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
大家俗称的“卫星年代”正式开启,作为一个弱厄发展年,这年南半球虽然数量上不及1978年,但是在顶尖强度和质量上可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量方面,整个南半球生成了29个TS及以上强度的气旋,其中南印度洋13个(含生成或者在该洋区活跃);澳洲13个,南太9个,三个洋区活跃期从11月-次年5月,属于正常。并且3个洋区都在5月出现了活跃的气旋。其中2月南半球总共有8个气旋生成,属于正常的年份。
质量方面,三个洋区全年12个MH,其中1个超顶&C5,5个C4,6个C3。12-1月有一波MH小高峰,2个月不到的时间理南半球出了5个MH,其中3个C3,2个C4。2月主要是东澳/南太挑大梁。3月西澳再度活跃,贡献2个小干菜MH,3月底南太出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Meli,成为当年南半球风王甚至有可能是全球风王,Meli也是南太甚至南半球有史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之一。4月,大眼长寿气旋Idylle在印度洋中部回旋少动了,刷了接近37的ACE以后向东南行走转温。5月气旋Kevin在南印/澳洲分界线上反复横跳,值得注意的是,Kevin是一次印度洋赤道西风爆发的产物,身为赤道罗斯贝波激发的镜像气旋的一员,它与北侧的7901B共舞。
ACE方面,三个洋区ACE表现较为一般,南印虽然破百但在自评年份中不算出色,澳洲和南太也属于刚刚高于自评平均线的水准。但是洋区ACE王竞争非常激烈,2月南太气旋Kerry和气旋Rosa藤原共舞,以极其诡异的路径以及多达11次剧烈强度变化怒刷47.8475点ACE,成为当年南半球ACE王,南印Idylle以37点ACE紧随其后,风王Meli虽然强度超强但是由于跑的太快遗憾屈居第三。
登陆方面,12月南印气旋Angele在非洲东海岸三进三出,给莫桑比克带来严重损失。3月澳洲气旋Hazel以近巅峰登陆澳洲西海岸,成为上世纪澳洲损失最严重的热带气旋之一,南太气旋Meli高强度掠过斐济和其北侧诸岛,带来重大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