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公子献头。荆轲刺秦王时为了让秦始皇放下戒备而让自己近身,特意拜燕太子和樊於期,说服樊自刎献上首级(当时樊属于叛逃燕国,秦国通缉悬赏)。以樊首级进献秦王,秦王果然接见了荆轲,给了荆轲动手的机会(虽然最终没成就是了,秦王绕柱走……)。
牺牲我方战略、政治关键人物,制造我方混乱假象,让敌方大意,再出其不备让敌方落入圈套一举歼灭。我方明面上大乱,实则乱中有序。这要求背后有足够强硬的人和手段把持住局势(贾诩有这个能力,漫画中牛辅给了贾诩一部分兵权,贾诩又凭借在牛辅军中的地位从李傕郭汜军中秘密调走大半弓兵去设伏,最终吕布军大意中伏,被贾诩箭雨歼灭)。
乱的只是无关紧要的人员,计划的核心人员和部署是不受影响的(当时贾诩向牛辅暗示常规思路打吕布胜率太低没办法,牛辅深明大义,与贾诩暗中部署好后便舍身成仁。此计军中只有贾诩和牛辅知道,全军都蒙在鼓里。后面董越亦是如此,将吕布一党逐出了长安)。暗行阵法,也是老三擅长的,这点作者在后期没怎么提及了,助牛辅讨吕布时有详细的描述)。与老七的“轻敌”在思路是很相似,但毕竟是黑暗兵法,“大逆不道”,为兵家所耻。然而,公子一人献头,换来敌军大意中伏,避免直接对抗而保住了主军实力,甚至以少胜多、以卵破石。虽大逆不道,但大义凛然。
贾诩这招得有明大义的人配合实施,或者设计引诱、强迫某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配合自己实施,已达到最佳效果。效果上,敌军很容易中伏,毕竟主脑一死,群龙无首嘛,成功率应该挺高。较老七的“轻敌”而言,个人觉得“轻敌”可以实施的机会不多,且难度实则更大。都是伪装,但献头伪装出的“乱”和“弱”更加真实(毕竟局外人是真的啥也不知道,自己人都不知道咋回事)。轻敌想要达到最佳效果需要藏好整支部队,在规划部署过程中自己人是明白要干什么的,这是最大的区别(也有借自己内部的奸细用假情报干扰敌军的操作),轻敌对部队的组织力要求更高。献头属于杀敌一万自损核心的操作,核心人物的空缺在战后必然会引起权争等混乱,代价是很大的,只是将代价转移支付了(保了战力,保了胜率嘛),毕竟古代掌权靠的是血缘和人望,能领导大军的人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