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是戏曲的沃土,流行的地方戏曲主要有豫剧、曲剧、河洛大鼓、河南坠子等,它们以其婉转动听、优美抒情的旋律,描绘着中原历史的画卷,演绎着豫西人民的纯朴善良。豫剧《朝阳沟》、曲剧《卷席筒》,以及新编豫剧《任长霞》,使登封名播遐迩,影响遍及全国。
豫剧即河南梆子,又叫靠山吼、河南腔、高调等,豫剧之名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地方剧种。它不仅在河南盛行,而且已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豫剧是在吸收豫东音调清脆、流利轻快的假嗓,豫西苍凉悲壮、字正腔圆的真嗓,以及二八调、豫北高调、沙河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高亢激昂、节奏明快、音乐性强,极富感染力。豫剧的音乐分唱腔和曲牌两大类,唱腔板路有慢板、二八板、流水、呱嗒嘴、垛子、飞板、栽板、滚白等,曲牌有笛牌和弦胡牌等。豫剧演出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现代生活,语言用中州音韵,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流传的经典剧目,古装戏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三哭殿》、《秦香莲》、《长坂坡》、《屠夫状元》、《秦雪梅》、《破洪州》、《洛阳桥》、《七品芝麻官》、《风流才子》、《李纲反朝》等,现代戏有《朝阳沟》、《人欢马叫》、《刘胡兰》、《红灯记》、《生儿子大奖赛》、《都市风铃声》、《老子·弦子·儿子》、《香魂女》、《村官李天成》、《任长霞》等,这些剧目都不断在登封演出,每次都获得了很大反响。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豫剧在登封就相当流行,出现了不少戏班。建国前,登封的城关、唐庄、卢店、大金店、吕岗都有豫剧戏班,其中尤以成立于1895年的刘荣泰戏班成立于1931年的王天林海神班、王金林科班最为著名。解放前,常香玉、马金凤等豫剧名角都曾活跃在登封周边各县市。马金凤在登封演出时,登封人崔炎寿将流传百年的戏剧《老征东》改编为《穆桂英挂帅》,此后一直成为马金凤的代表之作。上世纪50年代,河南省豫剧三团编剧杨兰春在登封体验生活后,创作了豫剧现代戏《朝阳沟》,省豫剧三团排演后,迅速唱红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62年曾进京演出。上世纪80年代,又排演了《朝阳沟内传》。上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李隼在登封体验生活时,以登封的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豫剧现代戏《人欢马叫》,以后还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和《朝阳沟》一样传遍了全国。
豫剧即河南梆子,又叫靠山吼、河南腔、高调等,豫剧之名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地方剧种。它不仅在河南盛行,而且已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豫剧是在吸收豫东音调清脆、流利轻快的假嗓,豫西苍凉悲壮、字正腔圆的真嗓,以及二八调、豫北高调、沙河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高亢激昂、节奏明快、音乐性强,极富感染力。豫剧的音乐分唱腔和曲牌两大类,唱腔板路有慢板、二八板、流水、呱嗒嘴、垛子、飞板、栽板、滚白等,曲牌有笛牌和弦胡牌等。豫剧演出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现代生活,语言用中州音韵,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流传的经典剧目,古装戏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三哭殿》、《秦香莲》、《长坂坡》、《屠夫状元》、《秦雪梅》、《破洪州》、《洛阳桥》、《七品芝麻官》、《风流才子》、《李纲反朝》等,现代戏有《朝阳沟》、《人欢马叫》、《刘胡兰》、《红灯记》、《生儿子大奖赛》、《都市风铃声》、《老子·弦子·儿子》、《香魂女》、《村官李天成》、《任长霞》等,这些剧目都不断在登封演出,每次都获得了很大反响。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豫剧在登封就相当流行,出现了不少戏班。建国前,登封的城关、唐庄、卢店、大金店、吕岗都有豫剧戏班,其中尤以成立于1895年的刘荣泰戏班成立于1931年的王天林海神班、王金林科班最为著名。解放前,常香玉、马金凤等豫剧名角都曾活跃在登封周边各县市。马金凤在登封演出时,登封人崔炎寿将流传百年的戏剧《老征东》改编为《穆桂英挂帅》,此后一直成为马金凤的代表之作。上世纪50年代,河南省豫剧三团编剧杨兰春在登封体验生活后,创作了豫剧现代戏《朝阳沟》,省豫剧三团排演后,迅速唱红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62年曾进京演出。上世纪80年代,又排演了《朝阳沟内传》。上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李隼在登封体验生活时,以登封的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豫剧现代戏《人欢马叫》,以后还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和《朝阳沟》一样传遍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