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17,826贴子:6,428,252

《水浒》成书之前的武松形象——兼论施耐庵的继承与创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杭州宋义士武松墓是伪造的,包括所谓历史上被污蔑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也是造谣,这点吧里已经有大佬科普过本帖主要讲一讲宋元时期行者武松这一形象的实际源流
1.《宋江三十六人赞》之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
2.《窄袖儿武松》,红字李二所作,正文已佚,但“窄袖儿”是元明之际戏曲、小说中常见的寓意好色的用语,《水浒传》第六回对周通娶亲一事中也有【那大王来到庄前下了马,只见众小喽啰齐声贺道:“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个娇客。”】的描写,进一步结合《赞》,可以推断出武松在水浒成书之前是一个比较好色的人。但到了施耐庵的作品中,该设定被转移到了周通身上。当然,武松最后被包道乙斩断一臂,实现了物理意义上的“窄袖儿”。
3.《折担儿武松打虎》,红字李二所作,正文已佚。从剧名来看,应该是武松打虎时打折了一条扁担,在《水浒》中变成了打断哨棒之后空手打死老虎。
4.《双献头武松大报仇》,高文秀所作,正文已佚。但题材类似的《黑旋风双献功》保存比较完整。可能是讲述武松杀嫂等一系列故事。
未完待续……


IP属地:天津1楼2024-05-24 20:35回复
    5.《梁山五虎大劫牢》
    现存武松情节最完整的一部元杂剧。主要内容如下:李应奉宋江之命,往滦州请韩伯龙入伙。到了滦州,在旅店中害病,盘缠用尽,被店小二逐出。韩伯龙看见了,邀他至家中,结为兄弟。宋江因李应一去半载,杳无消息,又派鲁智深、武松、刘唐、阮小五四人往滦旅店探听,将韩伯龙骗上梁山。因韩伯龙不愿入伙,只得放他还家。韩伯龙回到滦州,家中已被李应放火烧光,妻子又被官府拿去。官吏见韩伯龙回来,硬说他已在梁山入伙,把他收禁监牢。李应等五人便反牢劫狱,将韩伯龙全家救出,一同上山。
    此剧有很多内容都被《水浒》所继承:韩伯龙棍棒天下无对的人设、被赚上山的经过给了卢俊义;李应本人也因果相报,变成了被梁山所赚的富豪;韩伯龙的小厮兴儿变成了李应的管家杜兴;韩伯龙本人也有客串,仍然是滦州人氏,本要上梁山,却草率地被李逵错杀下线;梁山已有“五虎将”这一组合,可见其并非继承自蜀汉五虎。具体和武松相关的片段如下:
    (鲁智深同武松拏禅杖上)
    (鲁智深云)某乃是鲁智深是也。武松,俺打扮做出家儿僧人,则说是师徒二人,来到这郊外也,问人来,兀那柳阴直下饮酒的,他便是韩伯龙。武松,俺向前拖逗他出来。
    (武松云)哥,看了此人中珠模样,是一个英雄好汉也。俺拖逗他者。
    (做见科)
    (鲁智深云)问讯,贫僧是行路的师徒二人,饥渴之际,一迳的问长者抄化些河内食用。
    (韩伯龙云)好和尚也,那个出家儿的和尚,吃酒肉来?
    (鲁智深云)长者,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这酒肉你吃的,我也吃的。
    (武松云)和他说什么。你姓甚名谁。
    (韩伯龙云)兀那和尚,你不认的我,则我便是韩伯龙。
    (武松云)你便是韩伯龙,敢和那厮打么。
    (韩伯龙云)量你到的那里,少走。
    (做拏担子打科)
    (交斗三科)
    (鲁智深云)俺走走走。
    该段落中武松作为鲁智深的捧哏出场,两人扮作过路僧人,武松怂恿鲁智深与韩伯龙交手三个回合后撤退,其本人没有上阵厮杀。在结尾处,宋江称赞【李应放火烧房舍,武松四将逞威风】,反而有喧宾夺主之嫌。在《水浒》中,相关戏份都有体现,可能是出于偏爱,施老先生让武松本人也和卢俊义交手了三合。
    第六十六回:【再调鲁智深、武松扮做行脚僧行,去北京城外庵院挂搭。】
    第六十一回:【卢俊义焦躁、大骂:“秃驴,敢如此无礼!”拈手中朴刀,直取那和尚。鲁智深轮起铁禅杖来迎。两个斗不到三合,鲁智深拨开朴刀,回身便走。卢俊义赶将去。正赶之间,喽啰里走出行者武松,轮两口戒刀,直奔将来。卢俊义不赶和尚,来斗武松。又不到三合,武松拔步便走。卢俊义哈哈大笑:“我不赶你,你这厮们何足道哉!”】


    IP属地:天津2楼2024-05-24 21:00
    收起回复
      还更吗


      IP属地:黑龙江3楼2024-05-24 21:05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24 21:12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24 21:13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24 21:14
            回复
              补:窄袖是胡衫的意思,是指一种窄袖长至腕,衣衫窄短到腰部的衣服,本意是指穿着时髦,不能保证一定和好色沾边,但确实可以说武松在水浒成书之前是一个风流子弟


              IP属地:天津7楼2024-05-24 21:25
              收起回复
                古人对红字李二作品的读后感:梁山泊壮士《病杨雄》,《板达几》掐搜黑旋风。【打虎的英俊天生勇,窄袖儿猛武松】。是京兆红字李二文风。才难尽,兴未穷,再编一段《全火儿张弘》。
                ——出自《凌波仙挽红字李二》


                IP属地:天津9楼2024-05-24 21:29
                收起回复
                  水浒里的人物和故事演化的历程确实很有趣 ,无数的古人在其中添砖加瓦才有了今天的四大名著之一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25 00:43
                  回复
                    早期故事既叫行者武松,又讲武松打虎:
                    那么打虎时的武松,就已经是行者装扮了吗?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5-25 03:47
                    收起回复
                      韩伯龙,这名字并未见于宣、赞两书:但在元杂剧《大劫牢》里却让他当了重要角色,那意思上了梁山的话、肯定得天罡待遇?然而水浒传的作者(强迫症)要求天罡的人物,必须是原先在宣、赞里提名儿的才行


                      IP属地:山东12楼2024-05-25 06:18
                      收起回复
                        小说中张都监 蜈蚣岭部分剧情大量使用宋元用词 与前文用词习惯差别较大 且蜈蚣岭部分对武松的称呼全部为“武行者” 这部分大概率传承自宋元话本《武行者》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25 12:23
                        收起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5-26 21:06
                          收起回复
                            李逵穷风月,李逵乔教学
                            元杂剧李逵也有风流和有文化的设定,水浒全给删掉了,水浒真的删了不少元杂剧的设定,元杂剧里梁山大部分人都很有文化,动不动就念诗唱词,水浒里梁山一堆文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27 09:07
                            收起回复
                              施耐庵最大的罪过就是拿林冲代替王英上天罡,本来王英是天罡,武艺高强,品德高尚。林冲在宣和遗事三十六人赞元杂剧根本查无此人,结果水浒突然加上林冲代替了王英,还把他摸黑成武艺低微谈恋女色的辣鸡,导致几百年来一直被黑。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5-27 09: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