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嫩的魔法师吧 关注:16,841贴子:119,804
  • 23回复贴,共1

没有句读的史书读起来太痛苦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看了几个讲明朝的up,产生兴趣去读了下明实录,结果全篇都要靠自己断句,难以想象那些读史的人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有没有人训练点什么自动标句读的ai之类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08 11:42回复
    句读是古人基本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08 13:35
    回复
      gpt4应该行,不过得一张一张的发给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08 13:54
      回复
        点校版?


        IP属地:黑龙江5楼2024-05-08 20:40
        回复
          这个只能锻炼语感了,话说一半的高中语文多少会教点文言文断句吧?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5-09 00:29
          收起回复
            不是古人不知道断句,而是对于读书人来说,断句是如同呼吸一样自然的东西。直到现在,西方人学习现代汉语时,断词都是要学很久的,他们大概也会觉得中国人为什么词与词之间不空格,是太笨没想到吗?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09 09:41
            收起回复
              github上好像有个叫甲言的模型可以断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09 16:48
              回复
                古人的句读一般仅见于一些注释本的经典,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就有标点,一横两横之类。所谓“通一经”也包括通句读——并不简单,很多都是微言大义,断错了意思都变了。“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还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夏太后是16号死的吗?……
                但是一般的文字包括文学作品之类就不加句读,默认你可以阅读,忽略错读的可能性。这个信息写入和读取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小的概率发生错误或丢失,但因为没那么重要所以无所谓。
                实际上古人断句出错也是常事,“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有大儒认为是“‘伤人乎不?’;问马”,子先问人再问马,或者是“伤人乎?”不(否),问马。子知道没伤人再问马……


                IP属地:北京12楼2024-05-10 00:09
                收起回复
                  而且我记得古代有标点符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10 12:13
                  收起回复
                    Ai最多斷詞,還沒法斷句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5-10 14:02
                    回复
                      明实录没有点校版本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11 05:13
                      回复
                        要么找带句读的版本读,要么大剂量恶补文言文训练语感,这玩意没别的办法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5-11 09:01
                        回复
                          因为最早的句读是和释经权联系在一起的。这可是两汉经学家们的饭碗,肯定不能不能让人随随便便断明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5-19 14:54
                          回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5-20 1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