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被许多人喜爱,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其描写的武学百采多姿。 虽然只是文字,但往往能让人感到犹如历历在目。
当我们谈到桃华落英掌,我们就会想起小黄蓉桃花落英缤纷间翩翩起舞。说起降龙掌就会记起萧峰怒潮狂涌,单人逼退三大高手。 往往武功并非只是动武的工具,也相当於书中角色人格的显化。
然而,虽然金庸小说中有数不清的精采武学,其中一门依旧十分的独特。
在《笑傲江湖》中,金庸提出了一个理念。 虽然乍看来这只是武学道理,但细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贯彻整本小说的其中一个主题。 这个理念就是"无招胜有招"。
表面上,这只是反映笑傲武林的拘泥不化,不知变通。 你学的每一招,每一式。 无不经过前人千锤百炼。 不要想要稍加变易,必须练得十全十美,不能稍离了尺寸法度。
但往深处想,笑傲的世界何止是武学拘泥不化?
魔教中人就是坏人。人家救你必定是伏有一个极大阴谋。你是正道人士,就应该学為師,不问是非,拔剑便杀。
只看立場,這不也是一种不知变通?
---
金庸曾说,社会千变万化,但许多人还是教条主义。 教条不适用。 很多事情是古人想不到的。 无招就是没有固定的信念,发生什么事情,就用实际的方法解决。 就如比武,看对方出了什么招,找出他的缺点,一剑便刺死。
对《笑傲》较为熟悉的朋友们可能已经看出。没有错,这就是独孤九剑。
令狐冲是金庸对於社会上的教条主义的否定。 他使用的独孤九剑则是对於当世武学固化的批评。
而既然反对的是对教条主义。金庸自己所写的教条不也是教条? 所以独孤九剑否定教条,必然也要与以往的金庸武学有所不同。 比如說,没有内力就没有威力? 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这样写?
更重要的是,金庸小说中的武学往往很有特色。 学了逍遥派武功,无论你是童颜鹤发的老神仙,又或鼻孔上翻双耳招风的丑和尚,打起来都是会轻灵飘逸,闲雅清隽。但独孤九剑并非如此。
『“独孤九剑”本来便无招数,固可使得潇洒优雅,但使得笨拙丑怪,一样的威力奇大,其要点乃在剑意而不在招式。』
发生什么事情,令狐冲就用符合那件事的招式解决。 对上黑白子这或许是"既非极快,更不威猛凌厉",但碰上东方不败,独孤九剑就成了"疾风骤雨般狂刺乱劈,不容对方缓出手"。
杨过没人教去练独孤武学,练成後他就彷佛当年的独孤求败。 令狐冲一招式一式的学,却没有相应的比喻。每一个人的独孤九剑都是不一样的。 甚至那怕同一个人,他们也可能"每一场比剑均无旧轨可循"。
因为没有招式,所以没有限制。 可以潇洒,也可以笨拙。 與金庸其他武學不一樣,独孤九剑是一門無法貼上標籤的武功。
---
有时有些人会拿令狐出某次的表现,用来断定独孤九剑。 看! 令狐冲要回房取剑,九剑显然不是木剑。 又或令狐冲这四十招不威猛凌厉,所以九剑自然跟利剑矛盾。 然而这些只是外在。 极少人认为独孤九剑是重剑无锋,但如果最符合的方式是拿玄铁剑平平直刺,这何尝不是无招? 何尝不是独孤九剑?
独孤五剑境都不是独孤九剑,但同時都可以是独孤九剑。
然而如果这样说,难道其实就没有独孤九剑? 这却也不至於。 按上所说,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显然与风清扬的独孤九剑不同,但方生与向问天依旧能认出。 为什麽呢? 因为虽然‘独孤剑法本无招数,但却保存了剑意。
在与任我行比武时,金庸将独孤九剑的每一场比剑喻为如大诗人灵感到来,作出了一首好诗。 大诗人每一首诗都不一样,但真正厉害的人哪怕没听过那一首诗,却依旧能猜到是哪一位大家所创。
同理,独孤九剑的任一招可能从来没有出现过。 但从其连绵不绝,有进无退的特徵,乘虚而入,一击取胜的剑理。 这还是明确的属於独孤九剑。
独孤九剑没在之前出现过,我们无法知道这门剑法是何时所创。 但否定天下其馀武学,这离经叛道的思想岂不十分符合剑魔?
大家认为呢? 独孤九剑是否能贴标签? 这些标签能否用来匹配《神雕》独孤武学的五剑境?
欢迎大家讨论。
当我们谈到桃华落英掌,我们就会想起小黄蓉桃花落英缤纷间翩翩起舞。说起降龙掌就会记起萧峰怒潮狂涌,单人逼退三大高手。 往往武功并非只是动武的工具,也相当於书中角色人格的显化。
然而,虽然金庸小说中有数不清的精采武学,其中一门依旧十分的独特。
在《笑傲江湖》中,金庸提出了一个理念。 虽然乍看来这只是武学道理,但细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贯彻整本小说的其中一个主题。 这个理念就是"无招胜有招"。
表面上,这只是反映笑傲武林的拘泥不化,不知变通。 你学的每一招,每一式。 无不经过前人千锤百炼。 不要想要稍加变易,必须练得十全十美,不能稍离了尺寸法度。
但往深处想,笑傲的世界何止是武学拘泥不化?
魔教中人就是坏人。人家救你必定是伏有一个极大阴谋。你是正道人士,就应该学為師,不问是非,拔剑便杀。
只看立場,這不也是一种不知变通?
---
金庸曾说,社会千变万化,但许多人还是教条主义。 教条不适用。 很多事情是古人想不到的。 无招就是没有固定的信念,发生什么事情,就用实际的方法解决。 就如比武,看对方出了什么招,找出他的缺点,一剑便刺死。
对《笑傲》较为熟悉的朋友们可能已经看出。没有错,这就是独孤九剑。
令狐冲是金庸对於社会上的教条主义的否定。 他使用的独孤九剑则是对於当世武学固化的批评。
而既然反对的是对教条主义。金庸自己所写的教条不也是教条? 所以独孤九剑否定教条,必然也要与以往的金庸武学有所不同。 比如說,没有内力就没有威力? 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这样写?
更重要的是,金庸小说中的武学往往很有特色。 学了逍遥派武功,无论你是童颜鹤发的老神仙,又或鼻孔上翻双耳招风的丑和尚,打起来都是会轻灵飘逸,闲雅清隽。但独孤九剑并非如此。
『“独孤九剑”本来便无招数,固可使得潇洒优雅,但使得笨拙丑怪,一样的威力奇大,其要点乃在剑意而不在招式。』
发生什么事情,令狐冲就用符合那件事的招式解决。 对上黑白子这或许是"既非极快,更不威猛凌厉",但碰上东方不败,独孤九剑就成了"疾风骤雨般狂刺乱劈,不容对方缓出手"。
杨过没人教去练独孤武学,练成後他就彷佛当年的独孤求败。 令狐冲一招式一式的学,却没有相应的比喻。每一个人的独孤九剑都是不一样的。 甚至那怕同一个人,他们也可能"每一场比剑均无旧轨可循"。
因为没有招式,所以没有限制。 可以潇洒,也可以笨拙。 與金庸其他武學不一樣,独孤九剑是一門無法貼上標籤的武功。
---
有时有些人会拿令狐出某次的表现,用来断定独孤九剑。 看! 令狐冲要回房取剑,九剑显然不是木剑。 又或令狐冲这四十招不威猛凌厉,所以九剑自然跟利剑矛盾。 然而这些只是外在。 极少人认为独孤九剑是重剑无锋,但如果最符合的方式是拿玄铁剑平平直刺,这何尝不是无招? 何尝不是独孤九剑?
独孤五剑境都不是独孤九剑,但同時都可以是独孤九剑。
然而如果这样说,难道其实就没有独孤九剑? 这却也不至於。 按上所说,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显然与风清扬的独孤九剑不同,但方生与向问天依旧能认出。 为什麽呢? 因为虽然‘独孤剑法本无招数,但却保存了剑意。
在与任我行比武时,金庸将独孤九剑的每一场比剑喻为如大诗人灵感到来,作出了一首好诗。 大诗人每一首诗都不一样,但真正厉害的人哪怕没听过那一首诗,却依旧能猜到是哪一位大家所创。
同理,独孤九剑的任一招可能从来没有出现过。 但从其连绵不绝,有进无退的特徵,乘虚而入,一击取胜的剑理。 这还是明确的属於独孤九剑。
独孤九剑没在之前出现过,我们无法知道这门剑法是何时所创。 但否定天下其馀武学,这离经叛道的思想岂不十分符合剑魔?
大家认为呢? 独孤九剑是否能贴标签? 这些标签能否用来匹配《神雕》独孤武学的五剑境?
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