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挺好奇高卢历史的,前段时间doc秘录也披露了很多高卢故事和遗民现状。所以第二篇设定集发现就讲一下高卢吧。
首先是本书作者埃里克森的看法,他更倾向于谈高卢灭亡的后续影响,毕竟高卢到底是灭亡了,大谈特谈高卢以前多辉煌意义不大,还是死亡的教训更重要一点。
一、修建世界上第一个移动城市(林贡斯)。
皇帝坚信高卢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完成。也确实成功了,但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贵族的派系斗争异常复杂。主导该项目的工程师奥瑟马恩伯爵感到很棘手。而翻新后的林贡斯城内拥有“巨大的落地窗、浮夸的铜制装饰和华丽宏伟的大理石建筑群”,被冠以“帝政主义”风格,即使在高卢灭亡后仍对周边国家和现代生活方式造成持续影响。
二、现代化生活。
总结就是很现代,并解放了民众开展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既有人讴歌美好,也有人因穷人难以享受如此生活而大加批判现实,并深刻影响后续各国的艺术创作。
三、高卢复国主义。
主义者认为“高卢子民是一种超越地区、时间、种族和血统限制的身份”。并深刻激发了泰拉各国民众的民族认同与国族建构过程。复国主义者“充满激情、活力四射”,对国家灭亡有刻骨仇恨与不甘。
四、四国战争(1029.8~1031.10)。
1、背景:①高卢与维多利亚因为哥伦比亚的独立而关系愈发紧张
②乌萨斯寻求扩张,而高卢牢牢卡住乌萨斯进入核心圈的入口
③莱塔尼亚的巫王从贤君变成暴君,民众恐慌,选帝侯有离异之心
④直接原因:高卢希望成为莱塔尼亚的宗主国,巫王怒斩来使
2、高卢的战略判断:①认为莱塔尼亚内部离心离德
②认为维多利亚忌惮于哥伦比亚独立,不会轻易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不会干扰到高卢打莱塔尼亚
③乌萨斯准备打卡西米尔,卡西米尔虽然不如乌萨斯,但骨头难啃,乌萨斯没功夫烦高卢
④高卢在衰落,引以为傲的制度现在落后了并变成负担,高卢需要一个盟友(莱塔尼亚),或者吞并它,从而获得领土和人口(文明六视角:皇帝认为早点下手,科文落后周边了,就征服一些土地发展)
3、战争经过:①初期:高卢皇帝赢赢赢,早有准备地派了帝国最优秀的术师,并从萨卡兹王庭雇佣了王庭术师针对莱塔尼亚。莱塔尼亚迅速掉了四个选帝侯大区。
②巫王反击:利用数座法术高塔,巫王展现“泰拉第一术师”的夸张实力,配合仍然忠心的利奥波德大公,卡住了高卢的进攻。
③维多利亚皇帝弗雷德里克三世,以及乌萨斯皇帝伊凡战机判断准确,立刻开始打高卢重镇,高卢转入守势
④高卢皇帝立刻反打,不间断运动作战打击联军,该措施有效,但消耗国力巨大,拖不住了。
⑤最后一战——下高卢地区的中央河谷——四皇会战:得名原因在于高卢皇帝、莱塔尼亚巫王、维多利亚狮王和乌萨斯皇帝全部在场。方便理解的话,高卢打法很有水平,但人数劣势,被堆兵灭了。高卢增援部队被维多利亚的“帝国丧钟”铁公爵拦腰截断,这是关键一击。
科西嘉一世的旗舰被击毁,老近卫军死完了没有投降,皇帝遗骸没找到。帝国首都林贡斯拒绝投降,被彻底夷平,消失在地图上。
五、后续
①下高卢地区富饶谷地归维多利亚,维多利亚彻底赢麻,成为大陆霸主,但各大公爵之间分赃不均,间接导致后来维多利亚皇帝被斩首、伦蒂尼姆陷落的乱象;
②莱塔尼亚被淦碎了,巫王更加残暴了,但选帝侯吸收了高卢技术,为后来双子女皇的诞生做铺垫;
③乌萨斯也赢麻了,工业水平突飞猛进,后来的四十年是乌萨斯最强的四十年。
④感染者问题:战争导致大量感染者诞生,随之而来的压迫第一次让感染者抵抗运动进入公众视野。
六、个人总结
①高卢很强,利用技术优势在核心圈赢了上百年,但技术被周边国家一点点学习后,没有代差了,固化的制度反而成为了腐败的温床和创新的枷锁。
②四国战争即使不发生,高卢也是会默默衰落被吞并,因为卡着最核心最富饶的土地,所以科西嘉一世打仗是搏命之举。打仗很厉害,但太傲慢,一打三也不好打,就这样寄了。
③高卢缺少复国基础,旧地在最关键的地方,除非维多利亚、莱塔尼亚和乌萨斯都出问题,那么有可能搏一个机会。但还是换个地方建立家园比较合理。
④高卢对泰拉现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艺术风格到技术发展,从军队改革到民族思潮觉醒,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⑤但高卢还是寄了,作者(埃里克森)认为维多利亚也在朝着高卢相似的路线衰落。套用古泰拉的名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首先是本书作者埃里克森的看法,他更倾向于谈高卢灭亡的后续影响,毕竟高卢到底是灭亡了,大谈特谈高卢以前多辉煌意义不大,还是死亡的教训更重要一点。
一、修建世界上第一个移动城市(林贡斯)。
皇帝坚信高卢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完成。也确实成功了,但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贵族的派系斗争异常复杂。主导该项目的工程师奥瑟马恩伯爵感到很棘手。而翻新后的林贡斯城内拥有“巨大的落地窗、浮夸的铜制装饰和华丽宏伟的大理石建筑群”,被冠以“帝政主义”风格,即使在高卢灭亡后仍对周边国家和现代生活方式造成持续影响。
二、现代化生活。
总结就是很现代,并解放了民众开展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既有人讴歌美好,也有人因穷人难以享受如此生活而大加批判现实,并深刻影响后续各国的艺术创作。
三、高卢复国主义。
主义者认为“高卢子民是一种超越地区、时间、种族和血统限制的身份”。并深刻激发了泰拉各国民众的民族认同与国族建构过程。复国主义者“充满激情、活力四射”,对国家灭亡有刻骨仇恨与不甘。
四、四国战争(1029.8~1031.10)。
1、背景:①高卢与维多利亚因为哥伦比亚的独立而关系愈发紧张
②乌萨斯寻求扩张,而高卢牢牢卡住乌萨斯进入核心圈的入口
③莱塔尼亚的巫王从贤君变成暴君,民众恐慌,选帝侯有离异之心
④直接原因:高卢希望成为莱塔尼亚的宗主国,巫王怒斩来使
2、高卢的战略判断:①认为莱塔尼亚内部离心离德
②认为维多利亚忌惮于哥伦比亚独立,不会轻易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不会干扰到高卢打莱塔尼亚
③乌萨斯准备打卡西米尔,卡西米尔虽然不如乌萨斯,但骨头难啃,乌萨斯没功夫烦高卢
④高卢在衰落,引以为傲的制度现在落后了并变成负担,高卢需要一个盟友(莱塔尼亚),或者吞并它,从而获得领土和人口(文明六视角:皇帝认为早点下手,科文落后周边了,就征服一些土地发展)
3、战争经过:①初期:高卢皇帝赢赢赢,早有准备地派了帝国最优秀的术师,并从萨卡兹王庭雇佣了王庭术师针对莱塔尼亚。莱塔尼亚迅速掉了四个选帝侯大区。
②巫王反击:利用数座法术高塔,巫王展现“泰拉第一术师”的夸张实力,配合仍然忠心的利奥波德大公,卡住了高卢的进攻。
③维多利亚皇帝弗雷德里克三世,以及乌萨斯皇帝伊凡战机判断准确,立刻开始打高卢重镇,高卢转入守势
④高卢皇帝立刻反打,不间断运动作战打击联军,该措施有效,但消耗国力巨大,拖不住了。
⑤最后一战——下高卢地区的中央河谷——四皇会战:得名原因在于高卢皇帝、莱塔尼亚巫王、维多利亚狮王和乌萨斯皇帝全部在场。方便理解的话,高卢打法很有水平,但人数劣势,被堆兵灭了。高卢增援部队被维多利亚的“帝国丧钟”铁公爵拦腰截断,这是关键一击。
科西嘉一世的旗舰被击毁,老近卫军死完了没有投降,皇帝遗骸没找到。帝国首都林贡斯拒绝投降,被彻底夷平,消失在地图上。
五、后续
①下高卢地区富饶谷地归维多利亚,维多利亚彻底赢麻,成为大陆霸主,但各大公爵之间分赃不均,间接导致后来维多利亚皇帝被斩首、伦蒂尼姆陷落的乱象;
②莱塔尼亚被淦碎了,巫王更加残暴了,但选帝侯吸收了高卢技术,为后来双子女皇的诞生做铺垫;
③乌萨斯也赢麻了,工业水平突飞猛进,后来的四十年是乌萨斯最强的四十年。
④感染者问题:战争导致大量感染者诞生,随之而来的压迫第一次让感染者抵抗运动进入公众视野。
六、个人总结
①高卢很强,利用技术优势在核心圈赢了上百年,但技术被周边国家一点点学习后,没有代差了,固化的制度反而成为了腐败的温床和创新的枷锁。
②四国战争即使不发生,高卢也是会默默衰落被吞并,因为卡着最核心最富饶的土地,所以科西嘉一世打仗是搏命之举。打仗很厉害,但太傲慢,一打三也不好打,就这样寄了。
③高卢缺少复国基础,旧地在最关键的地方,除非维多利亚、莱塔尼亚和乌萨斯都出问题,那么有可能搏一个机会。但还是换个地方建立家园比较合理。
④高卢对泰拉现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艺术风格到技术发展,从军队改革到民族思潮觉醒,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⑤但高卢还是寄了,作者(埃里克森)认为维多利亚也在朝着高卢相似的路线衰落。套用古泰拉的名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