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女性同人创作者贡确实献了非常巨大的力量。
有数据的CP12~CP18男性向与女性向摊位数统计【见图1】【注:数值取两日均值。】在这里并没有使用宅/腐作为男性同人创作者与女性同人创作者的区分,是因为二者看似相似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女性同人创作者:和一般印象不同,女性同人创作者并非只会创作腐向同人志,BG同人志和一般向同人志同样在其中占有不少份额。再来看看国内最大的同人志网站天窗联盟,笔者随机选取了10页,撇去周边和重复登录得出的数据如下:【男性向:2女性向:161】面对这个数据,有一点必须指出,国内的男性同人创作者相对于女性同人创作者,缺乏将同人志登入天窗的习惯。然而即便如此,极端点将男性向的数字放大30倍,也完全拼不过女性向的同人作品数。——通过CP和天窗的数据,不难看出在国内环境下,女性在同人创作上的参与度远远超出了男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再去看看海那边的情况先看日本,以CM35周年调查报告为参考:【见图2】35周年調査 調査報告,女性同人创作者的数量几乎是男性的两倍。CM创立之初,90%的参与者同样也都为女性。
【“如今,2017年C92开始在即,回观会场里30000余个同人创作团体。人们会发现,无论是同人也好,コミケット也好,似乎在这三十来年里并没有什么改变。OTAKU(男)无论何时都体会得到,那种在庞大的活动中被排挤在第三天的小半场里的“屈辱”,同人创作界几乎被女性支配的“无奈”,以及女性向作品较之男性向压倒性的画力差距的“恐怖”。”】【援引自:网页链接】
再来看欧美以欧美最大的同人创作网站之一的AO3为例,有数据的2017年欧美CP排行榜中,GL、BG、BL的名次占比如下:GL 2BG 9BL 39且前23名全是腐向,第一名CP创作数为2w+。与此同时,BG和GL的创作者也以女性居多。那么显而易见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和人们一般的认知不同,女性向同人创作占多数这个现象,是超越了国境与人种,同人圈中的常态。原因有如下这些:
一、女性的高社交性,以及强烈的交流诉求这便是一切的核心。女性对于社交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这点从学生时代女生们爱好抱团上厕所便是暴露无遗。这也是为何女性在同人创作上如此热心的源泉所在。产出本身就是个寻求同好、创造交流、兼具安利的工具。【见图3】这是随意选取的一张CP摊宣。如图所示,简直就是一腔热情喷薄而出的富士山。比较而言,男性同人创作者的摊宣里很难看到如此充满交流欲望的描述。在强烈的交流诉求下,女性对于推广喜爱作品的投入非常惊人,出手阔绰,甚至不惜血本。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摊宣中提到的无料。以CP18为例,某女性向摊发放了某国产网游小说的主角生贺无料(小礼品),两日共计发放500+,完全免费,只需满足一定条件即可领取;某美漫摊,除了寄售本外,全是无料,包括挂件、卡套、毛巾、卡贴、150P的本等等,只为寻求同好;除此之外不胜枚举。(我参漫展收集的无料明信片也快装满一个盒子了)无料本身的属性便不带有任何盈利性,从侧面也印证了女性对于交流社交的渴求。与之相比,男性向摊位基本上难以寻获无料安利的身影。男性与女性不同,特别是宅向男性,更具封闭性,趋向与熟知的人进行互动,集中于小范围内进行交流。举个极端点的例子,走在大街上,腐女和路人没什么不同,肥蛆一眼就被认出二、女性同人创作者超强的行动力这一条其实是上一条的现实效应。同样以之前CP18为例,那个时间段,几乎各大热门作品,都有女性向的新刊推出:新番:《阿松》、《文豪野犬》、《亚人》、《我的英雄学院[em]e401183[/em]》等手游:《刀剑乱舞》、《偶像梦幻祭》甚至《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尸者的帝国》这样的冷门作品,同样也有女性同人创作者义无反顾地产出了同人作品。而男性向方面,似乎只有一部《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翻起了水花。然而CP18的出本数共计:1[em]e400823[/em]
女性同人创作者的行动力之强,可以参见无数距离展会没剩几天,却被哭着嚎着要求再添加突发本/周边/无料(小礼品)的代购list上。哪怕只有短短数秒的兴奋,也要尽一切努力落诸笔端。以假面骑士这部作品为例,作为一部特摄片,并没有明显的男性向女性向定位,硬要分的话甚至更偏向于男性向一些。不过展子上,主办协助开展了特摄专区。可放眼望去,那一溜烟的长摊上,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女性。出于好奇,我翻阅了下摊上的同人本。腐向的占比并不多,很多都是一般向的全员本。正想撤退时,不幸被女摊主拉住安利了半分钟……从中可以看出,在对着一部作品的喜爱上,男女同人创作行动力上的迥异。再以我喜欢的某作品为例。每届CP或多或少,总是会有本or周边掉落,就算没有大热圈那么多产,但吃得也很开心。虽是冷圈却仍坚持产出的例子在女性同人创作中屡见不鲜。