套课程,都要注重自己搭建框架,心里有框架不仅有利于背诵,也是在为后期回答简答题论述题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而搭建专业知识框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学习一章节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去本讲述章节大概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书后的题目,回答不上来的地方就及时翻书,必要时可以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方便自己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


      IP属地:北京3楼2024-07-21 23:58
      回复
        贸大专业课均分在税专院校里是很低的,我知道这是卷子本身难度加上老师批改严格造成的,因此我择校之后就决定要找专业的机构辅导学习。在微博、小红书、知乎都搜索了相关的信息后,发现做税专辅导的机构并不多,老生研路是服务最专业最完善的,我记得当时早点报名是可以先听前一年基础班的课程抢先学的。出于一个跨考生想要笨鸟先飞的心理,我没有怎么犹豫就报名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当初自己做出的这个选择,专业课开始得早+跟着老生的课抢先学,给我的专业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寒假的一二月份里我先自己将贸大的两本参考书,《税收经济学》和《国际税收》过了一遍,在看的时候配合书后的题目搭建自己的框架。之后我又去看了22考研老生研路的基础班回放视频,映山学长透彻的讲解加深了我的理解,尤其是《税收学原理》的讲解,在帮助我理解《税收经济学》这本书上提供了很多帮助。


        IP属地:北京4楼2024-07-21 23:58
        回复
          在老生23年的课程开课之前,专业课方面我一直在专心学习税法。我跟的是马兆瑞老师,因为她的课程更新地比较快,符合我的节奏,如果更新完的课程我都看完了,我会去看前一年的课程,我认为影响不大。马兆瑞老师的课程有自己的讲义,为了方便听课,我有把配套的讲义都打印下来,每章视频课看完并且做好笔记之后,我才会看轻一上对应章节的内容,把轻易一再翻看一遍加深记忆,然后我会立马做轻一上的习题。东奥有自己的app可以刷题,因此我在第一边做题的时候就直接在书上保留了做题痕迹,想着之后可以在app上二刷。当时我做的很明智的一个选择就是在一刷时,准备了自己的错题本,以防后期没时间完整地二刷三刷轻一上的题,到时候可以直接看错题本,后来这本错题本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此错题本并非传统意义上地抄录错题,而是把错题中的知识点或方法总结下来,记在本子上,记录的时候能和其他知识点关联的要尽量学会自己关联。


          IP属地:北京5楼2024-07-21 23:59
          回复
            专业课剩下的内容除了跟老生研路的课程,剩下的主要就是靠自己背诵,我用到的背诵材料除开学校的参考教材,就是老生研路发的资料,后期老生研路的材料成了我的主要背诵资料。在背诵方面没有捷径可以走,记忆力差的只能牢记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万事开头难,我自认为基础挺牢固的,在第一遍背诵的时候依旧很痛苦。我是七月开始的背诵,暑假两个月也只是勉强背了一遍,过程极其痛苦,即使我将一下午的时间都投入到背诵中,从数量和速度上也达不到我理想的效果。不过后来回想起来,觉得那都不算什么,那大概都是正常的现象,专业课背诵真正的质变肯定是在三遍或者以上才会出现的。之前看似痛苦却没效果的背诵都是在为之后的质变积蓄,只要用心背了,知识就不会跑掉,只是藏在了大脑记忆宫殿的某个角落,总有一天会在用到的时候自己跑出来。


            IP属地:北京6楼2024-07-21 23:59
            回复
              后期热点的背诵非常重要,不论是老生研路给的热点资料还是市面上其他税务热点资料,都不能机械背诵,那样难度太大了。拿到热点资料要做的第一步是将热电材料上的文字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毕竟照着资料上一字一句背下来太费功夫了,也难以灵活运用。这里要感谢课程班学姐的启发,所谓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就需要我们对及各种的主题从各个角度搭建自己的框架,例如“税制改革”“税收现代化”这两个话题既可以从税收原则的角度展开也可以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展开,具体展开后涉及到各个税种的语料又可以用于“共同富裕”“绿色税收”这样的话题,而对于国际热点话题例如“双支柱”,我们可以将它与“经济数字化与税收征管转型”联系起来。因此,最后我们是可以将热点材料读薄的,这样我们记忆和复习起来也方便许多。


              IP属地:北京7楼2024-07-21 23:59
              回复
                专业课除了背诵,第二关键的就是模拟。说到模拟,就不得不强调真题的重要性,税专每个学校的考察风格都不同,因此自己目标院校的初试真题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值得反复练习回味分析。如果自己没有信心钻研真题,老生研路的定向班也会有对应院校的真题讲解,帮助大家分析真题考察方向,给大家更详细的参考答案。
                我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还报名了老生研路的百日冲刺模拟班,其服务内容主要是专业直系学长姐贴合院校考察风格,知识点全覆盖地为你提供模拟机会,内含多次全真模拟卷,模拟卷的质量都很高,模拟环境也做到了力求严格,学长姐的讲解和冲刺阶段的计划都很详细贴心。因为我本身在后期背诵阶段忽视了税法的复习,所以最后冲刺阶段我的学姐给我补充了不少税法上面的漏洞,帮我节省了不少时间;此外,学姐出的试卷使我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也帮我补充了许多考纲范围外的知识(贸大喜欢考一些考纲范围外的)我觉得正是因为最后认真的模拟,使我最后上考场后,面对今年考卷的题型、分值、命题风格的变化依然没有慌张,沉着冷静答题。


                IP属地:北京8楼2024-07-21 23:59
                回复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近几年贸大专业课命题风格的变化。今年取消了多选题这一题型,将多选题的10分全部给了论述题,论述题分值从原先的40分上升到了50分,可见老师们更加注重考生对热点的把握,更想看到考生自己的独特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计算题的考察也一改往年风格,前几年贸大一直喜欢考察小税种或国际税收的计算题,题量和计算量都不大,今年考的分别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大题目,每道题都有10道左右的小题,计算量巨大。贸大税务还喜欢出超纲题,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选择题出现了关于税收筹划的超纲知识,在简答题中出现了税收竞争的蒂布模型这一超纲知识,是历年来超纲知识分值最高的一年。考察超纲知识,计算题更加费时,论述题对内容要求更高,结合这几个特点,贸大税务专业课难度可谓是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IP属地:北京9楼2024-07-21 23:59
                  回复
                    难度虽大,但是从考生的分数就不难看出,大家都被难到了,那就正常备考就行了。结合贸大的考情变化,在税法的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对各税种的计算大题重视起来,平时做题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税法的客观题要不留死角地搞懂,贸大在这块虽然考察分值不大但会很细节,很可能摘取轻一原题,考察的细节程度也和轻一不相上下。而税原和国际税收的学习要力求扎实,税原几乎没有理解难点,关键是前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国际税收的难点可能在于税收抵免的计算题,这部分课本上讲得可能比较复杂,但实际考察难度不会很大,大家不必焦虑。热点的学习则是建立在税原和国际税收的学习基础之上的,热点要准备全面,这方面建议大家还是依靠市面上的热点资料,我们自己目前是没有能力自己整理热点资料,我们能做的只有将买到的热点资料读成自己的东西,忌死背求灵活贯通。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7-21 23:59
                    回复
                      (二)396经济类联考
                      数学:
                      图为部分数学资料
                      我自身数学基础一般,本科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学得稀里糊涂,因此对于396的数学部分我是给予高度重视的。从一月份我就开始跟武忠祥老师的数三课程了,期间没有用配套的教材,全程都是自己记笔记,课上的例题我会暂停自己思考一段时间,课后我会看笔记回顾。每结束一章的课程我会及时做《核心笔记》以及《800题》上配套的题目巩固,第一遍做题的时候我是自备了A4纸做题,书上没有留下做题痕迹,目的是为了方便之后二刷三刷。一刷我其实错的比较多,做题耗时也比较久,但是我没有气馁,做错的题目即使是计算错误也没有放过,大小错误我都会自己总结,记录在我专门的错题本上。错题本上不是机械地抄录错题,主要是记录一些经典的错误或者自己总结地解题技巧以及简便公式。


                      IP属地:北京11楼2024-07-21 23:59
                      回复
                        暑假前,我在数学上地主要任务就是一轮打基础以及刷题,视频课学完后,我将《核心笔记》和《800题》做了三遍,第二遍是将所有题目又做了一遍,这次依旧是在A4纸上做题,不过将错题和难题在书上标记了出来,第三遍就只做第二遍标记出来地题目了。对于第三遍刷题还出现的错题或者不会做的题,我就拍下来扫描做成了一个电子错题集,最后冲刺阶段我在考前回归基础时有使用到这个错题集。刷完三遍后,当时市面上396地数学习题都还没出版,我就买了数三660来做拔高,勾选出其中396考纲范围内的题目,不得不说确实是有难度的,有时候甚至连续好几道题我都不会做,非常锻炼人心态。今年在考场上遇到好几道不会的数学题,我丝毫没收到影响,我想这一定有660的一份功劳。


                        IP属地:北京12楼2024-07-22 00:00
                        回复
                          暑假我开始了数学的二轮强化,看的强化课和《1000题》以及《优题库》,不过强化课对我来说帮助不大,我听下来觉得很基础,也没有很有用的解题技巧,现在想来还不如我自己回顾自己的一轮听课笔记。但是,题目必须要刷,数学的题感很重要,有时候几天不做题就没感觉了,因此暑假这段时间我没有特殊情况每天上午都会花一定时间做题,上面提到的两本习题册也是刷了没有三遍也有两遍,做题过程中也保持了总结的习惯。
                          模拟阶段,我几乎把市面上能搞到手的模拟卷都做了,包括纸质版的和电子版的,不同难度的都做了。我认为计算的能力和谨慎性是一种长期的习惯,临时抱佛脚即使再提高警惕也终归不够放心,需要长期做题习惯的积累给予自己底气。


                          IP属地:北京13楼2024-07-22 00:00
                          回复
                            逻辑:
                            我的逻辑是在四月开始的,我认为这个时间点算是早的,所以后期我有大量时间刷题。基础和强化阶段,我用都的是赵鑫全老师的书。逻辑这块,似乎网上对各个老师的评价都褒贬不一,也有很多人推荐不同板块跟不同老师。我一向是主张不要盲目从众的,很多路就是要自己走了才知道,尤其是考研路上很多课程和学习方法,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认为看网课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很多自己的东西是在自己刷真题的过程中积累的,一味依靠老师不可取。
                            逻辑的刷题我走了不小的弯路,暑假我花了两个月刷题集,这两个月对我而言几乎没有任何提高。所以在这里建议学弟学妹花更多时间利用好真题,多刷真题训练题感,我在逻辑这块的质变就是在反复刷真题的过程中出现的,真题价值远大于任何模拟题。不过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卷上的逻辑部分还是需要做的,毕竟要考虑到模拟的完整性,也需要锻炼自己对396答题时间的把控。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7-22 00:00
                            回复
                              写作:
                              写作我是在最后三个月准备的,初期看了一些网课对两种作文的考察类型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自己下笔写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所以买了参考书,我用到的所有资料有《写作攻略》和《写作真题》两本。作文这块因为我时间不多了所以没有听课,都是自己看书体会,多动笔写,照着范文学习,在网上找人批改,最后模拟卷上的作文我也会认真完成,主要为了加强自己对考试时间的把控。


                              IP属地:北京15楼2024-07-22 0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