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很多人都把明智吾郎看成小丑一样的角色,认为他的角色定位是为了讨好女性玩家,特别是腐女玩家。我个人从我个人的几个角度出发,说一下明智吾郎的设置。
首先,P5明智吾郎的戏份极其大量(P5R就更不用说了),绝对不可能是临时半路编剧一拍脑门,想:“这游戏九船跳(无印)的女性太多了,我们来做一个迎合女性玩家的帅哥吧!这样游戏绝对能大卖!”当然我不否认明智从初期就确定好是帅哥角色就是了。反观九船跳(无印)的女角色们,有些经历了从重要角色压缩成支线的女性,但不管怎么变动,“明智吾郎”是一直作为重要角色存在的,无论他是什么外表和故事内容,他和狮童正义的存在本身即是P5故事诞生和推动核心,但是明智比狮童更像主角,因为他的身上同时肩负着光与大量暗的部分(狮童算是标准的纯黑反派设置)。这也是为什么P5R后面又补了一个第三学期。在女神异闻录2罪与罚里也有一个角色做了同样的设置,后面再具体分析。
我认为明智其实更接近“主角”,或者说是“走了弯路的主角”。在编剧中,对主角的定义是“行动即是主角”,即故事一开始便有所计划并为之行动,主动推动事情发展的存在。在推理片中,真正的主角是杀人犯,而追捕凶手的主人公侦探是随着线索和案件被动地“反应”,“反应”的人不是故事的主角。在恐怖片中更为明显,主角可能是“穷凶极恶的吃人大白鲨”、也可能是“校园中为复仇而存在的鬼魂”。而在灾难片中是灾难本身,灾难片因为不同灾难的设置和选择,真正的主角其实是编剧本人。当然这是以编剧的角度,不是观众的角度。所以,这里说的都是创作者编剧的“主角”!主角即是行动,是主动推动事件发展的人或物。与之相对的是反应者,反应者也许随波逐流,被事件推着走,在故事中占据80%,但他不是故事最开始的推动者,他不是创造故事的主角。如果有人也想创造出像P5一样的故事,那他首先就不可能把明智吾郎当成一个临时搭建的小丑。
最近我刚好在看P2罪与罚的资料设定集。P2罪与罚与P5的故事设定刚好互为两面。P2分为罪与罚,罪的主线是未成年主角们试图对抗集体的shadow、从流言中拯救自己的城市,却落入黑幕的圈套。罚的主线则是得知实情后的成年人和孩子们协力再次对抗shadow的故事——罪与罚合起来,就是主角从拒绝长大的少年到接受成为大人的心理转变。未成年人最终接受成为大人,其实这与明智吾郎的角色设定是呼应的,明智吾郎的“正义”——是想在现实世界用大人的方式对狮童正义的黑暗进行复仇。
把P2的罪与罚的故事反过来,就是P5,P5是通过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改心,惩罚那些心中有扭曲欲望的大人,最终改心成功、对社会带来变革。
P2罪与罚中也有一个角色与明智对应,他在罪里曾担任过队友,但在罚中又是反派,甚至还取名JOKER↓

如果有人看过《蝙蝠侠:黑暗骑士》,应该能理解我想说的。在黑暗骑士与女神异闻录5的故事设置中,小丑对应的是狮童,蝙蝠侠对应的是玩家扮演的雨宫莲,哈维•丹特对应的是明智吾郎。哈维•丹特还有一个称呼,叫双面人。双面人被小丑趁虚而入,从一个正义的检察长变成了小丑的跟班。这个电影最耐人寻味的就是结局,蝙蝠侠背负虚假的杀人污名,将与自己对决中死去的双面人的面具翻了过去,盖住了他丑恶的、被毁容的一面,维持住哈维在城市中的英雄形象。表与里,光与暗。
首先,P5明智吾郎的戏份极其大量(P5R就更不用说了),绝对不可能是临时半路编剧一拍脑门,想:“这游戏九船跳(无印)的女性太多了,我们来做一个迎合女性玩家的帅哥吧!这样游戏绝对能大卖!”当然我不否认明智从初期就确定好是帅哥角色就是了。反观九船跳(无印)的女角色们,有些经历了从重要角色压缩成支线的女性,但不管怎么变动,“明智吾郎”是一直作为重要角色存在的,无论他是什么外表和故事内容,他和狮童正义的存在本身即是P5故事诞生和推动核心,但是明智比狮童更像主角,因为他的身上同时肩负着光与大量暗的部分(狮童算是标准的纯黑反派设置)。这也是为什么P5R后面又补了一个第三学期。在女神异闻录2罪与罚里也有一个角色做了同样的设置,后面再具体分析。
我认为明智其实更接近“主角”,或者说是“走了弯路的主角”。在编剧中,对主角的定义是“行动即是主角”,即故事一开始便有所计划并为之行动,主动推动事情发展的存在。在推理片中,真正的主角是杀人犯,而追捕凶手的主人公侦探是随着线索和案件被动地“反应”,“反应”的人不是故事的主角。在恐怖片中更为明显,主角可能是“穷凶极恶的吃人大白鲨”、也可能是“校园中为复仇而存在的鬼魂”。而在灾难片中是灾难本身,灾难片因为不同灾难的设置和选择,真正的主角其实是编剧本人。当然这是以编剧的角度,不是观众的角度。所以,这里说的都是创作者编剧的“主角”!主角即是行动,是主动推动事件发展的人或物。与之相对的是反应者,反应者也许随波逐流,被事件推着走,在故事中占据80%,但他不是故事最开始的推动者,他不是创造故事的主角。如果有人也想创造出像P5一样的故事,那他首先就不可能把明智吾郎当成一个临时搭建的小丑。
最近我刚好在看P2罪与罚的资料设定集。P2罪与罚与P5的故事设定刚好互为两面。P2分为罪与罚,罪的主线是未成年主角们试图对抗集体的shadow、从流言中拯救自己的城市,却落入黑幕的圈套。罚的主线则是得知实情后的成年人和孩子们协力再次对抗shadow的故事——罪与罚合起来,就是主角从拒绝长大的少年到接受成为大人的心理转变。未成年人最终接受成为大人,其实这与明智吾郎的角色设定是呼应的,明智吾郎的“正义”——是想在现实世界用大人的方式对狮童正义的黑暗进行复仇。
把P2的罪与罚的故事反过来,就是P5,P5是通过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改心,惩罚那些心中有扭曲欲望的大人,最终改心成功、对社会带来变革。
P2罪与罚中也有一个角色与明智对应,他在罪里曾担任过队友,但在罚中又是反派,甚至还取名JOKER↓

如果有人看过《蝙蝠侠:黑暗骑士》,应该能理解我想说的。在黑暗骑士与女神异闻录5的故事设置中,小丑对应的是狮童,蝙蝠侠对应的是玩家扮演的雨宫莲,哈维•丹特对应的是明智吾郎。哈维•丹特还有一个称呼,叫双面人。双面人被小丑趁虚而入,从一个正义的检察长变成了小丑的跟班。这个电影最耐人寻味的就是结局,蝙蝠侠背负虚假的杀人污名,将与自己对决中死去的双面人的面具翻了过去,盖住了他丑恶的、被毁容的一面,维持住哈维在城市中的英雄形象。表与里,光与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