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开展有组织科研,实施“交大2030计划”等支持基础研究创新项目,以科技赋权改革支持教授创业,以基金助力教授创业成果融资打通成果转化环节,起步于基础研究再以硬核成果创业,初步构建了一条“从0到1到10再到100”的科技创新生态链。
探索构建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
朱新远:科研成果“从0到1”,重在基础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探索打造“三区模式”:面向战略导向,建设体系化研究的“集中区域”;面向前沿导向,建设原始创新探索的“自由区域”;面向市场导向,建设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的“融合区域”,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概念验证是跨越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的“死亡之谷”的关键一步,也是科研成果实现“从1到10”的必由之路。上海交通大学积极推进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和未来产业园建设。探索政企共建模式,形成“技术研发—技术评价—示范应用—投资加速—产业化”等全流程服务体系,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
科研成果“从10到100”则聚焦科创环境,探索构建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上海交通大学与政府加强协同联动,利用环校区的“大零号湾”资源集聚优势,按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思路,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园”一体化、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已经完成公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远教授拟任市属事业单位正职。
朱新远是浙江人,现年52岁,本硕均毕业于东华大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毕业后曾赴法国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回国后加入上海交大任教,从助教做起,他一步步成为高分子和纳米生物领域的知名学者,同时也逐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2010年成为国家“杰青”,2013年,时年41岁的朱新远教授成为交大化工学院的副院长,此后历任多个职务,2021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副校长。朱新远教授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如果是他来上理工当校长,能提升上理工的科技创新吗?
探索构建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
朱新远:科研成果“从0到1”,重在基础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探索打造“三区模式”:面向战略导向,建设体系化研究的“集中区域”;面向前沿导向,建设原始创新探索的“自由区域”;面向市场导向,建设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的“融合区域”,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概念验证是跨越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的“死亡之谷”的关键一步,也是科研成果实现“从1到10”的必由之路。上海交通大学积极推进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和未来产业园建设。探索政企共建模式,形成“技术研发—技术评价—示范应用—投资加速—产业化”等全流程服务体系,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
科研成果“从10到100”则聚焦科创环境,探索构建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上海交通大学与政府加强协同联动,利用环校区的“大零号湾”资源集聚优势,按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思路,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园”一体化、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已经完成公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远教授拟任市属事业单位正职。
朱新远是浙江人,现年52岁,本硕均毕业于东华大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毕业后曾赴法国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回国后加入上海交大任教,从助教做起,他一步步成为高分子和纳米生物领域的知名学者,同时也逐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2010年成为国家“杰青”,2013年,时年41岁的朱新远教授成为交大化工学院的副院长,此后历任多个职务,2021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副校长。朱新远教授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如果是他来上理工当校长,能提升上理工的科技创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