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算了一下,对于700轮径的公路车,如果踏频90,那么当齿比1.68的时候,速度是20km/h,也就是说,要维持25km/h的速度齿比就是2.1,30km/h的速度齿比就是2.52,35就是2.94,40就是3.36。
假如双盘车的大盘是50齿,那么对应的飞轮分别大约是30,24,20(理论齿数),17还有15齿左右。
如果是小盘34齿,那么对应的飞轮分别大约是20,16(理论齿数),13,11,没有那么小的盘。
然后对于12速飞轮来说,19t是6档17t是7档(34t算1档吧?或者我弄反了),所以当巡航速度约30~35的时候,50→17/19,是大盘带中飞 应该是比较有利于链条寿命吧?如果是34→11/13,就是小盘带很小飞,是不是磨损比较大?
那么巡航25左右反而是34→15/17齿更合适吧。
那么从起步到25km/h再到35km/h的渐进过程,是先小盘带飞轮再切换成大盘带中飞呢?还是一直放在大盘上,只调飞轮齿数?
假如双盘车的大盘是50齿,那么对应的飞轮分别大约是30,24,20(理论齿数),17还有15齿左右。
如果是小盘34齿,那么对应的飞轮分别大约是20,16(理论齿数),13,11,没有那么小的盘。
然后对于12速飞轮来说,19t是6档17t是7档(34t算1档吧?或者我弄反了),所以当巡航速度约30~35的时候,50→17/19,是大盘带中飞 应该是比较有利于链条寿命吧?如果是34→11/13,就是小盘带很小飞,是不是磨损比较大?
那么巡航25左右反而是34→15/17齿更合适吧。
那么从起步到25km/h再到35km/h的渐进过程,是先小盘带飞轮再切换成大盘带中飞呢?还是一直放在大盘上,只调飞轮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