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信仰下的动乱
福图拉在睡梦中安详地归去天上后,人们在安宁、祥和、平静的社会中又经过了数百年。在时间的车轮滚过时,必有一些事物被碾碎抛弃,也必有一些事物获得新生。
特波若索姆——一个曾经只在神话故事中出现的名字,渐渐的,又被一次次的提及。没有人知道是何地,没有人知道是何时,一些人的信仰发生了改变。
“这是异端。”殿堂中央,楠克的语气平静且威严,他是现任的教皇。在过去,教会还可以对那些信仰特波若索姆的行为视而不见。但是到了现在,当他们已经发动了叛变,控制了西北部的几座城市时,教会必须做点什么。楠克曾尽力地掩盖叛变的消息,同时派兵镇压。
“教会都是骗子!教皇就是傻瓜!”在首都的街道上,几面横幅拉了起来,这显然是一次有预谋的游行,是一次教会最不想见到的示威。
“现在立刻停止游行!”本就不大的队伍此时被几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围住,不久就被控制了起来。周边也被封锁,一切归于平静……
“你说那些故事是真是假啊?”游行结束了,可人们的讨论开始了。或是粗俗的谩骂,或是坚定的拥护。当然,这些话或多或少地传进了楠克的耳中,他没说什么,静静地,一如往常。
“为了索拉努姆!”又一支平定叛乱的军队出发了,教会给了他们很多光鲜亮丽的理由,这是荣誉,这是光辉,这是一个家庭的伤痕……
一路上,那些孩子们见到了很多很多。有安定的农村,儿童在巷子里玩乐;有残破的废墟,老鼠在巷子里觅食;还有血腥的战场,士兵在巷子里厮杀。一封封书信飞回故乡,一声声命令传入耳中。书信丢在了战场,生命交给了教会,苦痛留给了家庭。
拿着战报的双手颤抖着,不知是因为生命的消逝还是因为糟糕的未来。前线的战事越发紧张,一队又一队的士兵填了进去,不见好转。没人知道这场残酷的战争何时结束,在无数次的梦乡中,战士们凯旋归来。而现实中,回来的只有一盒盒的尸骨。
叛乱势力终究是耗不过教会的,他们最终失败了。教会里为这场“伟大胜利”欢庆了好几天,酒肉遮蔽了平民的苦痛,歌曲盖过了深夜的哭泣。
战后的重建像是为坟墓盖上土壤,那是叛乱的坟墓,是异端的坟墓,是战士们的坟墓。土壤可以防止其中的东西再次出现,也可以盖过墓碑上的文字,无论记录的是罪过还是功绩。
终于,楠克教皇下了命令:“删去该删的,留下该留的”教会的人们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后来,史书变成了“叛乱者的耻辱柱,统治者的功绩书”。他们掩盖了错误,封住了讨论,压下了反抗,结束了改变。
教会不能去管战死的孩子们,教会也不愿去管他们。比起荣誉,他们更代表了教会的愚蠢。殿堂里的“聪明人”很清楚这一点,在他们笔下,胜利属于教会,属于教皇,属于索拉努姆。但是在无数个家庭中,胜利不属于他们,留给他们的,只有死亡和孤独。
“妈妈,我在学校学了叛乱者的错误行径,也学了教会的正确决策。但是,爷爷和我讲过太爷爷出征的事情,我感觉他们好伟大,但是为什么书上没有写过呢?”母亲没有说话,她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此刻面对着孩子那纯真、好奇、神圣的脸庞,她竟感到了一丝迷茫。
“妈妈,教会里死去的人都有纪念碑,太爷爷他们的纪念碑在哪里啊?”母亲蹲下,轻抚着孩子,用一种温柔、悲伤的语气说到:“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