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列出二战英美德日四国各自的大口径穿甲弹的验收规格(弹体在击穿装甲后应保持完整,并能有效起爆)。
请注意:以下数据都是本国炮弹对抗本国装甲的数据,未考虑到当时的大厚度硬化装甲的抗弹性能差异(英≥德≥美≥日)。
-------------------分割线-------------------
英国16英寸穿甲弹(2375磅,狮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7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4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4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3.72英寸,经验式比值111.3%)。
英国16英寸穿甲弹(2048磅,纳尔逊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0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2.3%)。在1939-1942年间,验收规格一度放宽至1800英尺/秒速度(经验式比值118.9%)。
英国15英寸6crh穿甲弹(1938磅,前卫级、改造过供弹系统的15英寸老舰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5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7.7%)。在1939-1942年间,验收规格一度放宽至1900英尺/秒速度(经验式比值127.8%)。
英国15英寸4crh穿甲弹(1918磅,未改造过供弹系统的15英寸老舰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5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7.1%)。
英国14英寸穿甲弹(1590磅,英王乔治五世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5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1.8%)。在1939-1942年间,验收规格一度放宽至1900英尺/秒速度(经验式比值121.4%)。
-------------------分割线-------------------
美国16英寸Mark 8型穿甲弹(2700磅,北卡罗莱纳级、南达科他级、衣阿华级、蒙大拿级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81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4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10.9%)。
美国16英寸Mark 7型穿甲弹(2240磅,科罗拉多级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73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09.8%)。
美国14英寸Mark 16型穿甲弹(1500磅,14英寸老舰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94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10.2%)。
美国12英寸Mark 18型穿甲弹(1140磅,阿拉斯加级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72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0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09.9%)。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这些美国炮弹是在35度角下验收的,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基本都是在30度角下验收炮弹的。
-------------------分割线-------------------
德国40.6cm L/4.4型穿甲弹(H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00米/秒的速度,击穿265mm厚度的装甲(经验式比值125.1%)。
德国28cm L/4.4型穿甲弹(沙恩霍斯特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00米/秒的速度,击穿215mm厚度的装甲(经验式比值108.3%)。
-------------------分割线-------------------
日本46cm 91式穿甲弹(大和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25米/秒的速度,击穿410mm厚度的VH装甲(经验式比值101.4%)。
日本41cm 91式穿甲弹(长门级的炮弹):在20度入射角下,以480米/秒的速度,击穿380mm厚度的VH装甲(经验式比值99.7%)。
日本36cm 91式穿甲弹(金刚、扶桑、伊势级的炮弹):在20度入射角下,以485米/秒的速度,击穿330mm厚度的VH装甲(经验式比值101.2%)。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日本36cm和41cm穿甲弹,是本贴中所介绍的所有炮弹中,唯二的验收角度是20度的炮弹。且这些炮弹在入射角超过25度的情况下对抗板厚为弹径的0.9倍的装甲时,会出现炮弹碎裂的情况,这个表现是很糟糕的。
-------------------分割线-------------------
另外,由于美英两国有较多的实测数据可查,因此也可以一并列出:
英国方面的量产炮弹的最佳纪录是:哈德菲尔德公司在战争中后期生产的14英寸穿甲弹,在30度入射角下,最低可以146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93.3%)。
美国方面的量产炮弹的最佳纪录是:16英寸Mark 8 Mod 6型穿甲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经验式比值90.5%的速度,击穿17.3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其他口径或型号的美国大口径穿甲弹,也有类似的表现。
-------------------分割线-------------------
神教点评:
综合考虑入射角度、装甲厚度、以及装甲性能差异之后,可以认为,二战后期的美国大口径穿甲弹、哈德菲尔德公司在二战中后期生产的英国14英寸穿甲弹、以及日本46cm 91式穿甲弹,都属于单位动能下的垂直穿甲能力非常优秀的炮弹。
而1939-1942年间生产的部分英国穿甲弹(经验式比值很高),德国406mm穿甲弹(经验式比值很高),以及日本36cm和41cm 91式穿甲弹(验收规格是20度入射角),则属于综合表现很差的炮弹。
请注意:以下数据都是本国炮弹对抗本国装甲的数据,未考虑到当时的大厚度硬化装甲的抗弹性能差异(英≥德≥美≥日)。
-------------------分割线-------------------
英国16英寸穿甲弹(2375磅,狮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7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4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4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3.72英寸,经验式比值111.3%)。
英国16英寸穿甲弹(2048磅,纳尔逊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0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2.3%)。在1939-1942年间,验收规格一度放宽至1800英尺/秒速度(经验式比值118.9%)。
英国15英寸6crh穿甲弹(1938磅,前卫级、改造过供弹系统的15英寸老舰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5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7.7%)。在1939-1942年间,验收规格一度放宽至1900英尺/秒速度(经验式比值127.8%)。
英国15英寸4crh穿甲弹(1918磅,未改造过供弹系统的15英寸老舰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5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7.1%)。
英国14英寸穿甲弹(1590磅,英王乔治五世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175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111.8%)。在1939-1942年间,验收规格一度放宽至1900英尺/秒速度(经验式比值121.4%)。
-------------------分割线-------------------
美国16英寸Mark 8型穿甲弹(2700磅,北卡罗莱纳级、南达科他级、衣阿华级、蒙大拿级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81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4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10.9%)。
美国16英寸Mark 7型穿甲弹(2240磅,科罗拉多级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73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09.8%)。
美国14英寸Mark 16型穿甲弹(1500磅,14英寸老舰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94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10.2%)。
美国12英寸Mark 18型穿甲弹(1140磅,阿拉斯加级的炮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172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0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经验式比值109.9%)。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这些美国炮弹是在35度角下验收的,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基本都是在30度角下验收炮弹的。
-------------------分割线-------------------
德国40.6cm L/4.4型穿甲弹(H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00米/秒的速度,击穿265mm厚度的装甲(经验式比值125.1%)。
德国28cm L/4.4型穿甲弹(沙恩霍斯特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00米/秒的速度,击穿215mm厚度的装甲(经验式比值108.3%)。
-------------------分割线-------------------
日本46cm 91式穿甲弹(大和级的炮弹):在30度入射角下,以525米/秒的速度,击穿410mm厚度的VH装甲(经验式比值101.4%)。
日本41cm 91式穿甲弹(长门级的炮弹):在20度入射角下,以480米/秒的速度,击穿380mm厚度的VH装甲(经验式比值99.7%)。
日本36cm 91式穿甲弹(金刚、扶桑、伊势级的炮弹):在20度入射角下,以485米/秒的速度,击穿330mm厚度的VH装甲(经验式比值101.2%)。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日本36cm和41cm穿甲弹,是本贴中所介绍的所有炮弹中,唯二的验收角度是20度的炮弹。且这些炮弹在入射角超过25度的情况下对抗板厚为弹径的0.9倍的装甲时,会出现炮弹碎裂的情况,这个表现是很糟糕的。
-------------------分割线-------------------
另外,由于美英两国有较多的实测数据可查,因此也可以一并列出:
英国方面的量产炮弹的最佳纪录是:哈德菲尔德公司在战争中后期生产的14英寸穿甲弹,在30度入射角下,最低可以1460英尺/秒的速度,击穿12英寸厚度的英国渗碳硬化装甲(12英寸是名义厚度,实际厚度约为11.76英寸,经验式比值93.3%)。
美国方面的量产炮弹的最佳纪录是:16英寸Mark 8 Mod 6型穿甲弹,在35度入射角下,以经验式比值90.5%的速度,击穿17.3英寸厚度的美国Class A装甲。其他口径或型号的美国大口径穿甲弹,也有类似的表现。
-------------------分割线-------------------
神教点评:
综合考虑入射角度、装甲厚度、以及装甲性能差异之后,可以认为,二战后期的美国大口径穿甲弹、哈德菲尔德公司在二战中后期生产的英国14英寸穿甲弹、以及日本46cm 91式穿甲弹,都属于单位动能下的垂直穿甲能力非常优秀的炮弹。
而1939-1942年间生产的部分英国穿甲弹(经验式比值很高),德国406mm穿甲弹(经验式比值很高),以及日本36cm和41cm 91式穿甲弹(验收规格是20度入射角),则属于综合表现很差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