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添加剂吧 关注:57贴子:911
  • 2回复贴,共1

EC(碳酸乙烯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EC:环状碳酸酯熔点:36.4℃,沸点:248℃,介电常数89.78(25℃),粘度1.90cp(25℃),在锂离子电池中,EC的表现总体比PC还要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8 11:01回复
    优点(与环状碳酸酯PC相比):
    (1)相对介电常数(EC 89)大于PC(PC 65)更优于链状的碳酸酯;
    (2)其做成电池的循环性能也比PC好(PC与石墨共嵌比较严重),究其原因,EC在负极上的成膜电位比较高,当充电时负极的电位不断下降,还原电位较高的EC优先析出,参与了SEI膜的形成,这种膜比较有利于稳定负极并且阻抗适中,电池性能表现上比较好;
    (3):EC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溶解之后,其粘度比PC也要小一点,较PC倍率性能优(当然较线状碳酸酯他还是差了很多)。当然他也有很大的缺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08 11:02
    回复
      2025-08-30 22:28: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缺点:
      (1):那就是低温性能较差,对低温性能要求高的电解液要慎用,从他的熔点36.4℃就可以看出,一般配置电解液前必须要把他加热后才能使用。而他的好兄弟PC由于-48.8℃的熔点就有着很好的低温性能。
      (2):相较于线状的溶剂他的粘度大,分子结构大,倍率性能较差。
      (3):产气大(高镍体系尤其慎重量的添加)镍含量提高主要是影响存储产气、循环、安全这块,主要原因是四价镍催化活性高,氧化EC分解产生CO2,存储产气这里,高镍电解液的解决方向大部分做一些一些无EC的研究工作,然后在CEI成膜这里进行一些优化工作。当然EC没有后的弊端就是锂盐的溶解,可以加入适当的PC的解决。从下图就可以看出来EC的产气机制,他的产气途径还是比较多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08 1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