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448,784贴子:3,340,512

【甲弹对抗】二战英美德日四国大口径穿甲弹的验收规格对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穿甲弹#

老衲的16英寸穿甲弹镇楼。


IP属地:上海1楼2024-07-20 15:51回复
    下面列出二战英美德日四国各自的大口径穿甲弹的验收规格(弹体在击穿装甲后应保持完整,并能有效起爆)。
    请注意:以下数据都是本国炮弹对抗本国装甲的数据,未考虑到当时的大厚度硬化装甲的抗弹性能差异(英≥德≥美≥日)。
    -------------------分割线-------------------
    英国16英寸穿甲弹(2375磅,狮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7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4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4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3.72英寸,经验式比值111.3%)。
    英国16英寸穿甲弹(2048磅,纳尔逊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0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2.3%)。在1939-1942年间,验收规格一度放宽至1800英尺/秒速度(经验式比值118.9%)。
    英国15英寸6crh穿甲弹(1938磅,前卫级、改造过供弹系统的15英寸老舰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5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7.7%)。在1939-1942年间,验收规格一度放宽至1900英尺/秒速度(经验式比值127.8%)。
    英国15英寸4crh穿甲弹(1918磅,未改造过供弹系统的15英寸老舰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5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7.1%)。
    英国14英寸穿甲弹(1590磅,英王乔治五世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5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1.8%)。在1939-1942年间,验收规格一度放宽至1900英尺/秒速度(经验式比值121.4%)。
    -------------------分割线-------------------
    美国16英寸Mark 8型穿甲弹(2700磅,北卡罗莱纳级、南达科他级、衣阿华级、蒙大拿级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81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4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10.9%)。
    美国16英寸Mark 7型穿甲弹(2240磅,科罗拉多级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73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09.8%)。
    美国14英寸Mark 16型穿甲弹(1500磅,14英寸老舰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94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10.2%)。
    美国12英寸Mark 18型穿甲弹(1140磅,阿拉斯加级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72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0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09.9%)。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这些美国炮弹是在35度角下验收的,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基本都是在30度角下验收炮弹的。
    -------------------分割线-------------------
    德国40.6cm L/4.4型穿甲弹(H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00米/秒的速度,击穿265mm厚度的装甲(经验式比值125.1%)。
    德国28cm L/4.4型穿甲弹(沙恩霍斯特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00米/秒的速度,击穿215mm厚度的装甲(经验式比值108.3%)。
    -------------------分割线-------------------
    日本46cm 91式穿甲弹(大和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25米/秒的速度,击穿410mm厚度的VH装甲(经验式比值101.4%)。
    日本41cm 91式穿甲弹(长门级的炮弹):在20度入射角下,以480米/秒的速度,击穿380mm厚度的VH装甲(经验式比值99.7%)。
    日本36cm 91式穿甲弹(金刚、扶桑、伊势级的炮弹):在20度入射角下,以485米/秒的速度,击穿330mm厚度的VH装甲(经验式比值101.2%)。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日本36cm和41cm穿甲弹,是本贴中所介绍的所有炮弹中,唯二的验收角度是20度的炮弹。且这些炮弹在入射角超过25度的情况下对抗板厚为弹径的0.9倍的装甲时,会出现炮弹碎裂的情况,这个表现是很糟糕的。
    -------------------分割线-------------------
    另外,由于美英两国有较多的实测数据可查,因此也可以一并列出:
    英国方面的量产炮弹的最佳纪录是:哈德菲尔德公司在战争中后期生产的14英寸穿甲弹,在30度入射角下,最低可以146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93.3%)。
    美国方面的量产炮弹的最佳纪录是:16英寸Mark 8 Mod 6型穿甲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经验式比值90.5%的速度,击穿17.3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其他口径或型号的美国大口径穿甲弹,也有类似的表现。
    -------------------分割线-------------------
    神教点评:
    综合考虑入射角度、装甲厚度、以及装甲性能差异之后,可以认为,二战后期的美国大口径穿甲弹、哈德菲尔德公司在二战中后期生产的英国14英寸穿甲弹、以及日本46cm 91式穿甲弹,都属于单位动能下的垂直穿甲能力非常优秀的炮弹。
    而1939-1942年间生产的部分英国穿甲弹(经验式比值很高),德国406mm穿甲弹(经验式比值很高),以及日本36cm和41cm 91式穿甲弹(验收规格是20度入射角),则属于综合表现很差的炮弹。


    IP属地:上海3楼2024-07-20 15:54
    收起回复
      2025-08-30 11:26: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忠橙!!!


      IP属地:毛里求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20 17:01
      回复
        德国38cm的没有吗,这个炮弹好歹比40.6cm产量高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20 17:40
        收起回复
          所以鸭滑的垂穿是比大和高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20 17:49
          收起回复
            @tuna_maguro 野人求教,德国人203性能怎么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20 18:15
            收起回复
              考虑到德国炮弹的验收数据不完整,所以我们还可以参考德国官方穿深曲线里的数据。
              根据德国官方穿深曲线:
              德国38cm L/4.4型穿甲弹(俾斯麦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00米/秒的速度,可以完整击穿310mm厚度的装甲(经验式比值102.3%)。
              德国28cm L/4.4型穿甲弹(沙恩霍斯特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00米/秒的速度,可以完整击穿215mm厚度的装甲(经验式比值108.3%)。这个跟上文中提到的验收规格是一样的。
              德国28cm L/3.7型穿甲弹(德意志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00米/秒的速度,可以完整击穿155mm厚度的装甲(经验式比值132.3%)。
              考虑到德国穿深曲线,很可能是基于炮弹验收测试以及验收规格,通过公式拟合后绘制而成的,所以28cm L/4.4型穿甲弹的两组数据对的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认为德国官方穿深曲线和验收规格是互相吻合的话,那么他们的38cm穿甲弹的穿甲性能就要大大优于40.6cm穿甲弹了。
              根据官方穿深曲线,38cm穿甲弹可以在20km距离上,能以炮弹完整的状态击穿412mm的德国KC n/A装甲。
              而40.6cm穿甲弹,按照验收规格推算的话,在20km距离上,大概只能以炮弹完整的状态击穿348mm的德国KC n/A装甲。
              不过这种情况其实也不算太奇怪,毕竟哈德菲尔德公司在二战中后期生产的英国14英寸穿甲弹,在穿甲性能方面也是要远优于同时期的英国15英寸穿甲弹的。


              IP属地:上海9楼2024-07-20 18:17
              收起回复
                德280验收规格T/D高于406,而经验式系数比406低,如果从克虏伯公式出发应该是280经验式系数高于406。如果验收规格能反应炮弹性能,406倒是和英美测试对得上。看来穿甲计算更加复杂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20 18:17
                回复
                  2025-08-30 11:20: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20 18:23
                  回复
                    神教,最近上不去论坛,是现在不能直接上吗?还是因为最近开会?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7-20 18:26
                    收起回复
                      目前看下来,英德日三国的大口径炮弹都有翻车的时候。
                      英国是1939-1942年间的炮弹翻车(但这也跟英国大厚度硬化装甲的抗弹性能最强有关),德国是406mm翻车(主要问题应该是热处理没弄好),日本是36cm和41cm的91式翻车(设计比较老,海军方面知道有缺陷,但是不愿意改进)。
                      美国佬的二战大口径穿甲弹,似乎没有翻车的情况?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7-20 18:40
                      收起回复
                        410面对0.9td的情况比较少见吧,好像就英国的大厚度垂直91大角度对水平均质如何而且,甲质问题是否有点难以等量换算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7-20 19:09
                        收起回复
                          德国406反而不如380,是不是代表德国对制造16寸这种口径的炮弹没有经验导致的呢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7-20 20:30
                          收起回复
                            那似乎金刚不太好打标战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7-20 21:54
                            收起回复
                              2025-08-30 11:14: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里的速度角度数据是对应什么距离的?继续加大角度的话效果如何?能不能把单位统一为工制?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7-20 23: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