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吧 关注:23,469贴子:224,691
  • 5回复贴,共1

读《元亨论》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P95“弱不立诚以致敬,说这事不妨胡乱做了,做不成又付之无可奈何,这便是不能敬。学者之心,大凡当以诚敬为主。”
我的一些想法:“诚”指的是不自欺欺人,不妄自尊大。
“敬”指的是对人对事不怠慢,行为合礼不放荡。
朱子所言按照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并无不妥,放到现在也很适用,做人做事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就是诚敬。
由此我想到自己,在汉服复兴运动兴起的当下我原本想在家乡景区那里试着开一家汉服店,在办这件事的时候,我可有诚敬?
仔细思之,敬有了,诚却差点意思。
同时在读原文的时候我也有一种感觉,结合前文“为己”的部分来看,朱子所言也受到其本身所处时代的时代局限性所限,也受到了其本身地主阶级的阶级性所限制。
其所言“为己”“行己”都是有前提的,也就是对于物质生活不需要进行操心不需要为了活下去而费心费力的前提下,这些言论才有生存的土壤。
但这并不能说明这种言论时错误的,在建国初期,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国家百废待兴。一切为生存让步,但如今随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队精神需求的追求日渐高涨,朱子所言便无不妥了。
但必须注意的是,朱子所言本是适用于其所处时代的士族阶层也就是地主阶级的言论。
现如今这些言论对于中产,小康及以上的家庭所适用,但对于仍处于温饱线的百姓而言“为己”“行己”不仅不适用反而是脱离了实际的一味毒药。
你不能强迫一个为了生存奔波的人去理解高大上队思想和内容,因为为了活下去他们就已经拼尽了全力,只要守法,善良那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当你不需要为生活奔波的时候,开始追求人生价值或者说有资格开始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更高的道德要求。
我认为这是一体两面的,这是中国古代最核心的社会运行规则。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有个词叫为富不仁。这不是所谓的仇富,而是类似于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对等关系。
当你所拥有的财富远超他人时,社会自然而然队会对你产生更高的道德要求。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莱约束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不会胡搞乱来,从而避免对社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同时也利用道德约束让拥有财富的人将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进入社会流通从而造福于民。
所以对于华夏民族来说,除了明面上的权利与义务对等这条的同时,在我们的认知中还有一条暗线,即财富与道德的对等。
有了这个认知之后也就不难理解很多古代的一些类似于修桥铺路,道德标榜等行为。
而现如今很多人没有明确的认知,穷人没有富人也没有,所以造就了大量的为富不仁德不配位的现象。
很多人说现代人仇富,但实际上除了极少数的心理扭曲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并不是仇富的心态而是基于这个最朴素的财富与道德对等的思想从社会层面的自然而然的对高收入人群的一种道德约束。
这份道德约束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润物无声,我们感知不到它,但却处处体现它。
而我认为这也是中国古代能够领先世界引领世界对原因之一。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2-20 15:57回复
    抽烟借个火、断念残0、『一直都热闹』.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没人啊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2-20 19:57
    收起回复
      杜车别也是我很欣赏的一个人看过他的《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和《明冤》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29 18:03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14 19: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