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Erwin前辈,此文我虽然早就想写了,但是一直没法动笔,就是因为我在这方面实在没啥研究。直到他指点过后,总算正式成文。因此,本文如有错漏,一定是我废柴,与前辈无干;如果对阁下能有所帮助,请和我一起赞美Erwin前辈。Parlin前辈也在此文修改过程中给出不少意见,特此表示感谢。
玩DND少不了战斗,战斗自然就有攻击和防御。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命中对方?怎样才能让自己不被对手打中?我们不妨研究研究。
先从防御开始吧。
在DND中,防御所用的是AC这个概念,是Armor Class(防御等级)的简称。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AC和一般非DND游戏中的“防御”是有所区别的,在那些游戏中防御通常采用“伤害吸收”,如果本来要造成100点伤害的,也许因为穿着重甲,实际上只受到50点伤害,其余的50点被装甲“吸收”了。但是在DND的规则中则不一样,AC并不能让你被对手击中的时候少受伤害,而是让你“更加难以被对手命中”。不过宏观来说效果是一样的,受到100次伤害其中50次被躲过去,与100次伤害每次只受一半伤的总效果是一样的,计算起来则简便得多。
AC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盔甲、敏捷、体型和专长等等。只要攻击结果低于AC就是没有命中,你可以理解为被盔甲挡住了、身手敏捷躲过去了、身材娇小不易打中或者是专门学习过如何躲闪都可以。普通人AC的基本值为10,并且不随等级提高而改变,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投D20取10,因此也有变体规则在每次攻防对抗时不取固定数值,而是投D20防御再加上各种调整值,但这会让投骰次数增加一倍,虽然能让游戏的变数更多一些,却很少有DM肯采用。
计算AC的标准公式:AC=10+盔甲加值+盾牌加值+敏捷调整值+体型调整值。实际在应用中还有些其他的调整值,比如说很多怪物都皮糙肉厚,具有天生防御加值;魔法和特殊物品可以提供偏斜加值;种族或者专长所带来的闪避加值;某些技能也可以代替AC值,例如骑术检定可以代替坐骑的AC;很多法术效果(例如隐身术)会为AC带来不同种类的加值;甚至趴倒在地上也会带来AC的调整。
此外每个人物在不同的状态下总共有3个不同的AC,分别是正常情况、措手不及和接触。措手不及指的是人物未能及时反应过来,因此扣掉AC的敏捷加值(如果为正数),祈祷盔甲能够抵挡住对方的攻击;而受到对方接触攻击时只需要“碰到”就行,此时AC的盔甲、盾牌和天生加值无效,只能靠敏捷躲闪。例如某个人物敏捷为15,身穿革甲,那么敏捷加值为+2,盔甲加值为+3,正常情况下AC是10+2+3=15,措手不及就是10+3=13,接触就是10+2=12。
关于AC的各种加值,分别说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盔甲加值:实际上我们常用的盔甲加值的概念,有时候也包括了盔甲加值和盾牌加值,因为这两项数值可以叠加。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同种类的加值不能叠加,而是取较高的。在魔法物品中,防护戒指提供的是偏斜加值,天生防御护符提供的是天生防御加值,这些都可以和盔甲加值相叠加,但防御护腕所提供的是盔甲加值,不能和盔甲加值相叠加。
敏捷加值:这里要注意的是盔甲的“最高敏捷加值”。穿着盔甲以后总是会对行动有所限制,不像光着身子那么灵活。不同的盔甲的敏捷加值上限也不同。当敏捷加值超过盔甲上限时,并不是说敏捷受到限制,只是有一部分敏捷属性无法应用到防御上。假如某个人物具有15点敏捷,那么敏捷加值为+2,身着革甲(敏捷上限为+4)时可以把所有敏捷加值都应用到防御上,AC=10+敏捷2+革甲3=15;如果身穿全身甲(敏捷上限为+1),敏捷依然是15,但是应用到AC上的加值只有+1,AC=10+敏捷1+全身甲8=19。
体型加值:这个是相对体型加值,也就是说两个对手间体型差异导致的加值。如果两个对手体型相同,那么不论是超巨型还是超微型,都会互相抵消。
玩DND少不了战斗,战斗自然就有攻击和防御。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命中对方?怎样才能让自己不被对手打中?我们不妨研究研究。
先从防御开始吧。
在DND中,防御所用的是AC这个概念,是Armor Class(防御等级)的简称。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AC和一般非DND游戏中的“防御”是有所区别的,在那些游戏中防御通常采用“伤害吸收”,如果本来要造成100点伤害的,也许因为穿着重甲,实际上只受到50点伤害,其余的50点被装甲“吸收”了。但是在DND的规则中则不一样,AC并不能让你被对手击中的时候少受伤害,而是让你“更加难以被对手命中”。不过宏观来说效果是一样的,受到100次伤害其中50次被躲过去,与100次伤害每次只受一半伤的总效果是一样的,计算起来则简便得多。
AC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盔甲、敏捷、体型和专长等等。只要攻击结果低于AC就是没有命中,你可以理解为被盔甲挡住了、身手敏捷躲过去了、身材娇小不易打中或者是专门学习过如何躲闪都可以。普通人AC的基本值为10,并且不随等级提高而改变,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投D20取10,因此也有变体规则在每次攻防对抗时不取固定数值,而是投D20防御再加上各种调整值,但这会让投骰次数增加一倍,虽然能让游戏的变数更多一些,却很少有DM肯采用。
计算AC的标准公式:AC=10+盔甲加值+盾牌加值+敏捷调整值+体型调整值。实际在应用中还有些其他的调整值,比如说很多怪物都皮糙肉厚,具有天生防御加值;魔法和特殊物品可以提供偏斜加值;种族或者专长所带来的闪避加值;某些技能也可以代替AC值,例如骑术检定可以代替坐骑的AC;很多法术效果(例如隐身术)会为AC带来不同种类的加值;甚至趴倒在地上也会带来AC的调整。
此外每个人物在不同的状态下总共有3个不同的AC,分别是正常情况、措手不及和接触。措手不及指的是人物未能及时反应过来,因此扣掉AC的敏捷加值(如果为正数),祈祷盔甲能够抵挡住对方的攻击;而受到对方接触攻击时只需要“碰到”就行,此时AC的盔甲、盾牌和天生加值无效,只能靠敏捷躲闪。例如某个人物敏捷为15,身穿革甲,那么敏捷加值为+2,盔甲加值为+3,正常情况下AC是10+2+3=15,措手不及就是10+3=13,接触就是10+2=12。
关于AC的各种加值,分别说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盔甲加值:实际上我们常用的盔甲加值的概念,有时候也包括了盔甲加值和盾牌加值,因为这两项数值可以叠加。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同种类的加值不能叠加,而是取较高的。在魔法物品中,防护戒指提供的是偏斜加值,天生防御护符提供的是天生防御加值,这些都可以和盔甲加值相叠加,但防御护腕所提供的是盔甲加值,不能和盔甲加值相叠加。
敏捷加值:这里要注意的是盔甲的“最高敏捷加值”。穿着盔甲以后总是会对行动有所限制,不像光着身子那么灵活。不同的盔甲的敏捷加值上限也不同。当敏捷加值超过盔甲上限时,并不是说敏捷受到限制,只是有一部分敏捷属性无法应用到防御上。假如某个人物具有15点敏捷,那么敏捷加值为+2,身着革甲(敏捷上限为+4)时可以把所有敏捷加值都应用到防御上,AC=10+敏捷2+革甲3=15;如果身穿全身甲(敏捷上限为+1),敏捷依然是15,但是应用到AC上的加值只有+1,AC=10+敏捷1+全身甲8=19。
体型加值:这个是相对体型加值,也就是说两个对手间体型差异导致的加值。如果两个对手体型相同,那么不论是超巨型还是超微型,都会互相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