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小说吧 关注:266,593贴子:1,979,064

新瓶装旧酒——是谁杀死了勇者简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观前提示,本文中后段有关键情节剧透,我会单开一楼提醒,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请阅读完后食用后续部分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4-04-28 23:39回复
    单看标题,本书其实更像推理小说,最初抱着想看看异世界推理的想法打开了这本书,结果发现并不是。总体说来,本书的结构反倒是与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比较类似,主体是围绕勇者[阿雷斯]死亡的真相对他的几名队友进行采访,通过对话的形式达成了类似传记体一样的效果。
    轻小说的[轻]一字可以理解为易于阅读,特别是在商业化程度急剧上升的今天,短平快的厕纸类作品几乎占据了[异世界]这一门类的绝大部分(除去公路文)。无论是热血龙傲天还是无敌流,但凡是以[战斗]为核心的作品,能突出的点无非几个:世界观、剧情和人设。要么是非常有特色的实力体系或者是生态完整的世界观,要么就设计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的是爽点一波接一波的无脑式推进,也有靠宏大的打斗场面撑起作品。总而言之,这些小说的差异化与创新点,都集中在[内容]上,即故事本身。
    而这本书则是另辟蹊径,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叙事手法,即怎么去讲这个故事。传统的轻小说基本都是顺序,即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故事从头到尾原原本本的讲得一清二楚,偶尔也会有作品跳过其中的一小部分,在之后的环节中将缺失的部分作为谜题而展示出来,一般都会比较叫座。所以本作的把时间放在[结局]这一时间点上,直接抛出[勇者之死]这一谜题,在采访的传记式展开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倒叙,又有一点悬疑类作品的影子在里面。并且倒回来看,这本勇者冒险谭,只保留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也就是说,故事的重心,不是[冒险],而是[勇者]本身。不过无论如何,这种融合文学类手法,在叙事上下功夫的作品在轻小说界可谓是相当罕见,至少在异世界类别里,我还没有见过类似的作品。
    作品的前半段采用了一致的结构采访了勇者的三名队友,按照 现在的采访——勇者视角回忆——队友视角回忆的顺序来展开。
    第一层便是对话式的采访了。从[我]的角度去采访勇者的队友,去尝试在他人描述下去构建勇者的肖像,颇有一种写名人传记的感觉。确实如此,勇者的形象与坊间流传相去甚远,民众在传播[勇者]这一名号时,会与他的功绩一并将这个人本身美化,带着这种在谣言中失真的认知去采访与勇者共事过的同伴。在采访中拼凑出原本的[勇者]。当然,这种展开还可以兼顾到一点,即采访对象本身,可以描写勇者的三名队友的态度。他们极力否认勇者的过人之处,把他的形象从一个全能的超人变成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他们否定他的能力与天赋,却又对他不吝赞美之词。而当谈及核心的勇者死亡这一事件时又非常平静,总是一笔带过。


    IP属地:黑龙江2楼2024-04-28 23:40
    回复
      以下涉及关键情节剧透,请务必读完本书后再食用。


      IP属地:黑龙江3楼2024-04-28 23:40
      收起回复
        而全书最为关键的转折便也藏在采访中,不过顺着勇者这一形象的建立,这一叙述性诡计并不算太难猜——采访中的[阿雷斯]与[他]所指代的对象不一致,大众所熟知的勇者并非是阿雷斯,而是他的表兄弟扎克。这点挺有意思的,因为就标题来看本书有点推理和悬疑的味道,但是作者本身讲述故事的手段又让读者的重心转移到了勇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上面,在这个过程中又一点点但是又非常明显的给出线索,以至于真相给出的时候,读者基本靠自己都能猜到,并且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了。可以说这样的手法是相当高明的,并且也几乎没有出现在勇者这一题材下的轻小说里,构建相当好。


        IP属地:黑龙江4楼2024-04-28 23:40
        回复
          第二层是扎克自身视角的回忆。扎克这名勇者,整体是建立在负罪感、自卑感与责任感这三个关键因素上的。他外貌平平无奇,也毫无天赋,正如同每一个普通人,是大家认知中距离勇者冒险谭的传奇故事最远的小人物,充其量担当一个背景板。这种普通人实现伟业的故事在无数王道作品里都出现过了,但是本书又和常见的作品又有一点不一样——敢于承认主人公的失败。传统王道作品里没有天赋的主人公靠着努力一点点变强,但过程中总有那么些机缘巧合会让他们拿到金手指从而真正完成逆袭,这种故事本身是很没意思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因为天赋不足被压的主人公最后又靠着金手指压了回去,这本质是一个屠龙勇士终成恶魔的故事,内核还是努力无意义论。而这本书中的扎克,他是努力,也确实有变得更强,但还是和身为天才的同伴们有着致命性的实力差距,所有人都不止一次强调过:只要付出那样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变成那样的,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不是爽文,作者不需要非得让主人公一定要打败所谓的天才,扎克正是没有获得金手指的普通人,尽管如何努力都达不到需要才能的高境界,能正视这种失败的作品真的不多,我印象中也就《我们的重置人生》。他亲眼目睹了自己心目中的勇者阿雷斯的死亡,并且给予了阿雷斯最后一击,怀抱着[是我杀死了勇者]这样的负罪感,扎克顶替阿雷斯的身份成为了勇者,但是他太弱了,远远不及阿雷斯,还有日后将成为他伙伴的三人,这种自卑感也缠绕在他的身上。但是他心中又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他意识到了[勇者]这一名号并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他不希望别人承担这样的重任,便一股脑的把所有责任往自己身上挑,没日没夜的刻苦努力。从王都启程时的肖像画里的阿雷斯也能很好的展示这一点,哪怕是最后打到了魔王,他也仍然不认为自己是勇者,还保持着自己杀死了勇者阿雷斯的认知,所以他走了,只留下了勇者在归途中被魔人所杀的传言。


          IP属地:黑龙江5楼2024-04-28 23:40
          回复
            第三层是队友视角的回忆。大部分的异世界类作品,尤其是涉及到勇者这一题材的,基本都是连载型的龙傲天类作品(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什么,在想我的事情?)。塑造配角自然是绕不开的,常见的处理是事件——解决心结——成长的模式,然后分别塞在不同卷里,这样一群有血有肉,具有完整弧光的角色就跃然纸上了。但是本书的篇幅相当有限,很难塞入完整的事件,作者采用的方法是视角与时间切换。扎克的在学院的经历会被讲述三遍,既有扎克视角,也有队友视角;既有过去回忆,也有当下评价。并且促使他们三个性格转化的经历差不多,即被扎克所感化。写的是高傲的贵族剑圣,隐藏真心的圣女,孤僻的天才法师,在学院相处的几年中被扎克的执着所打动,并在罗索洛夫大森林的魔人一战中,他们放下了心中的偏执与成见,以扎克为纽带,成为了一个团队。扎克的努力这一特质,被作者拆成了对应三个队友的方向,每个方向又按照不同角度写三遍。本质一样的东西写了九遍而不会让读者心生[重复]之感,同时还简要塑造起了勇者小队四人的形象,并在当中藏了一个叙述性诡计。作者的笔力是一部分,这种新奇的叙事手法又是另一部分。


            IP属地:黑龙江6楼2024-04-28 23:41
            回复
              阿蕾克希亚的引入,是给这个故事增添了一分传统的色彩。每一个勇者讨伐魔王/恶龙的故事中都离不开公主,而一个传统、王道、理想化的勇者冒险谭,一定是在王城和公主许下约定开始,并且以凯旋归来迎娶公主而结束,这样的happy ending是必不可少的。既然交代了勇者并没有死,只是开始了隐居生活,怎么让这样的故事回到王道的正轨上呢?公主这一形象便显得必要了起来,既然自己的白马王子没有凯旋而是躲了起来,那么就亲手找到然后迎接他。抛去叙事手法以及诡计设置这样的新[瓶],里面装的[酒],就是最朴素最直接的勇者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的故事。甜蜜,幸福,美好,真是可喜可贺呢,恭喜恭喜。


              IP属地:黑龙江7楼2024-04-28 23:41
              回复
                所以说,王妃和巫女一族的设定,对这个故事而言,就显得有点多余了。我随着翻译追了小半年,现在还记得王妃那一段剧情出来时候的第一感觉,就是奇怪。因为这段情节,就是在一个已经完结的故事结尾强行加了一堆设定的行为,本来没有这一段故事已经自圆其说了,位置还偏偏放在故事的最后,只有一股多余感。我们只能看到王妃自顾自的努力,死亡,绝望并在这一循环中逐渐心灰意冷。循环多次才迎来扎克这一解法的事实本身,对扎克的故事没有起到任何补充作用。并且花了相当的篇幅写王妃对阿蕾克希亚的嫉妒、恋爱与后悔,最后却在甜点中轻飘飘的就解决了,让故事的结局显得有点轻飘飘的怪异感觉。


                IP属地:黑龙江8楼2024-04-28 23:41
                回复
                  看完后记还是不得不感慨,靠着热爱真的可以无视年龄这一问题。在故事的第一卷完成度如此之高的情况下,第二卷能写些人们还是非常让人好奇的。第一卷没有详细展开的点也就三个:巫女一族逆转时间的设定,扎克讨伐魔王冒险途中的经历,以及阿雷斯这一角色的存活可能性。希望作者在第二卷能给出一份答案,至少把巫女这一设定填一下。


                  IP属地:黑龙江9楼2024-04-28 23:42
                  回复
                    被抽了一楼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28 23:48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28 23:50
                      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4-29 00:54
                        回复
                          长评辛苦了,本作的主角确实宛若作者自身的真实写照,平凡朴素但又不懈努力,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另外插画也为本作增色不少,彩插先声夺人,主要角色一人一句对勇者的看法一下子就把悬念拉满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29 02:40
                          收起回复
                            但我不认同楼主认为作者叙事手法优秀的部分,恰恰相反,这完全暴露出了作者的平庸。只是因为本作篇幅较短,用三个人的视角将同一件事叙述三遍才不会让读者心生厌烦,但凡再长个三分之一我认为就会有不少读者弃书,这不是因为读者没耐心,而是因为这三个视角给出的有效信息太少了,通篇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主角非常努力,没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29 02:48
                            收起回复
                              在这里我尝试给出两种叙事上的改进方法,楼主自行判断对比原作是不是进行了优化:
                              1.三个视角分别对应最终决战、与三个伙伴的初见和学园训练,按时间新→旧→中的顺序,展现男主的成长和三个伙伴对他的逐渐认同,第二视角自述的部分还可以加上三人初见时都很讨厌男主的描写,体现男主人格魅力的同时强化到底是谁杀了勇者的悬念。
                              2.三个视角分别对应对男主的神话、污名化和真实描写,采访时询问民间流传英雄传说的真实性,三人扭曲事实表示其实自己才是战斗胜利的关键,男主视角展示真相。三个人三种说法,悬念拉满,这才是《竹林中》的正确使用方法。之后再解释三人隐瞒真相其实是不满阿雷斯夺走了扎克的身份,不希望他的勇者之名流传下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4-29 03: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