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蚕礼也是“皇后-命妇”体系建立和稳固的重要契机。“古制,天子亲耕南郊,以供粢盛;后亲蚕北郊,以供祭服。”亲耕与亲蚕礼皆源自周代,象征帝后重视农桑,抚育黎元,是重要的国家祀典,而后者也是皇后母仪天下的重要象征。清代祀典中,亲耕与亲蚕之礼都属“中祀”,地位逊于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大祭”。但实际上,亲蚕礼对于皇后远不止于象征意义。日本学者保科季子指出,汉代皇后通过亲蚕礼率领大臣之妻(命妇),从而建立起“皇后-大臣妻(命妇)”序列的女性秩序,将皇后的权威延伸至宫廷之外。(清代于乾隆七年始定亲蚕礼仪注,九年举行了第一次皇后祭先蚕仪式。根据图文史料的记载,亲蚕礼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首先皇后带领妃嫔、命妇等祭祀先蚕;其次待蚕虫孵化后再举行躬桑礼,即采摘桑叶饲喂蚕虫;最后待蚕虫结茧后举行献茧缫丝礼,将蚕茧进献给皇帝和太后,并缫丝染色“以供郊庙黼黻之用”。整个仪式中,皇后的劳作虽然与皇帝“亲耕”一样,只是象征性和仪式性的,但她从头到尾参与蚕桑的过程,一方面宣扬了妇德和母仪天下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需要遵循蚕虫的生长规律,亲蚕礼的完成前后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所有国家祀典中历时最长者。其间皇后多次率领妃嫔命妇出入宫廷,举行典礼,为确立和稳固以其为首的女性权力体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