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就是好,多就是美,口径即正义,射程即真理。
/
坚固耐用,廉价量产,火力强大才是武器永恒的真理,机甲也应当如此。
我会介绍一下直到2024年的今天,人类的机械生产情况,还有俄乌战况,然后进行分析,得出我的结论。
一切都有数据可查。(和我以前的帖子会有所冲突)
/
目前已知:
1.把扎古的pg模型放大到18米,材料换成钢,那么重量大概是500吨,且拥有200mm的全向装甲。
如果是16米(相当于高达f91的RGM-109赫维刚),则是350吨,175mm全向装甲。
如果是14米(相当于高达f91的F-71 G加农),则是235吨,155mm全向装甲。
如果是12米(相当于高达独角兽的D-50C洛特),则是148吨,133mm全向装甲。
如果是8米(相当于机动警察、全金属狂潮、立起来的坦0克车体),则是43吨,88mm全向装甲。
如果是6米(相当于泰坦陨落),则是18.5吨,66mm全向装甲。
如果是4米(相当于装甲骑兵、叛逆的鲁鲁修),则是5.5吨,44mm全向装甲。
2.人类有很多巨型机器。比如700万美元的别拉斯75710矿车,自重450吨,可负重450吨。比如重型吊车可以用钢索吊起1000吨以上的货物。
3.59价格50万美元,毛子t-72b1坦0克的价格是100万美元,t-72b3坦0克的价格是300万美元,西方自行火炮价格600-800万美元。
4.预计今年9月,2万美元一台的人形家用机器人会投入市场。
5.电子侦察车会配备10米高的电子侦察桅杆,可观测到半径15km的敌军战车。不过现在无人机往往更好用。
6.火炮的核心就是军盲眼中的那门炮。“军迷”所谓的【现实中的舰炮结构】,只不过是“军迷”单纯的看不懂供弹系统为什么这么设计,所以只能生搬硬套罢了。那玩意完全可以重新设计一套新的。
/
所以:
扣一点的话,1000万美元就能得到一台500吨的白板无武器机甲。
更轻的更便宜,大概是每减少50吨,便宜70万美元。
/
目前已知战场资料:

(这里可以看到实战的情况,这个是支持俄军的。)
(还有支持乌军的,忍着生理意义上的恶心看了,我就不放了,免得伤害大家)

(152高爆的毁伤模拟)
1.网上高爆弹模拟数据测试:虎王的150mm装甲完全可以挡住152高爆弹的直击,虎式100mm轻微伤,80mm差点被击穿(铁渣乱飞),60mm完全挡不住。
非复合装甲的情况下,100mm装甲是必须的。
2.破甲弹的毁伤是细长的直线,打不到要害的话,毁伤效果不佳。有坦0克多次被导弹击穿后驾驶员活了下来的记录。不过破甲弹可以点燃车内,进而导致殉爆。
3.反无人机系统目前算是实用化,整个战场一天可击落几十架无人机。有防波提反无人机系统的实战测试宣传视频,看起来很有效,但乌军依然出现了大量的无人机摧毁俄军载具的视频(但有不少打的是t-62和t-55)。
4.“高性价比”的战车经常被摧毁,然后活下来的战车就会溃散。就算没受伤,那也是狂轰滥炸一番后就跑路,消耗弹药为主。
5.常见2-4车小队的进攻。因为防风林和战壕,战车不得不靠得很近才开火。bmpt数量少且效果一般。
6.乌军士兵们畏惧地雷,认为地雷是最大的威胁,只敢走前人走过的履带印,没有太多的机动空间。因为你敢走,地雷就敢炸,等履带断了,炮弹和导弹就来了。而且坦0克扫雷组件没啥用,地雷威力太大了,车体没事可履带必然完蛋。专业扫雷车会被重点击杀,扫雷也不如布雷快。
7.常规炮击误差很大,能偏十几米,炮弹总量不太够了,但精确制导炮弹用的挺多的。
8.对前线部队的快速支援,炮弹比无人机用的多得多,毕竟无人机飞得慢。但是打击后方未交战目标则多用无人机,无人机便宜还飞得远。
9.弹径450mm的500kg航弹,破坏力能一发干掉一个大仓库好几辆装甲车。弹径约360mm的250kg航弹也足以拆楼。
/
所以:
1.精确制导炮弹、地雷、无人机是现代载具最大的威胁,其次是导弹,装甲对战非常少,传统甲弹对抗完全过时。坦0克脆弱的顶部装甲和履带导致其很难完成攻击任务,很容易被阻击,传统的脆皮步兵战车更是伤亡大户。
2.坦0克“性价比高”但是死的很快,每进攻一次就没了几辆,相当于进攻一次就没了300-600万美元。
/
保守的建议——天启坦0克底盘:
1.新坦0克和装甲车未来需要更厚的顶部装甲,比如100mm均质钢,或者其它厚度的能抵挡152炮弹的装甲。
2.至少4条履带,保证在前履带被摧毁后还能继续前进或撤退。这需要坦0克是电动的。
3.如果保留基础的甲弹对抗,那正面装甲至少120mm。
/
激进的建议——重型机甲:
直接使用重型机甲,配备全向装甲100mm,驾驶舱再加700mm,再配点爆反,对于地雷、炮弹、导弹、无人机直接硬扛过去完全没问题。
敌军坦0克交给炮兵和导弹来对付。
利用身高带来的视野和射界优势,机甲可以越过防风林直接压制敌军战壕。
弹药架在外部,就算被击中,驾驶员也不必跳车。
/
机甲选型——14米能凑合:
虽然我更喜欢18米机甲,因为防护潜力更好,能够使用的武器口径更大,破坏力更丧心病狂,但是考虑到后勤运输压力、生产维修压力和地形通过压力,哪怕18米机甲能瘦身,比起麻杆一样的机甲,还是用14米吧。
235吨的14米机甲的防御能力已经足够凑合用了。
能运500吨机甲的车现在没几个,能运350吨的也有点少,能运235吨机甲的车就多的多了,还能连武器一起运。
装甲再砍掉55mm,变成100mm,能设计的更轻,低于200吨。
对应的发电机、电动机也好生产一些,价格少说能砍掉400万美元,最后就是600万美元一台机甲,比一些坦0克都便宜了。
12米:这身高已经无法简单地为驾驶舱配备足够防御导弹直击的装甲了,安全性较差,需要加肥成胖子,影响视野、灵活性和射界等等。适合的火炮口径还是90炮这样的老古董。
8米:当前后勤可以稳定地运输,但视野难以越过防风林,想要驾驶员安全得胖成主战,变成60吨。30炮刚好合适,57炮只能半自动,100炮基本用不了,威慑力全靠240迫击炮和火箭筒。普通反坦0克地雷即可瘫痪它,在俄乌会被吊起来打,很难拿到订单。
6米:需要体重至少+50%变成胖子,才能塞进驾驶员。能简单地运输,适合23机炮,会被一颗地雷或炮弹直接送上天,重量不适合直升机空运,没啥用的机甲。
4米:需要体重至少翻倍变成大胖子,才能塞进驾驶员。削减一下护甲后,直升机都能运。防御力和攻击力都是重机枪水平,偷袭还行,正面作战会被吊打。
动力甲:一发精确制导炮弹就能团灭掉一堆的“高性价比”装备,所谓的“高性价比”都是用人命换的。只适合巷战、丛林等能有效躲避炮击的环境。
多足机甲:说白了就是步行坦0克,容易实现,底盘稳,然后没了。就这还想让军方掏钱?最多给山地旅买一些。
/
火力配置:
我认为应当充分利用机甲的体积优势,恐怖的火力才能带来恐怖的威慑力。
火力=击杀效率=敌人被吓跑的概率=夺取阵地的速度=军方的订单。
半自动加农炮:14米机甲不太适合125炮,太大了,18米机甲才能用好125炮,14米机甲用100炮105炮比较合适。但这都只是消耗库存用的战斗方式,缺乏威慑力。
半自动榴弹炮:122炮和152炮都可以用,但是这些炮弹炮兵也有需求,实际并不合适机甲。
自动加农炮:14米机甲适合57炮,但是弹药储量有点问题,76炮有点大但还能用。但我想100+30组合可能更受欢迎。
反坦0克导弹:机甲的体积装啥都行,但是火控是要花钱的,机甲是要挨炸的,装导弹容易导致浪费。
榴弹发射器:机甲威慑力的核心1号,能一炮把对面整个战壕给扬了,可比普通炮弹一直扫射高效多了。420mm榴弹都可以搞,但是考虑到载弹量和生产的话,240mm迫击炮弹和250kg航弹改(360mm)也是合适的。
火箭筒:机甲威慑力的核心2号,只要携带几发500kg航弹改装的火箭弹,就可以对任何阵地造成毁灭性打击。
/
战场定位:
突击炮,攻城武器
/
坚固耐用,廉价量产,火力强大才是武器永恒的真理,机甲也应当如此。
我会介绍一下直到2024年的今天,人类的机械生产情况,还有俄乌战况,然后进行分析,得出我的结论。
一切都有数据可查。(和我以前的帖子会有所冲突)
/
目前已知:
1.把扎古的pg模型放大到18米,材料换成钢,那么重量大概是500吨,且拥有200mm的全向装甲。
如果是16米(相当于高达f91的RGM-109赫维刚),则是350吨,175mm全向装甲。
如果是14米(相当于高达f91的F-71 G加农),则是235吨,155mm全向装甲。
如果是12米(相当于高达独角兽的D-50C洛特),则是148吨,133mm全向装甲。
如果是8米(相当于机动警察、全金属狂潮、立起来的坦0克车体),则是43吨,88mm全向装甲。
如果是6米(相当于泰坦陨落),则是18.5吨,66mm全向装甲。
如果是4米(相当于装甲骑兵、叛逆的鲁鲁修),则是5.5吨,44mm全向装甲。
2.人类有很多巨型机器。比如700万美元的别拉斯75710矿车,自重450吨,可负重450吨。比如重型吊车可以用钢索吊起1000吨以上的货物。
3.59价格50万美元,毛子t-72b1坦0克的价格是100万美元,t-72b3坦0克的价格是300万美元,西方自行火炮价格600-800万美元。
4.预计今年9月,2万美元一台的人形家用机器人会投入市场。
5.电子侦察车会配备10米高的电子侦察桅杆,可观测到半径15km的敌军战车。不过现在无人机往往更好用。
6.火炮的核心就是军盲眼中的那门炮。“军迷”所谓的【现实中的舰炮结构】,只不过是“军迷”单纯的看不懂供弹系统为什么这么设计,所以只能生搬硬套罢了。那玩意完全可以重新设计一套新的。
/
所以:
扣一点的话,1000万美元就能得到一台500吨的白板无武器机甲。
更轻的更便宜,大概是每减少50吨,便宜70万美元。
/
目前已知战场资料:

(这里可以看到实战的情况,这个是支持俄军的。)
(还有支持乌军的,忍着生理意义上的恶心看了,我就不放了,免得伤害大家)

(152高爆的毁伤模拟)
1.网上高爆弹模拟数据测试:虎王的150mm装甲完全可以挡住152高爆弹的直击,虎式100mm轻微伤,80mm差点被击穿(铁渣乱飞),60mm完全挡不住。
非复合装甲的情况下,100mm装甲是必须的。
2.破甲弹的毁伤是细长的直线,打不到要害的话,毁伤效果不佳。有坦0克多次被导弹击穿后驾驶员活了下来的记录。不过破甲弹可以点燃车内,进而导致殉爆。
3.反无人机系统目前算是实用化,整个战场一天可击落几十架无人机。有防波提反无人机系统的实战测试宣传视频,看起来很有效,但乌军依然出现了大量的无人机摧毁俄军载具的视频(但有不少打的是t-62和t-55)。
4.“高性价比”的战车经常被摧毁,然后活下来的战车就会溃散。就算没受伤,那也是狂轰滥炸一番后就跑路,消耗弹药为主。
5.常见2-4车小队的进攻。因为防风林和战壕,战车不得不靠得很近才开火。bmpt数量少且效果一般。
6.乌军士兵们畏惧地雷,认为地雷是最大的威胁,只敢走前人走过的履带印,没有太多的机动空间。因为你敢走,地雷就敢炸,等履带断了,炮弹和导弹就来了。而且坦0克扫雷组件没啥用,地雷威力太大了,车体没事可履带必然完蛋。专业扫雷车会被重点击杀,扫雷也不如布雷快。
7.常规炮击误差很大,能偏十几米,炮弹总量不太够了,但精确制导炮弹用的挺多的。
8.对前线部队的快速支援,炮弹比无人机用的多得多,毕竟无人机飞得慢。但是打击后方未交战目标则多用无人机,无人机便宜还飞得远。
9.弹径450mm的500kg航弹,破坏力能一发干掉一个大仓库好几辆装甲车。弹径约360mm的250kg航弹也足以拆楼。
/
所以:
1.精确制导炮弹、地雷、无人机是现代载具最大的威胁,其次是导弹,装甲对战非常少,传统甲弹对抗完全过时。坦0克脆弱的顶部装甲和履带导致其很难完成攻击任务,很容易被阻击,传统的脆皮步兵战车更是伤亡大户。
2.坦0克“性价比高”但是死的很快,每进攻一次就没了几辆,相当于进攻一次就没了300-600万美元。
/
保守的建议——天启坦0克底盘:
1.新坦0克和装甲车未来需要更厚的顶部装甲,比如100mm均质钢,或者其它厚度的能抵挡152炮弹的装甲。
2.至少4条履带,保证在前履带被摧毁后还能继续前进或撤退。这需要坦0克是电动的。
3.如果保留基础的甲弹对抗,那正面装甲至少120mm。
/
激进的建议——重型机甲:
直接使用重型机甲,配备全向装甲100mm,驾驶舱再加700mm,再配点爆反,对于地雷、炮弹、导弹、无人机直接硬扛过去完全没问题。
敌军坦0克交给炮兵和导弹来对付。
利用身高带来的视野和射界优势,机甲可以越过防风林直接压制敌军战壕。
弹药架在外部,就算被击中,驾驶员也不必跳车。
/
机甲选型——14米能凑合:
虽然我更喜欢18米机甲,因为防护潜力更好,能够使用的武器口径更大,破坏力更丧心病狂,但是考虑到后勤运输压力、生产维修压力和地形通过压力,哪怕18米机甲能瘦身,比起麻杆一样的机甲,还是用14米吧。
235吨的14米机甲的防御能力已经足够凑合用了。
能运500吨机甲的车现在没几个,能运350吨的也有点少,能运235吨机甲的车就多的多了,还能连武器一起运。
装甲再砍掉55mm,变成100mm,能设计的更轻,低于200吨。
对应的发电机、电动机也好生产一些,价格少说能砍掉400万美元,最后就是600万美元一台机甲,比一些坦0克都便宜了。
12米:这身高已经无法简单地为驾驶舱配备足够防御导弹直击的装甲了,安全性较差,需要加肥成胖子,影响视野、灵活性和射界等等。适合的火炮口径还是90炮这样的老古董。
8米:当前后勤可以稳定地运输,但视野难以越过防风林,想要驾驶员安全得胖成主战,变成60吨。30炮刚好合适,57炮只能半自动,100炮基本用不了,威慑力全靠240迫击炮和火箭筒。普通反坦0克地雷即可瘫痪它,在俄乌会被吊起来打,很难拿到订单。
6米:需要体重至少+50%变成胖子,才能塞进驾驶员。能简单地运输,适合23机炮,会被一颗地雷或炮弹直接送上天,重量不适合直升机空运,没啥用的机甲。
4米:需要体重至少翻倍变成大胖子,才能塞进驾驶员。削减一下护甲后,直升机都能运。防御力和攻击力都是重机枪水平,偷袭还行,正面作战会被吊打。
动力甲:一发精确制导炮弹就能团灭掉一堆的“高性价比”装备,所谓的“高性价比”都是用人命换的。只适合巷战、丛林等能有效躲避炮击的环境。
多足机甲:说白了就是步行坦0克,容易实现,底盘稳,然后没了。就这还想让军方掏钱?最多给山地旅买一些。
/
火力配置:
我认为应当充分利用机甲的体积优势,恐怖的火力才能带来恐怖的威慑力。
火力=击杀效率=敌人被吓跑的概率=夺取阵地的速度=军方的订单。
半自动加农炮:14米机甲不太适合125炮,太大了,18米机甲才能用好125炮,14米机甲用100炮105炮比较合适。但这都只是消耗库存用的战斗方式,缺乏威慑力。
半自动榴弹炮:122炮和152炮都可以用,但是这些炮弹炮兵也有需求,实际并不合适机甲。
自动加农炮:14米机甲适合57炮,但是弹药储量有点问题,76炮有点大但还能用。但我想100+30组合可能更受欢迎。
反坦0克导弹:机甲的体积装啥都行,但是火控是要花钱的,机甲是要挨炸的,装导弹容易导致浪费。
榴弹发射器:机甲威慑力的核心1号,能一炮把对面整个战壕给扬了,可比普通炮弹一直扫射高效多了。420mm榴弹都可以搞,但是考虑到载弹量和生产的话,240mm迫击炮弹和250kg航弹改(360mm)也是合适的。
火箭筒:机甲威慑力的核心2号,只要携带几发500kg航弹改装的火箭弹,就可以对任何阵地造成毁灭性打击。
/
战场定位:
突击炮,攻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