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吧 关注:179,152贴子:2,673,578

基于动画原作的灯希关系性浅析(长文预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标题所说,本文为基于动画的灯希二人之间关系的分析——或许会有人觉得这没什么好讲的,但实际上稍微想想就会意识到有很多有趣的点:立希对灯的感情到底起于什么,又包含了哪些成分;灯对于立希是怎么看的,又如何看待立希对自己明目张胆的偏爱?这些内容都会在本文中涉及。
观前提示:角色与角色关系相关的分析受主观影响较大,读者可以自行独立判断文中观点的正误,如有不同观点亦欢迎和平讨论。由于手游部分剧情有争议(也为了偷懒减少工作量),本文尽可能地只采用动画原作内容,兼顾访谈,尽量不使用手游剧情的内容。
原本打算将每个叙述的分析出处都标注好,但写的时候发现工作量太大,遂作罢。出于同样的理由,原本是打算写完了再发的,但现在决定先把写好的部分发出来看看。
2l先放个目录,灯希镇楼。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8 22:38回复
    1.灯希二人的角色核心与性格概述
    1.1灯的角色核心和性格概述——无法成为人类的非人之物。
    1.2立希的角色核心与性格概述——被劣等感折磨的西西弗斯。
    1.3灯希二人的相似性——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距离……吗?
    2.立希眼中的灯
    2.1舞台之上的灯——天哪,那在唱的简直就是我。
    2.2舞台之下的灯——企鹅、熊猫和猫。
    3.灯眼中的立希
    3.1作为乐队一员的立希——她真的为这个乐队想了很多。
    3.2日常生活中的立希——无法理解亦无法接受到的好意。
    4.灯希关系现状——被语言束缚,被音乐拯救的两个灵魂。
    5.灯希关系的未来展望。
    6.结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08 22:40
    收起回复
      2025-08-11 19:37: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灯希二人的角色核心和性格概述
        在讨论两个角色关系之前,我们要先对这两个角色本身有所了解。
        1.1灯的角色核心和性格概述——无法成为人类的非人之物。
        提到高松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那句“想要成为人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灯又为什么要这么说?
        灯是贯穿了mygo动画全篇的核心角色和灵魂人物,但我们可以从“最开始”入手。第三集灯的回忆部分,遇到祥子之前灯的自述,就是灯这个角色的“出厂设置”。
        “如果在感受悲伤前,能先收集泪水准备好的话,我心想不知道这样该有多好。”
        这句话乍一看是莫名其妙的,所以我们先往下看。
        “我从以前,就觉得自己有点偏离这世界。”
        接下来的回忆都围绕这句话展开。灯小时候无法理解老师让她出去玩的邀请,而选择自己玩石头(根据b站up子非鱼的解读,这里灯听到老师的“要不要和朋友们一起在外面玩”后,因为认为石头是自己的朋友,理解成了把石头拿出来放到外面,这个解读我是很赞同的);灯将自己喜欢的团子虫送给朋友,却收到对方家长的负面反馈;灯无法在毕业典礼上和其他人一样哭泣,灯为了合群而去看的电视剧,其他人感动到哭自己却觉得“有点可怕”……这些内容都在讲述了一个简单明了的事实:“灯和常人是不一样的”。
        这种不一样并不是简单的爱好不同,性格不同这种程度,而是从根本上的,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因此,灯无法与一般人的情绪共鸣,无法理解他人,亦不被他人理解。“明明和大家在一起,却觉得自己孤身一人”,灯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因此为了不伤害他人(团子虫的事情),她刻意地压抑着自己与他人强烈的交流欲望和分享欲望——也就是说,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闭孤僻角色,而是处于“无法与人交流”才尽力克制着不和别人交流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灯在谈及自己的收藏品时会如此兴奋。
        因此,最开始的那句“收集眼泪”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能有办法在其他人感到悲伤而哭泣时,自己也能一样哭出来就好了——即使要用“提前收集眼泪”这种有点取巧的办法也可以。延伸一下也就是说,灯渴望自己能与他人产生一样的感情,能够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
        所以,“想要成为人类”的含义也呼之欲出了:这里的“人类”显然不是指生理意义上的人类,指的是“一般人”或者说“大多数人”。灯无法理解自己以外的大多数人,也无法被自己以外的大多数人理解,她渴望融入人群,像普通人一样欢笑、哭泣。
        当然,这个愿望恐怕是不可能实现的。灯在事实上确实是偏离了常人的思维方式,因此,退而求其次地,灯选择了“即使不能成为其他人,至少也要和其他人互相理解”,歌声,乃至诗就是灯表达自己,以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方式。
        同时,灯对了解他人大概也是很有兴趣的(从手游活动下雨那一期的很受好评的灯素对谈部分可以看得出来——但毕竟是手游而非动画剧情,因此这个观点仅作参考)。这也是灯渴望交流与互相理解的体现。
        由于这个核心特质,灯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性格(题外话,mygo中的角色性格都是很契合自己的成长背景的,这一点编剧真的很厉害)。
        她自卑,总是将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因为她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一旦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和理解就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因此她才会将自己唱的不好和祥子退团这两件常人看来不会有什么关系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出于同样的理由,灯很少接受——或者说很少相信他人对自己的安慰和鼓励。灯知道自己很特殊,更知道周围人都很善良,在照顾自己的这份特殊。因此灯总会倾向于认为其他人在过度照顾自己,更加加重了她的自责。
        所以灯对他人的情绪会很敏感,仅从这一点她的敏锐程度可以和情商极高的爱音相当——只不过她不知道该对于别人的情绪变化做出什么反应才是适当的,因此往往手足无措。
        这也是为什么灯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思维很单线程,想一件事就不会思考另一件事。这是她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沉浸在当下的事情里,不对无法理解的外界做出反应。
        以上就是灯的较为全面的性格概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08 22:40
      回复
          1.2立希的角色核心与性格概述——被劣等感折磨的西西弗斯。
          提到立希的角色核心,我想不会有第二个答案:劣等感,我们在讨论立希时总会提到这个词。关于立希的这一部分,在第六集(通过灯的新歌词引出立希要作曲,并导致立希在要照顾爱音的水平和兼顾流浪猫的吉他的双重压力之下崩溃)里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立希的劣等感简单粗暴的归纳为“要强,自尊心高”。立希并非没有这些特质,但仅仅这两个词是远不够全面的。和分析灯一样,我们要从立希的成长环境入手。动画原作并没有直接给出立希的成长环境,但我们可以从侧面推测。立希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自然是她的姐姐,一个“公认的天才”。
          一个很重要的点是,立希的姐姐是比她大四岁的。因此,和差不多同龄的姐妹不同,立希实际上从没有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和自己的姐姐被比较过:立希上初中时姐姐已经高中了,立希上高中时姐姐早已经毕业了。这也意味着,立希从小就会被贴上“maki的妹妹”这个标签。
          最浅显的一层是,身为天才的妹妹会被赋予过高的期望。因此,立希会被迫给自己上极大的压力。这是她自己总是在压力自己和其他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而当从小周围的人都以这个标准来对待立希时,这种环境也会渐渐扭曲立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标准:要做的非常出色才行,任何事情都要做的足够好,因为自己是maki的妹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周围人的期望。但立希是普通人(在邦邦世界观里相对来说的普通人),并没有姐姐,或者祥子那样的才能,更何况——
          这里就要回到上面所说的那一点:立希的姐姐比她大四岁。她从来没和姐姐真正的同台竞技过,她连这个机会都没有。她进入学校时只会听到姐姐留下的那些传说。做到什么程度算和姐姐一样厉害呢?达到什么程度能算作是超过了姐姐呢?祥子对她来说也是类似的,那个白祥现在已经被大祥老师当作软弱的自己杀死了,已经不存在了。立希永远也没法战胜一个回忆中的人。
          我想你可能已经理解了我在说什么:立希追逐的不是她姐姐,或者祥子这样客观存在的某个人。她追逐的是一个幻影,是她内心的被扭曲了的自我评价标准。这也是为什么第六集立希会“事到如今才”将祥子作为自己劣等感的投射对象。立希并非对比自己优秀的人都会有劣等感,她只有在做某件事时,对比自己优秀的同领域的人有劣等感。
          但人外有人,这种比较是无止境的。立希如同西西弗斯一般永恒地推动着名为劣等感的巨石,这块石头逼迫着她不断提升自己,这客观上不算坏事;但若是仅靠她自己,她无论努力到何种程度,达到何种成就,对于解开劣等感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是个死局。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不同于soyo,爱音等人的成长,第六集后立希的劣等感并没有真正得到消解。立希只是一如既往地被打倒了,又(在得到了海玲的安慰,给足了自己时间平复心态,以及某位粉毛的胡闹但恰到好处的和解之后)再次站起来而已。即使内心有所融化,但并没有完全消解。对她来说这不是第一次,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立希的其他性格同样是在这个核心特质上建立起来的:
          压力自己和别人,改曲子demo熬夜改十几版,在团队中肩负起大部分的事务,这些都是由劣等感推动而养成的做事习惯。
          立希在学校(除了海铃以外)没什么朋友,在生活中不善交际,打工也不跑前台。因为立希的成长环境让她没法和别的小孩普通的玩闹,她和世界之间隔着一道名为姐姐的障壁。
          不同于刻板印象的一点是,立希心思实际上很细腻,也会关注团队成员的状态。“在没有余裕的时候压力众人,而在有余裕的时候则可以好好地顾及周围”(访谈原文)。c团时期会关注到睦的举动并吐槽,会注意到灯不会用卡拉OK的搜索屏然后去教她(这时候的立希还没有灯堕),go团时期也一直关注着爱音的练习进度。
        但立希只擅长用行动去照顾他人却并不擅长用言语表达和沟通,第六集中立希进排练室时一边和其他人说话(这时还压低了音量)一边在注意爱音的练习,发现其中的错误,这本来是个好事。但立希直接厉声斥责爱音导致情况急转直下。
          显而易见的是,立希是自卑的。并且她会很难直率地接受别人的好意,甚至他人的鼓励与安慰会起反作用(第六集因为素世和灯提出要帮忙而最终崩溃)。她倾向于将事情都担负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并往往将失败的结果都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我就是没法做到像祥子那样”)。
          以上是对立希的角色核心和性格的较为全面的概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8 22:41
        收起回复
            1.3灯希二人的相似性——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距离……吗?
            实际上上述内容已经将这部分包含在内了。这里仅需要做一些总结和补充:
            两个人都是自卑和自我归因的性格。灯是因为无法理解常人,对此感到恐惧;立希是因为见过天才而总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同时立希也并不擅长用言语与他人沟通或求救。
            基于上述的原因,两个人做事都很拼命,因为总是自我归因,于是总会尽全力去做到最好。
            两个人都对外界很敏感,能捕捉到他人的情绪细节,但往往无法做出“恰当”的回应。
            两个人都不擅长言语沟通。
            两个人都容易误解其他人的好意,或者说会认为其他人是在刻意安慰/照顾自己。灯是因为自己知道自己“与他人不同”而容易受人关照;立希则是“不论得到了谁的夸奖,都会认为这是托姐姐的福,最后变得没有办法直率地接受他人的好意了”(出自访谈)。
            以上就是灯和立希这两个角色的相似之处汇总。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进入到2.1的部分。
            ——不过在此之前,先聊个题外话吧。
            很容易看出来的一点是,这些特性严重影响了两个人的沟通。仅仅第四集,立希的“灯没有来练习让我更难受”被灯误解为是自己的错,以及后面的灯希天桥对谈,灯误以为立希看手机是结束了话题这就至少两处了。其他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举。
            “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距离”这句话在谈及灯希关系时经常被提到。不过在我看来——我就直接了当地说了:这句话不适用于立希对灯的感情。
            原因很简单:立希对灯产生感情的顺序是恰恰相反的:并不是先有憧憬而尝试去理解,而是先理解了才产生了憧憬。从前提上就不成立。
            有人就要讲了你这是胡说八道,立希理解了灯为什么还会猜不到灯的想法(比如其实想要组乐队),又为什么和灯宝一讲话就磕磕巴巴?就因为她暗恋灯是吧?
            还真是(划掉)。
            咳咳,正经来说,后一个问题很好回答:答案就在上面那些共同点里。两个人都是无法与别人好好交流的类型,加在一起自然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难以沟通,这一点在后面会有详细讲述。
            至于前一个问题,这里就要提及一点了:立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考虑到这是原作向讨论,这里我们仅指女孩子之间纯洁美好的友情)上灯的?
            c团的那次live后。我想看过一遍动画的应该都能答出来。
            好像没什么好讲的,但仔细想想不觉得奇怪吗?同样是因为灯的歌词而感动的白祥,在看到春日影的歌词时就感动流泪:能够用吉他为灯的心声伴奏的猫猫,则是在见到灯的重力发言之后就说出“有趣的女人”。立希在看歌词时只是普通的称赞,并没有表现出“这写的简直就是我”(素世在后期的灯素天桥对谈说过,她一直“不喜欢”灯的歌词,认为那直白的歌词说的就是自己),甚至在训练室灯的歌声也没有让她灯堕。直到c团的live前,立希对灯都还是对别人一样平等的压力。只有在live上,灯的演唱才让她从此喜欢上了灯。目前来说这是所有角色里独一份的。
            不是歌词本身,甚至也不仅仅只是唱这个行为本身,只有是在live上,面对所有观众唱出来才足够。
            为什么?
            这就是接下来2.1小节的内容——立希眼中的,舞台上的高松灯。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08 22:42
          回复
            今天先写到这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08 22:53
            回复
              支持下群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4-08 22:53
              回复
                什么学术论文,封你为灯希领域大神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08 22:59
                回复
                  2025-08-11 19:31: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确实主唱太拼命了,汗Rikki一样呀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08 23:15
                  回复
                    等不及了,先未来展望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4-08 23:21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08 23:24
                      回复
                        爱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08 23:46
                        回复
                          楼主太拼命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4-09 00:17
                          回复
                              2.立希眼中的灯
                              从这一节我们开始分析两人之间的关系。为了尽可能拆解的细致而清楚,我们先分别从两个人各自的视角来看看。
                              2.1舞台之上的灯——天哪,那在唱的简直就是我。
                              前文已经提到,灯的live是让立希灯堕的直接原因。实际上,第五集中立希自己的台词对此就有很直接的描述:
                              “我当初听见灯歌唱时,觉得那首歌唱的简直就是我”
                              虽然刚巧撞了梗台词而显得有点难绷,但这句话是立希实实在在的真心话。同时也是立希在剧中少有的,直接明白的情感表达。接着往下看。
                              “灯将我那些难以言表的思绪,全部都化为了歌声”
                              我们前文也已经提到,立希不擅长交际,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立希这里才会这么说。更重要的是,这既是立希的感想也是灯的感想——这里是全篇第一次点出灯“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内心”这个主题,在随后的第七集live中编剧用灯自己的台词再次点出“因为我的歌声就是内心的呐喊”。
                              尽管立希此时自己还不知道,但她的这句话实际上正中灯的歌声的核心。这部分内容我们会在第4节进一步解读。
                              “让我觉得,这样的自己也能活下去”
                              相比前两句台词,这句话经常会被人忽略,但实际上这才是这整段话的落脚点:灯的歌声让我得以继续存在。
                              “但是经过与灯一起的演奏后,她开始感觉到‘自己可以保持着自我活下去’,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说内心非常依赖灯了”(出自访谈)。
                              访谈这段话同样强调了“和灯一起的演奏”,是演奏而并非仅仅只是歌词。我们可以想一下,一个怀抱劣等感,会在内心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的人在看到什么东西时会觉得“这样的自己也能活下去”?
                              答案很简单,是“理想中的自己”。
                              更准确的说,舞台上的灯,拼尽全力地向世界展现赤裸的自己的模样,那正是同样与世界有着隔膜,为了保护自我而用尖刺将自己武装起来的立希,内心深处所期望的自己能成为的模样。
                              我们前文已经论述过立希与灯的相似性。因此,当立希看到日常生活中甚至比自己还要笨拙,面对世界比自己还要无所适从的灯,在舞台上能勇敢地唱出自己的心声,才会发自内心的被她吸引,才会觉得“自己也能活下去”。因为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另一个勇敢的自己。与其说“天哪,那唱的简直就是我”,更接近立希真正想法的可能是“天哪,那在唱歌的人简直就是我”。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向往和立希对姐姐/祥子这种给自己带来劣等感的幻影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和灯相处时,立希并不会感觉到平时束缚着自己的自卑,也因而能与灯继续来往”(出自访谈)。
                              讲到这里,1.3中我所说的“先理解了才产生憧憬”就不难理解了:立希对灯的感情正是起于两人的相似性引发的共鸣,立希在灯身上看到了自己,因此才会对灯如此偏爱。
                              进入下一节之前,这里讲个题外话:说道“憧憬是对理解最遥远的距离”,这句话经常是被用来作为对于立希的一种指责“你不懂灯”。这种评价我认为是完全的无妄之灾——
                              mygo里有谁能说自己能懂得灯的?
                              爱音是“我不懂你但我会一直陪伴你”,她靠的是她的高情商一点点小心地拉近了和灯的距离,尽力去猜测灯的想法;猫对灯感兴趣是因为灯是“不介意周遭影响而勇往直前的人”(即“有趣的女人”,出自访谈);素世对灯的写写画画和收集东西一直是别处问题就行的态度,截止到十三集为止她对灯也只有“直白的歌词写的完全就是我”这种意思的评价。
                              “无法与人沟通”本就是灯之所以成为灯的原因,应该说其他人做不到这一点才是正常的,我不太理解这种指责的意义何在。
                              更何况,立希的情况要更为特殊。有时她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理解错了灯的意思,但实际上她的想法和灯是一样的(第五集,素希对谈中立希提到自己又能重新组乐队很开心,以为灯也是这么想——但结合前后文,灯确实对于能重组乐队这件事很开心)。此外,更多的时候,两人之间的交流不同频都是由于两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导致的(三次灯希天桥对谈皆是如此)。“无法用语言传达”和“无法彼此理解”是两件事。这里的内容同样会在第4节中进一步分析。
                              接下来我们进入立希眼中灯的另一面:舞台下的,日常中的灯。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4-09 11:18
                            收起回复
                              2025-08-11 19:25: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先把你水印去了发个原图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4-09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