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91,573贴子:16,484,045
  • 4回复贴,共1

简单哲学厨房5:形而上学到底在搞什么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持续关注哲学厨房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对于很多问题,我们会用“这是个形而上学问题”这句话给它做一个定性,并且说对这个问题的思辨不能成为知识。宿命论与决定论是如此,不可知论是如此,上帝举石头也是如此。
而在这几期的哲学厨房中,各位应该也逐渐发现了,在思考哲学问题时,很多“庸人自扰”式的烦恼,都来自于不小心把“形而上学问题”当做了“科学问题”,最终因为某一件事不可被证伪,就以为它是正确的,然后陷入自我怀疑。
那么,翻译翻译,什么叫“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到底在搞什么东西?哲学厨房将持续为您关注哲学吧内的各种疑难杂症。
老规矩,二楼往期目录+选题建议,三楼开讲


IP属地:安徽1楼2024-04-14 15:12回复
    二楼往期回顾&征集选题建议:
    第一期:序+再谈电车难题https://tieba.baidu.com/p/8969446832?pid=150069548234&cid=0#150069548234
    第二期:上帝能否造出自己举不动的石头https://tieba.baidu.com/p/8970823305?pid=150074944004&cid=0#150074944004
    第三期:如何脱离宿命论与决定论https://tieba.baidu.com/p/8975034649?pid=150092113779&cid=0#150092113779
    第四期:如何正确认识不可知论https://tieba.baidu.com/p/8978081289?pid=150105339290&cid=0#150105339290


    IP属地:安徽2楼2024-04-14 15:13
    回复
      啊,首先,来简单讲讲形而上学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形而上学最初是对亚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a》的翻译,亚里士多德的愿意是在将知识整理分门别类,到描述物质最基本运动的《物理学》后,还剩下一部分,起名为“物理学之后”,意指这些内容比物理学还基础,是人类“知识的知识”,物理学描述人类认识到的物质最基本的运作规律,是一切更复杂的学科的基础。那么“物理学之后”描述的就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是人类一切知识的基础。
      后来有人根据“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将“物理学之后”翻译为形而上学。
      ……太多了,讲不动,根本讲不动,各位还是百度一下进一步了解吧,我们直接前进四加速到康德。
      各位应该知道,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认为我们从一些显而易见的命题为基础,通过理性分析,可以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与此同时,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包括逻辑也源自于我们的“直观”,理性主义者认为的“因果”的必要性实际上无法被论证,这意味着理性分析本身也是源于经验,后面请参考《如何正确认识不可知论》。
      在这一背景下,康德在《三批》中提出: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理性“”通过“知性”的规范,将来自“感性”的经验杂多整理为知识,一切知识能够通过经验验证。但于此同时,理性天生具有“想获得整体的知识”的这种倾向,因此会不断地尝试跳出经验的范围,得到一个无法用经验验证的命题,由于超越了经验,这种命题正命题和反命题都存在各自合理的解释,因此这种命题不能成为“知识”存在,只能作为人类实践过程中的“准则”,被人们接受或信仰。
      这时,形而上学那个“物理学之后”的含义与理性的“超越验”达成了一致,我们知道,超越了人类对物质基本运作规律以外的考虑,本质上都是超越了我们的经验(因为如果我们认为物理学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最基本的规律,那么超越这个规律的,我们必然不能通过以基本规律为基础的认知去认识,也就必然超越了我们的经验)。
      也就是说,形而上学问题到了近代,变成了:理性超越经验的试探而产生的错觉。如灵魂不朽,上帝存在,世界起源等等,这类问题不能像一般的知识那样被我们的经验所验证。根据我们对经验之外事物的不同诠释,我们能够分别从同一个规则说明正反命题的合理性。
      就像我们往期提到的:
      上帝创造石头的问题,如果把它当做逻辑问题,我们犯了自我指代的错误。但如果我们真的要问上帝能不能造出来,那就变成了形而上学问题,因为我们对“全能”的理解超越了我们的认知。我们如果认为上帝要遵守逻辑,那么矛盾消灭了上帝,我们如果认为上帝超脱逻辑,那么矛盾只能意味着逻辑存在漏洞。
      决定论的问题,如果每一刻都由上一刻决定,那么存不存在那个一切被决定的时刻?世界的起源同样是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因此,我们可以从世界的起源找出世界“被决定”,或“没被决定”的“依据”。
      不可知论问题,认识究竟是主客分离的“探测”行为,还是主客统一的“相互作用”行为?如果把主体也认为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那么“认识”就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客观作用”,而非把“客观世界”投影到“表象世界”的“主观作用”。
      综上,我们能看出来,形而上学问题由于其超越了经验的这一特性,我们总能从经验之外请来一个救兵,来论述我们的命题是“合理的”。因此,各位在面对诸如“意义不存在”,“被决定”,“世界的本质是虚无”等问题时,一定要看清楚对方是不是把什么经验之外的事物当做了“理所当然”,一旦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被这些形而上学问题所蒙蔽,破除迷信,回归自我。


      IP属地:安徽3楼2024-04-14 16:03
      收起回复
        接下来我们将会对一些错把“形而上学问题”搞成“科学问题”,还有错用“科学方法”讨论“形而上学问题”的观点进行讨论。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14 16: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