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方言,由于地处偏远深山,受外界影响较少,至今仍保存大量古代汉语特征,对研究古汉语、考古、以及了解我国历史都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这件无价之宝原先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1996年秋天,秋谷裕幸教授在庆元考察时发现,这个地方的方言不仅有着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而且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唐代以前,甚至商、周时代的古语古音。比如水火的火,庆元话叫做“?”(音近毁);“大小”的“大”字,庆元话念“堕”(阳去);“田螺”的“螺”字,庆元话念“累”;“明天”的“明”字,庆元话念“芒”;“森林”的“林”字,庆元话念“婪”等等。这些仅能在《诗经》、《史记》、《集韵》等古书上找到的古字和古音,在别的方言地区早已消失了,在这里却随处可见。人世几经沧桑,这些语言精华居然能够在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如此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庆元话中确实有不少值得研究的东西,不折不扣的古音、古字、古词在庆元话中多达两千个,另外还有不少只有在古书上才能见得到的古人口语。它们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消亡了,而在庆元话中却全都“活着”。一些古代才有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庆元人的口语中至今仍然保存得相当完整。庆元话中有个惊叹词“夥颐”,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
1996年秋天,秋谷裕幸教授在庆元考察时发现,这个地方的方言不仅有着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而且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唐代以前,甚至商、周时代的古语古音。比如水火的火,庆元话叫做“?”(音近毁);“大小”的“大”字,庆元话念“堕”(阳去);“田螺”的“螺”字,庆元话念“累”;“明天”的“明”字,庆元话念“芒”;“森林”的“林”字,庆元话念“婪”等等。这些仅能在《诗经》、《史记》、《集韵》等古书上找到的古字和古音,在别的方言地区早已消失了,在这里却随处可见。人世几经沧桑,这些语言精华居然能够在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如此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庆元话中确实有不少值得研究的东西,不折不扣的古音、古字、古词在庆元话中多达两千个,另外还有不少只有在古书上才能见得到的古人口语。它们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消亡了,而在庆元话中却全都“活着”。一些古代才有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庆元人的口语中至今仍然保存得相当完整。庆元话中有个惊叹词“夥颐”,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