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分项数据简表如下:

全年日均为577.44w,较2022年上涨35.06%,较2019年上涨50.76%。其中工作日日均628.18w,较2022年上涨28.86%。休息日日均468.53w,较2022年上涨56.78%。
全年趋势:

1-2月为春运,仍为典型的“V”型反转,快速登上600w大关,春运后有微小回落,工作日维持在600w稍上方。
3-4月为春季,整体表现仍较稳定,糖酒会前后有较大上涨,但遗憾未能在周五挑下当时的历史新高。五一节前一天在天公不作美的环境下仍以771.77w创下历史新高,颇为难得。随后的假期前两天也连续突破600w,基本达到了工作日水平。
5-6月进入初夏,客流按例进入淡季,工作日一度失守600w关口,高考前后开始回暖,端午节后加速上涨。
7-8月为暑期旺季,今年还另外有大运会加持,因此在7月始终维持高水平发挥,并在7月26日普通工作日首破700w大关!运动会结束后客流开始小幅回撤。
9月为过渡月份,客流表现相对比较平淡,但双节前的9月28日仍大涨至777.61w创下保持至今的历史新高。
10-12月为秋冬季,总体客流平稳,国庆假期连续维持在500w上方,优于普通周末,体现了成都外来游客较多,总体客流有较强支撑的特点。随后秋旺季一度连续两个周日破500w,将连续500w+的记录提升到了20天,但在天气转冷后宣告失守。工作日在600w上方小幅波动,全年总体发挥稳定。跨年夜没有延长运营措施,因此客流未能击败五一,稍有遗憾。
02
客流强度
里程平均客流强度方面,日均1.1047居第7,前6都是目前比较难击败的高强度选手。虽新一年为19号线首个完整运营年,也有多条新线将在年内开通,但日均客流强度仍有望维持在该数值附近(日均客流大致630w即可)。站均客流强度方面,日均1.7248居第6,与西安、长沙同在1.7上方接近,新一年排名尚存悬念。两项强度指标均名列前茅,说明成都地铁的效益在全国也是相对领先的。不过和站均客流强度四强的四大一线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03
换乘系数
成都地铁每月换乘系数数据如下:

全年换乘系数均值为1.7659,与2022年基本持平,7-8月因限行而有较大提升,和杭州情况类似。此外9-12月,因19号线的拆分和开通,换乘系数出现了两次突变,如图所示:

周期规律方面,以周一周五为最高,周日高于周六但低于普通工作日,节假日前夕及尾声有较大冲高,对应火车站产生的出游、返程客流。9月底17-19号线拆分后,工作日换乘系数从1.77一线稍上涨至1.78以上。而19号线全线开通后,换乘系数出现跳水,明显低于9月之前水准,而对应3号线客流有所提升,说明应有不少19号线沿线的乘客前往3号线,他们无需继续绕路,自然换乘系数有所回落。
04
轨交占比
2023年成都的轨交占比达63.36%,和2022相比上涨近4%(注:来源变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但经核对后,该口径与原来所采用的交通运输部中心城市客运量保持一致,可继续对比),摆脱了疫情影响,但已经被深圳、杭州等甩开明显距离。其中全年最高出现在7月,达到66%以上,一方面是暑运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大运会限行措施的推动,其余月份多在63%附近波动。

05
分线客流
考虑到微博@Zhou_Real朱玉在前,这里就不展开写了。有需要的读者可以前往他的微博观看相关分析。链接如下:
https://weibo.com/2307179633/4990358049522282

全年日均为577.44w,较2022年上涨35.06%,较2019年上涨50.76%。其中工作日日均628.18w,较2022年上涨28.86%。休息日日均468.53w,较2022年上涨56.78%。
全年趋势:

1-2月为春运,仍为典型的“V”型反转,快速登上600w大关,春运后有微小回落,工作日维持在600w稍上方。
3-4月为春季,整体表现仍较稳定,糖酒会前后有较大上涨,但遗憾未能在周五挑下当时的历史新高。五一节前一天在天公不作美的环境下仍以771.77w创下历史新高,颇为难得。随后的假期前两天也连续突破600w,基本达到了工作日水平。
5-6月进入初夏,客流按例进入淡季,工作日一度失守600w关口,高考前后开始回暖,端午节后加速上涨。
7-8月为暑期旺季,今年还另外有大运会加持,因此在7月始终维持高水平发挥,并在7月26日普通工作日首破700w大关!运动会结束后客流开始小幅回撤。
9月为过渡月份,客流表现相对比较平淡,但双节前的9月28日仍大涨至777.61w创下保持至今的历史新高。
10-12月为秋冬季,总体客流平稳,国庆假期连续维持在500w上方,优于普通周末,体现了成都外来游客较多,总体客流有较强支撑的特点。随后秋旺季一度连续两个周日破500w,将连续500w+的记录提升到了20天,但在天气转冷后宣告失守。工作日在600w上方小幅波动,全年总体发挥稳定。跨年夜没有延长运营措施,因此客流未能击败五一,稍有遗憾。
02
客流强度
里程平均客流强度方面,日均1.1047居第7,前6都是目前比较难击败的高强度选手。虽新一年为19号线首个完整运营年,也有多条新线将在年内开通,但日均客流强度仍有望维持在该数值附近(日均客流大致630w即可)。站均客流强度方面,日均1.7248居第6,与西安、长沙同在1.7上方接近,新一年排名尚存悬念。两项强度指标均名列前茅,说明成都地铁的效益在全国也是相对领先的。不过和站均客流强度四强的四大一线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03
换乘系数
成都地铁每月换乘系数数据如下:

全年换乘系数均值为1.7659,与2022年基本持平,7-8月因限行而有较大提升,和杭州情况类似。此外9-12月,因19号线的拆分和开通,换乘系数出现了两次突变,如图所示:

周期规律方面,以周一周五为最高,周日高于周六但低于普通工作日,节假日前夕及尾声有较大冲高,对应火车站产生的出游、返程客流。9月底17-19号线拆分后,工作日换乘系数从1.77一线稍上涨至1.78以上。而19号线全线开通后,换乘系数出现跳水,明显低于9月之前水准,而对应3号线客流有所提升,说明应有不少19号线沿线的乘客前往3号线,他们无需继续绕路,自然换乘系数有所回落。
04
轨交占比
2023年成都的轨交占比达63.36%,和2022相比上涨近4%(注:来源变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但经核对后,该口径与原来所采用的交通运输部中心城市客运量保持一致,可继续对比),摆脱了疫情影响,但已经被深圳、杭州等甩开明显距离。其中全年最高出现在7月,达到66%以上,一方面是暑运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大运会限行措施的推动,其余月份多在63%附近波动。

05
分线客流
考虑到微博@Zhou_Real朱玉在前,这里就不展开写了。有需要的读者可以前往他的微博观看相关分析。链接如下:
https://weibo.com/2307179633/499035804952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