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吧 关注:959贴子:133,762
  • 7回复贴,共1

治疗小脑萎缩享受快乐人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24-04-02 12:10回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其共同特征是中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共济失调。临床表现除小脑性共济失调外,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慢眼运动、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和痴呆等。
    益脑平衡疗法针对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是众多医生通过多年的治疗经验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出来的一套成熟的治疗方案。
    1.初期
    走路时步履不稳,肢体摇晃。动作反应迟缓及准确性变差。
    2.中期
    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眼球转动不平顺,影像容易产生“重叠”。肌肉不协调感加重,无法写字。有时感到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
    3.晚期
    说话极不清楚,甚至无法语言。肢体乏力,不能站立,需靠轮椅代步。理解能力逐步下降,最后失去意识,昏睡不醒。


    IP属地:北京2楼2024-04-02 12:14
    回复
      (一)小脑性共济失调咨询电话
        小脑位于颅后窝,在桥脑和延髓背侧,其间为第四脑室,借三对脚与中脑、桥脑、延髓相连。小脑上脚称结合臂,主要由小脑中央核发出的离小脑的远心纤维组成。中脑部分为桥脑臂,它由发自脑桥核的纤维组成,小脑脚主要为绳状体,它由来自脊髓、延髓进人小脑的纤维组成。根据小脑的发生、生理功能和纤维联系,把小脑分为三叶:
        1、绒球小结叶 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称原始小脑或古小脑,它接受前庭神经与前庭核来的纤维,它是平衡、调节的整合中枢,损害时引起躯干及下肢的共济失调。
        2、前叶 在小脑前面,首裂以前的部分,在种系发生学上属于旧小脑,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纤维,此束传导深部感觉,其功能为调节肌张力,并维持身体姿势。
        3、后叶 首裂以后的部分,后叶的大部分都是新发生的结构,称为新小脑,它接受皮质脑桥小脑传导,主要参与对由大脑皮质发出的精巧的随意运动的调节。
        另外小脑除接受本体感觉冲动外,还接受外部感觉、听觉、视觉、内脏


      IP属地:北京5楼2024-04-02 12:23
      回复

          常见于大脑额叶、顶叶、颜叶、枕叶、肮脏体部等部位的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变性性疾病等。
          (四)前庭性共济失调
          常见于急性迷路炎、内耳出血、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的急性病变等。


        IP属地:北京7楼2024-04-02 12:26
        回复
          共济失调(ataxia)是指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平稳。即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第一,是姿势和步态的改变,可以出现站立,步态蹒跚等。
          第二,是随意运动协调障碍,上肢比较重,动作越接近目标时震颤越明显。
          第三,是言语障碍,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
          第四,是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
          第五,可以出现肌张力的降低,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的小脑病变。


          IP属地:北京8楼2024-04-02 12:27
          回复
            第六,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走直线。
            第七,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者是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的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
            小脑萎缩又称脊髓小脑萎缩共济失调症,是一种家族显性遗传神经系统疾病,只要亲代其中一人为此疾病患者,其子女将有很大的几率遗传此症并发病。其临床表现走路摇摇晃晃如企鹅,走路时步履不稳,肢体摇晃。动作反应迟缓及准确性变差,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眼球转动不平顺,影像容易产生“重叠”。肌肉不协调感加重,无法写字。有时感到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发展严重甚至说话极不清楚,甚至无法语言。肢体乏力,不能站立,需靠轮椅代步。理解能力逐步下降,最后失去意识,昏睡不醒。所以温馨提示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
            引起小脑萎缩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常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种是遗传性疾病,比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是会出现小脑萎缩的,通常也会伴有肢体的共济失调,缺乏特异性的治疗办法。
            第二种原因要注意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比如多系统萎缩的患者,也会出现小脑明显的萎缩,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可以伴有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
            第三种原因要注意有没有脑血管病,如果小脑出现梗死,也会导致小脑萎缩的。除此之外,酒精中毒也会引起小脑萎缩。


            IP属地:北京9楼2024-04-02 12:28
            回复
              小脑萎缩要是长久不治是会变的越来越严重的,甚至出现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调,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需靠轮椅代步,或卧床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小脑萎缩是一种以损害脊髓及小脑为主、慢性、进行性脑部疾病,多为家族遗传所致。其临床的表现与脑萎缩发生的部位及程度有关。由于病灶范围和发展过程不尽相同,引起小脑萎缩的病因非常复杂,
              小脑萎缩患者日常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生活起居方面
              1.、生活须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
              2、不要固定在相同的姿势太久,应该常变换姿势及活动方式。
              3、整个白天活动太累的话,中午尽量卧床休息一会儿。但如果晚上睡眠不太好,则切忌午睡太长。
              4、每天安排一些例行的事情做,让自己必须用心力去完成任务,有点困难更好,如娱乐、工作等,可以提高士气,制造生活乐趣或成就感。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4-02 12:28
              回复
                3.小脑性 小脑为运动的调节中枢。这些结构的功能又都是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控制下才能完成的。
                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书写时颤抖,字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
                但是共济失调不一定会引起小脑萎缩,小脑萎缩是一种神经影像学的表现,老年人多见到,分为百分之五十遗传,百分之五十非遗传。由于小脑主要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因此小脑萎缩患者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不清等症状。
                共济失调的病因有小脑性共济失调、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偏多,同时也被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正确分辨病情,可以及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如何治疗?用什么办法?
                共济失调中医临床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蒙脑窍型、瘀阻脑络型四型。然后依据临床分型,再选择药物和治法,确立治疗方案。 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中医从整体上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参合,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针对个人的体质及病情严重程度来辨证施治。


                IP属地:北京11楼2024-04-02 12: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