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吧 关注:599,645贴子:24,819,749

〖科普〗雍正和怡亲王的情谊有多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07 08:58回复
    一岁有一岁的美好,一站有一站的风景。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3-07 09:36
    回复
      2025-08-22 11:51: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言:
      有关雍正与怡亲王胤祥之间的情谊,已经有很多专业清史研究学者进行过论述。谈及其中一方时,很难绕过另一方。专家学者的用词之大胆,有时令人咋舌:如央视《国宝档案》节目中,就直接称呼胤祥为雍正情感世界唯一的依赖。让我等业余爱好者实在无处发挥想象力,只能大喊“嗑到了”。然而专业史料虽然丰富,而且常看常新,对普通读者来说难免有些枯燥,本文梳理几个雍怡情感“知识点”,雍怡之间的感情难以用一篇文章写尽,在此且作抛砖引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07 16:16
      回复
        、怡亲王世袭罔替的特殊
        有清一代,绝大部分爵位的承袭需要世代递降,而铁帽子王则王位世袭罔替,代代相传不需递降。除清初八位宗室因军功得到世袭罔替铁帽子爵位,怡亲王是第一位“恩封”的世袭王爵,其特殊意义非比寻常。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07 16:17
        回复
          雍正元年,雍正密旨“怡亲王所有王爵户丁家产财物皆朕加恩赐锡除赏给永远承袭怡亲王册书外,并将此旨密谕允祥,令其子孙世代尊藏大清亿万年代,继体子孙将朕此恩永勿更动”。怡亲王病逝后,爵位由其幼子弘晓承袭,雍正再次提出:“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那移更改。”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07 16:17
          回复
            制度是制度,逾制才更显态度。怡亲王的世袭罔替是首封特例,直至清末才出现另一位“恩封”的亲王—恭亲王奕。封怡亲王的爵位为世袭罔替后,雍正尤觉不够,又加封怡亲王当时的“嫡长子”为宁郡王,“弘晈著封为郡王,世袭罔替。”一门两个恩封的铁帽子,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加上雍正对胤祥庶长子、去世嫡长子的恩封,到了雍朝末期,怡亲王家一门共有一位亲王、一位郡王、一位贝勒、一位贝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07 16:17
            回复
              二、双方的孩子们
              和亲王弘昼 :雍正的第五子弘昼被指定为胤祥葬礼成服,与胤祥关系应当较为密切,雍正曾令弘昼称胤祥为“王父”。无论胤祥是否接受这个称呼,弘昼大多数时间又如何称呼胤祥,他在祭文中提到此事,都是在表达与叔父的亲近和羁绊。“窃思弘昼自八岁时患病濒危,叔父赐以良药,旋即得生。皇父尝命弘昼曰:“汝命叔父所活也。汝宜呼之为父。”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07 16:19
              回复
                宁郡王弘晈以及小怡亲王弘晓:胤祥两位嫡子。弘晓八岁袭怡亲王爵,是真正的“怡亲王尚为孩子”弘晈则受封郡王爵位,世袭罔替。一门双王皆为恩封世袭罔替,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乾隆也曾说弘晓、弘晈由雍正眷爱亲养,非其他宗室可比。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07 16:20
                回复
                  2025-08-22 11:45: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07 16:20
                  回复
                    弘昌:胤祥长子。虽然胤祥可能并未对弘昌有多么看重,甚至一直有研究者认为胤祥甚至亲自上表将弘昌圈禁在家,但从现有史料看,雍正给予这位侄子的待遇却仍然极为优渥。例如雍正元年即封为贝子,同年,将弘昌妻子一族抬旗,而给弘昌分配的佐领数目也大大地逾制(已找到录入版)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07 16:40
                    回复
                      对于胤祥几位早逝的孩子,雍正同样未曾轻视。胤祥的嫡长子弘暾早逝,雍正命一切礼仪具照贝勒之例行,之后更是命从胤祥的孙辈中找人过继为嗣,承袭贝勒爵位。首次承袭贝勒爵位的就是宁郡王刚出生不久的长子永喜,当时朝鲜人称“生而即为贝勒,亦怪矣”。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07 16:40
                      回复
                        雍正对胤祥的女儿们也十分疼爱,二格格去世后逾制两次祭文,雍正养于宫中的胤祥四女则受封和硕和惠公主,嫁与蒙古智勇亲王之子,嫁妆丰厚,并留京居住在距离怡王府不远的公主府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07 16:41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07 16:43
                          回复
                            三、合葬之事
                            怡亲王园寝位于泰陵东南约六十里处的涞水。这片全部用雍正私房钱出资建成的园寝真实模样已不可见,但种种记载与遗迹证明,该园寝与其说是逾制亲王陵,不如说是降格帝王陵。胤祥生前曾手绘园寝图,希望能一切从简,但对当时人来说,身后事是头等大事,笃信宗教的雍正怎能而园寝位置的选择,则涉及兄弟二人的一次“冲突”。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3-07 16:51
                            回复
                              2025-08-22 11:39: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雍正以胤祥经营吉地有功,又有中吉、次吉之地,欲以中吉之地赏赐给胤祥,胤祥惊悚色变,坚辞不受,并在最后吞涞水之土明志。不得已,雍正放弃了在中吉之地为胤祥修建园寝的计划。或许会有人诧异,不就是赏块地,葬得近点吗,胤祥态度为何如此激烈坚决,是他不想自己的园寝靠近雍正未来园寝吗?要理解这件事,首先应当厘清“吉地”这一概念,“万年吉地”专指皇帝园寝选址。在为皇帝勘陵时所指的“中吉”、“次吉”则是选址时同时看上的几块地中第二、第三合适的选项,也即是备用皇陵,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后任皇帝的园寝。(与之相对,葬在泰陵附近的果毅亲王允礼墓,其选址用词则为“福地”,“上岳各庄福地赏给王福舍安葬”)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3-07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