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透镜可能有点超标了,本期测评超视界慧眼双直射LED透镜。

超视界透镜的做工一向都比较稳定,加工规整,瑕疵很少。透镜长度还是很短,和同平台的天眼长度相同,但是他将反光灯杯稍微向前移动,给散热鳍片留出更大空间,增加散热面积,同时直射光源增加了两根导热铜管连接到风扇前端。所以他不是简单增加一个直射光源,在整体结构上还是做了优化,重点提升散热能力。

下面还是将一对透镜同时点亮,观察两只透镜的光型一致性,现在是近光,调整相机曝光量,光型一致没有问题,


切换到远光,同样调整相机曝光量,一致性也没有问题,产品加工精度比较高。


拆开一只透镜的球面支架,内部还是常规的单灯杯单灯珠结构,直射光源的散热鳍片做的很好。两颗直射LED灯珠周围分别固定有两个向内倒扣的反光碗,看起来好像是将灯珠向四周发散的光线反射射回去。这样的结构还是第一次看到。

为了验证它的效果,我们拆掉一只反光碗,对比两只光源的亮度。拆掉反光碗灯珠的照度值8000多,保留反光碗灯珠的照度值13900左右。


亮度差距还是很明显。我们将灯碗装回去,两只灯珠的照度值基本相同。
下面还是模拟实际装车效果,将一对透镜按照固定参数安装在台架上,测量实际铺路亮度。

将测量数据绘制成俯视图,从近光照度图上看,车前15米内9处点位照度值全部超过600LUX,其中3出超过1000LUX,反射眩目现象很严重。近光扩散角度中等偏小,10米处覆盖16米宽,15米处可以覆盖22米宽。近光覆盖范围内,黄色高亮区域面积中等偏大,宽度一般,长度不错。

从远光照度图上看,黄色高亮区域范围非常大,宽度和长度都很好。10LUX最远照射距离大约250米。

现场视觉感受上,近光范围内,色温纯净,亮区过渡不算柔和,视觉舒适性中等,

远光范围内,色温不算纯净,亮区和色温过渡比较柔和,直射光源大约30米左右开始落地,反射眩目现象不算严重,视觉舒适性中等偏上。

我们将数据汇总,其中关键参数和其他同类透镜进行对比,

他的近光亮度比较高,远光亮度非常高,目前排名第一。另外近光路口探测能力中等,弯道引导能力偏低,近光均匀度比较差。近光功率中等,远光功率在正常范围内偏高。

像这种产品升级最担心的就是简单粗暴的堆光源,堆功率,堆数据,却忽视了铺路效果,这款慧眼相对于天眼来说,升级的诚意还是很够的。结构用料和光型设计上都做了优化,近光亮度降低,但是铺路视觉感受更舒适,而且提升了近光扩散角度,我们从这个照墙对比很容易看出来。远光的提升是全方面的,直射光源的落地距离更远,亮度更高,色温落差更小,亮区和色温过渡更柔和。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升级产品。最后我们来看他的亮度降幅数据。整个亮度降幅曲线非常平滑,点位照度值从最初的37600下降到28800.最终亮度降幅为23.4%在合理范围内略微偏大,但是比天眼的降幅要小很多。


超视界透镜的做工一向都比较稳定,加工规整,瑕疵很少。透镜长度还是很短,和同平台的天眼长度相同,但是他将反光灯杯稍微向前移动,给散热鳍片留出更大空间,增加散热面积,同时直射光源增加了两根导热铜管连接到风扇前端。所以他不是简单增加一个直射光源,在整体结构上还是做了优化,重点提升散热能力。

下面还是将一对透镜同时点亮,观察两只透镜的光型一致性,现在是近光,调整相机曝光量,光型一致没有问题,


切换到远光,同样调整相机曝光量,一致性也没有问题,产品加工精度比较高。


拆开一只透镜的球面支架,内部还是常规的单灯杯单灯珠结构,直射光源的散热鳍片做的很好。两颗直射LED灯珠周围分别固定有两个向内倒扣的反光碗,看起来好像是将灯珠向四周发散的光线反射射回去。这样的结构还是第一次看到。

为了验证它的效果,我们拆掉一只反光碗,对比两只光源的亮度。拆掉反光碗灯珠的照度值8000多,保留反光碗灯珠的照度值13900左右。


亮度差距还是很明显。我们将灯碗装回去,两只灯珠的照度值基本相同。
下面还是模拟实际装车效果,将一对透镜按照固定参数安装在台架上,测量实际铺路亮度。

将测量数据绘制成俯视图,从近光照度图上看,车前15米内9处点位照度值全部超过600LUX,其中3出超过1000LUX,反射眩目现象很严重。近光扩散角度中等偏小,10米处覆盖16米宽,15米处可以覆盖22米宽。近光覆盖范围内,黄色高亮区域面积中等偏大,宽度一般,长度不错。

从远光照度图上看,黄色高亮区域范围非常大,宽度和长度都很好。10LUX最远照射距离大约250米。

现场视觉感受上,近光范围内,色温纯净,亮区过渡不算柔和,视觉舒适性中等,

远光范围内,色温不算纯净,亮区和色温过渡比较柔和,直射光源大约30米左右开始落地,反射眩目现象不算严重,视觉舒适性中等偏上。

我们将数据汇总,其中关键参数和其他同类透镜进行对比,

他的近光亮度比较高,远光亮度非常高,目前排名第一。另外近光路口探测能力中等,弯道引导能力偏低,近光均匀度比较差。近光功率中等,远光功率在正常范围内偏高。

像这种产品升级最担心的就是简单粗暴的堆光源,堆功率,堆数据,却忽视了铺路效果,这款慧眼相对于天眼来说,升级的诚意还是很够的。结构用料和光型设计上都做了优化,近光亮度降低,但是铺路视觉感受更舒适,而且提升了近光扩散角度,我们从这个照墙对比很容易看出来。远光的提升是全方面的,直射光源的落地距离更远,亮度更高,色温落差更小,亮区和色温过渡更柔和。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升级产品。最后我们来看他的亮度降幅数据。整个亮度降幅曲线非常平滑,点位照度值从最初的37600下降到28800.最终亮度降幅为23.4%在合理范围内略微偏大,但是比天眼的降幅要小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