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征玩了好多局了,我感觉结盟制度设计的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招降制度却十分鸡肋。
首先,几个主流国家没法招降,而花几千块钱招降只有两三块地的小国家的意义又不大。有这个钱,为什么不直接空降?其次,招降的条件必须为领地接壤,连占用附近港口都不行。这就意味着,无法在占领荷兰、比利时本土后招降其殖民地。其实E社这么做的目的也很明显:防止玩家通过这种方式迅速获得一个远离领土的“跳板”,从而刷新征服速度(尤其阉割版的东南亚澳洲非常麻烦)
那么,综合下来会发现,值得招降的其实只有两个国家,一是某著名投降国
二是加拿大。前者主要是因为招降概率大,而且城市周围将领军队多,直接空降比较麻烦;后者概率一般,但是由于地广人稀,空降导弹十分麻烦,所以玩家也乐于招降它。然而总体来说,与其花2000多换一个40%的概率,我为什么不攒点钱直接空袭呢?
我曾经玩过一个叫“世界大战1914”的游戏,虽然制作一般,但是有一个机制十分值得借鉴:那就是攻打对方后,如果对方所有领土都被占领,那么可以使用“复国”,就是恢复原国家但并入自己阵营,成立类似傀儡政府;或者对方投降后保留军队国旗城市,但加入本阵营继续作战,变成类似维希法国或者wangwei政府的伪证泉。
当然,直接照搬会严重影响游戏平衡,所以有一种比较中庸的办法:那就是招降对方后,对方变成灰色的中立国,退出战争,后续依然可以结盟或者宣战。这样就减少了“玩家利用投降方领土快速空降”这一潜在影响平衡的可能,也增加可玩性。
最后,目前结盟后的界面,中立国依然会是灰色,只有军队颜色变成绿色,为什么不和冷战1950一样,给结盟进来的成员自己的颜色呢?这样也方便辨认。还有一点,目前宣战盟友或中立国之后,只有拉拢结盟的其他中立国会帮着玩家进攻,阵营的其他国家并不会帮助你打,只是作壁上观。比如我用德国宣战了匈牙利,意大利罗马尼亚的兵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可能是算法的原因。


首先,几个主流国家没法招降,而花几千块钱招降只有两三块地的小国家的意义又不大。有这个钱,为什么不直接空降?其次,招降的条件必须为领地接壤,连占用附近港口都不行。这就意味着,无法在占领荷兰、比利时本土后招降其殖民地。其实E社这么做的目的也很明显:防止玩家通过这种方式迅速获得一个远离领土的“跳板”,从而刷新征服速度(尤其阉割版的东南亚澳洲非常麻烦)
那么,综合下来会发现,值得招降的其实只有两个国家,一是某著名投降国

我曾经玩过一个叫“世界大战1914”的游戏,虽然制作一般,但是有一个机制十分值得借鉴:那就是攻打对方后,如果对方所有领土都被占领,那么可以使用“复国”,就是恢复原国家但并入自己阵营,成立类似傀儡政府;或者对方投降后保留军队国旗城市,但加入本阵营继续作战,变成类似维希法国或者wangwei政府的伪证泉。

当然,直接照搬会严重影响游戏平衡,所以有一种比较中庸的办法:那就是招降对方后,对方变成灰色的中立国,退出战争,后续依然可以结盟或者宣战。这样就减少了“玩家利用投降方领土快速空降”这一潜在影响平衡的可能,也增加可玩性。
最后,目前结盟后的界面,中立国依然会是灰色,只有军队颜色变成绿色,为什么不和冷战1950一样,给结盟进来的成员自己的颜色呢?这样也方便辨认。还有一点,目前宣战盟友或中立国之后,只有拉拢结盟的其他中立国会帮着玩家进攻,阵营的其他国家并不会帮助你打,只是作壁上观。比如我用德国宣战了匈牙利,意大利罗马尼亚的兵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可能是算法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