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吧 关注:352,183贴子:18,299,706
  • 15回复贴,共1

浅谈下关宝焰牌蘑菇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今的普洱茶在型制方面百花齐放,除了常见的饼、砖、沱,还有小方片、龙珠、茶柱、金瓜、葫芦沱等各式各样的造型。
早在建国以前,一种造型奇特的普洱茶曾风靡一时。这种茶形似牛心,又似蘑菇,被称为牛心紧茶或蘑菇沱。其商标奇特,寓意吉祥,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犹如普洱茶江湖中的隐士高僧,它就是下关宝焰沱。
宝焰沱诞生于抗战时期,承担着以茶易物、稳定边疆、的重要任务。1937年,中茶司成立,随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方产茶区相继沦陷,中茶司总部被迫辗转多地,茶叶建设中心被迫从南方转移到内陆地区。1941年5月,中茶司与蒙藏委员会的格桑家族合作,共同在云南大理下关地区成立了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开始生产专供藏区的紧茶。为了树立品牌,1941年印制了新的内票、外票等商标标识。


传统的“宝焰牌”商标由红、黄、黑三色组成,从上至下分别是一团烈焰和炉内有四个元宝的香炉。香炉采用宝顶黑边、金色金鼎,象征贡茶;炉中之火焰象征佛光,金鼎中元宝的熊熊烈火象征佛光普照、吉祥如意。

这个商标就是著名的“宝焰牌”,配套的产品是一种形似蘑菇的普洱茶,因其酷似牛心也被称为牛心紧茶。宝焰沱底部带有手柄,方便藏区佛事活动,并能在滇藏茶路运输中保证透气性,防止受潮焖坏。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立了新的中茶公司,并收编了全国各地的中国茶叶公司及其下属茶厂,康藏茶厂也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关茶厂”,在云南中茶企业中率先恢复了茶叶生产。

为了表明与旧民国中茶司的割裂,中茶司取缔了“新运动”的十二角星标准商标,但不带有国民党色彩的宝焰牌商标则被完整继承下来,版面图文仅将生产企业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分公司下关茶厂出品”。然而,1966年9月7日,《关于更换带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色彩的茶名装潢图案及茶叶经营上陈规陋习的通知》中指出,云南省“宝焰牌”商标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应予以修改。牛心紧茶的形状特殊且工艺复杂,被认为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宝焰牌紧茶因此被迫停产。
1967年2月2日,省茶司将旧商标“宝焰牌”改为新商标,紧茶的形状也从蘑菇形改为砖片型。但这种砖形紧茶无法取代藏民同胞心中牛心型宝焰牌紧茶的地位。1968年10月,随着某些事件的进一步发酵,云南省下关茶厂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厂内原有领导班子大多被下放,正常的生产秩序被打破,宝焰牌紧茶被尘封了数十年。

直到1986年,一位贵客的到访打破了宝焰沱的沉寂。1986年10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视察下关茶厂,地方政府和茶厂为准备礼物,选择了曾深受藏族消费者喜爱的蘑菇形紧茶,并专门印制了“宝焰牌”商标内飞及印有“宝焰牌”和“中茶牌”商标的大票。
下关茶厂精心选取当年优质茶菁,特邀退休的揉茶老师傅们手工制作了200余枚近百斤的“宝焰”牌牛心形紧茶,并从中精选出50枚作为礼品送给班禅。
十世班禅临走时,用藏文题写了“云南省下关茶厂”的厂名,宝焰牌沱茶因此又被尊称为“班禅沱”“班禅紧茶”。他还专门让大管家订购了15吨宝焰沱在西藏销售。
1986年,十世班禅的来访促成了宝焰沱的恢复生产。1989年,下关茶厂申请了“宝焰牌”商标的注册,成为改革开放后下关茶厂的第一份注册商标,享有独家使用权。



IP属地:广东1楼2024-06-28 22:49回复
    蘑菇还挺好喝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6-29 00:20
    收起回复
      2025-08-30 17:24: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6-29 01:12
      回复
        边销版蘑菇沱茶八十年代最早几批因为以前要降低成本,全用纯古树料制作(2003前古树料要比台地料便宜很多很多),造成茶性浓强,搞到一堆藏民喝完冒汗,肚饿,血糖下降,藏民觉得有毒,造成当时的外交事件。后面下关就不敢放这么多古树料来制作了。蘑菇沱真正流行还是靠飞台公司2003礼盒开始用春芽梗制作堆起来的口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29 01:39
        收起回复
          早上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29 06:14
          回复
            科普知识,十分感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29 06:59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29 07:22
              回复
                还有一种形态,普洱茶膏,分熟茶膏和生茶膏。是茶,也是药,也有加了中草药的,冲饮也就兼具了普洱茶和中药的功能。吃中药,改成噙茶膏,不必熬煮,方便实用。
                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对以上赵学敏的论断,很是生疑。但口腔溃疡、牙龈红肿的治疗作用,以及醒酒的作用,确实不错。至于方剂和中药材的茶膏,大概要看中医中药的疗效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29 08:22
                回复
                  2025-08-30 17:18: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青海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6-30 1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