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08,533贴子:28,359,446

球在任何胶皮底板的停留时间是一样的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们能感觉到不同拍子和胶皮的出球速度吗?
比如硬的胶皮和外置出球快,持球感差。软的胶皮和内置纯木持球感好。
如果你们能感觉到,就说明这这个短暂的时间内,是有细微差异的。
如果说球在胶皮底板的停留时间只有一瞬间“几千分之一”,由于时间太过短暂,那么外置、内置、纯木,任何胶皮都应该是一样的回球感觉,然而事实呢?
既然允许这个刹那间都能体会到差异,为什么不允许体会到先摩擦或者先撞击的差异?
如果认可“球的停留时间几千分之一”,认为撞击摩擦同时发生,那么你也应该打任何球拍胶皮都是同一种感觉,因为停留时间这么短你理应没有不同的感觉,所谓的软,硬,支撑,粘度,持球通通都对你来说体会不到区别。
如果你认为有的胶皮底板持球好,那么你就认可持球时间有一个范围。既然有这个范围的存在,那就必须认可可以先摩擦后撞击或者先撞击后摩擦。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5-25 01:49回复
    我的观点很简单。既然你认为球停留的时间就是一瞬间,哪有什么先摩擦先撞击,都是一瞬间。那对你来说,内置外置纯木你根本打不出来任何区别,毕竟是一瞬间。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5-25 01:52
    回复
      这本来就是按个人习惯,动作来了,我和我球友就能体会到,我是拉,他是拍,我俩技术不怎么样,过来的球形拉和拍完全不同,他反手拍过来的球走s型…………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5-25 03:03
      回复
        【持球】这个心理表征未必要和物理现实对应,它只是我们对手上传入的振动信号的一种心理解释。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证实这一点:不同人对同一个信号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心理解释,比如超张刚性大、振动弱,有人会说它硬,另外的人说它软,他们在说同一个物理现实,但用了不同的心理表征。我们完全有可能体验到“短促/持久”或“深/浅”的持球感,这个持球感也确实可以预测球性,但未必与物理现实一致,大概也确实不一致。心理表征是重要甚至必要的,借助它我们才容易处理触觉信号,只靠视觉、听觉来练球显然不是大部分人实际使用的方式。
        球拍吃球时间在毫秒量级,这超过了神经信号在手与脊髓间交换信息所需的最短时间,我们必然不能借助触感做反馈式的手法调节。但这完全不能滑坡到“手法不存在”这个命题。事实上手法确实存在,“合力/收小臂/集中制动/攥板”这个手法是大家都会的,它靠预判来实施,手感的意义是在漫长的训练中以马后炮的形式校准我们的预判机制。这个手法本质上是要让复杂肌群的相继运动中的某个特定时段与击球前的短暂时间窗口重合,从心理表征的角度来说,我们当然就是在设法让一种特定触感出现,这种触感可以被心理解释为撞与磨的组合,这种解释也完全无关乎物理现实是否真正如此。
        亚毫秒级的触球只能对应亚厘米级的球拍位移,而拉球的挥拍轨迹曲率并不大,因此轨迹上1cm的段落只取一阶近似就能研究个大概,也就是说触球全过程中我们有理由认为球拍就是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这么简单的运动,自然是没有在物理现实层面给撞磨之类的花活留出余地的,它必须就是撞磨一体。但即便物理现实是这样,心理表征上也仍然可以完全不是这样,这是正常、应当、甚至必然的,因为对触感的心理解释是必要且自由的。


        IP属地:法国4楼2024-05-25 08:45
        收起回复
          f=µN,没有撞击提供的压力哪来的摩擦,先摩擦后撞击的全都是初中都没学好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25 09:35
          收起回复
            同样贴t05,我红柳的持球时间,明显比红盒、绿盒的持球时间长,底板的持球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25 09:57
            回复
              f=µN,就是摩擦系数✖️正压力,没有撞击提供的压力哪来的摩擦?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5-25 12:27
              回复
                能感觉不代表能控制。不同的底板胶皮持球时间不同,是由器材决定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5-25 13:56
                回复
                  不同底板时间可能不同,比如一个是千分之一秒,一个是千分之一点二秒,但是以人的反应速度不可能在这个时间内作出反应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5-25 14:32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25 16:19
                    回复
                      80年代日本人做的实验不知真假。光板和海绵正胶吃球时间一样,千分之一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26 14:05
                      回复
                        手感差异是巨大的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5-26 14:20
                        回复
                          确实能够感觉到有差异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26 23:14
                          回复
                            凭什么认为持球感就是真的球陷在胶皮里?你见过?
                            持球感就是球拍击完球后还在持续振动,你以为球拍把球反弹之后就立刻静止了?不同球拍振动特性不一样,手感就不一样。
                            你按按你的球拍,胶皮最多会陷进去一两毫米,你真觉得这一两毫米的缓冲距离够你“调节”?这得是什么材料啊,有这种东西,火箭返回舱都不用降落伞,直接垫一层这玩意就能着陆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5-31 0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